葉麗珍 王濟緯 沈荷娟 楊越濤
浙江省麗水市人民醫院二十二病區創傷外科,浙江麗水323000
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對創傷手術患者疼痛控制及韌性的影響
葉麗珍 王濟緯 沈荷娟 楊越濤
浙江省麗水市人民醫院二十二病區創傷外科,浙江麗水323000
目的觀察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對創傷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控制及韌性的影響,為制定創傷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將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創傷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70例)和觀察組(8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 d的睡眠時間、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滿意度和干預前后韌性量表得分。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睡眠時間、術后當天和第1天的疼痛評分、疼痛控制滿意度及韌性量表得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論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能改善創傷手術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提高患者韌性心理。
疼痛教育;心理護理;創傷手術;疼痛控制;韌性
創傷和手術常常導致個體生理和心理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主要表現為疼痛和心理應激[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疼痛和創傷患者心理應激成長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韌性(resilience)又名心理彈性,是指個人面對創傷的良好適應,也是個人應激(stress)和應對(coping)的正面結果[2]。因此,如何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韌性、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已成為臨床護理實踐工作重要內容之一。本研究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疼痛教育聯合個體化的心理護理,通過比較觀察兩組患者術后3 d的睡眠時間、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滿意度和干預前后韌性量表得分,探討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對創傷手術后患者疼痛控制及韌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二十二病區收治的創傷患者15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70例)和
觀察組(86例)。對照組男43例,女27例,平均(34.9± 6.1)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0例,中專22例,中專及以下18例;觀察組男55例,女31例,平均年齡(35.1±6.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8例,中專23例,初中以下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8~70歲;②因意外事件如車禍、工傷等導致軀體損傷需住院治療的患者;③神志清楚,能夠正確理解和回答問題者;④目前1個月內沒有參加其他心理治療;排除標準:①顱腦損傷或感覺障礙者;②有功能性或器質性精神障礙者;③病情嚴重,合并有其他原因引發的疼痛患者。
1.3 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術前教育及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
1.3.1疼痛教育內容所有醫務人員均經過系統的疼痛知識培訓并通過考核,疼痛教育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醫師和麻醉師,共同負責患者整個住院期問的疼痛管理,其中護士為基礎[3]。疼痛教育內容包括發放疼痛宣教手冊,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疼痛的含義,教患者使用評估工具及時進行疼痛評估和分級,對患者進行疼痛宣教,告知患者疼痛可能導致的并發癥、鎮痛藥的使用方法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在改變患者疼痛認知的基礎上給予行為干預,教會患者掌握幾種緩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4],護士重點進行疼痛記錄,實施鎮痛方案,評價鎮痛效果。
1.3.2心理護理內容采取個體化的心理護理,術前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正確評估患者的應對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導,并告知手術治療對疾病的重要性,使患者以良好心態接受手術治療及護理,從而降低焦慮、抑郁及手術后引起的創傷性應激障礙[5,6]。
1.4 觀察指標
1.4.1睡眠時間患者住院期間,由護士通過每晨詢問患者及陪床家屬和夜間查房記錄患者每晚睡眠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 d睡眠時間。
1.4.2疼痛程度評估方法疼痛評估采用數字評定法(number rating scale,NRS),NRS有0~10個數字,0表示無痛,10表示最痛,數字越大表示越痛,患者從中選擇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數字;0分為無痛,1~2分為輕微疼痛,3~4分為輕度疼痛,5~6分為中度疼痛,7~8分為重度疼痛,9~10分為劇烈疼痛,以兩組患者術后3 d疼痛評分作比較。
1.4.3疼痛控制滿意度疼痛評估是適當控制疼痛關鍵性的一步,因此,患者住院期間,采用休斯頓疼痛調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HPOI)評估手術后患者對控制或減輕疼痛方法的滿意度、對疼痛控制教育的滿意度、疼痛對生活的影響[7,8]。均用0~10級數字評分法來評定,0級表示沒有緩解,一點都不滿意,10級表示完全緩解,非常滿意,分值越高表示緩解疼痛水平或滿意程度越高[9]。
1.4.4韌性量表[10]量表包括自信、積極認知、問題解決和社會支持4個維度,共有20個條目,均用1~5級數字評分法進行評定,1分為“完全不符合”,2~3分為為“相對符合”,5級為“完全符合”,總分為20~100分。得分越高,個體的韌性心理水平就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進行方差分析(ANOVA),計數資料行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夜間睡眠時間比較
手術當天和第1天觀察組患者睡眠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第2天和第3天睡眠時間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組內進行方差分析有顯著差異(F=3.794,P<0.01),觀察組組內進行方差分析無顯著差異(F=0.593,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夜間睡眠時間比較(,h)

表1兩組患者夜間睡眠時間比較(,h)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
2.2 疼痛評分比較
手術當天和第1天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術后第2天和第3天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術后3 d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兩組患者術后3 d疼痛評分比較(,分)
組別n當天第1天第2天第3天觀察組對照組U值P值86 70 3.16±1.76 5.03±1.71 8.194 0.0125 2.49±1.34 3.83±1.58 6.286 0.0001 2.19±1.51 2.35±1.68 2.546 0.0628 1.89±1.39 2.08±1.48 3.291 0.0522
2.3 疼痛控制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對控制或減輕疼痛方法的滿意度、疼痛控制教育的滿意度和控制疼痛對生活的影響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兩組患者疼痛控制滿意度情況比較
2.4 韌性量表得分比較
護理前患者心理韌性量表得分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心理韌性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兩組患者心理護理前后韌性量表得分比較(分)
疼痛會使患者產生極度焦慮和恐懼等負性心理,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導致內分泌系統調節功能紊亂,嚴重危害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和手術康復[10]。無論從心理、免疫調節還是疾病的轉歸來說及早地減輕患者疼痛、緩解負性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有研究表明,通過疼痛教育和心理護理可有效改變患者疼痛體驗及應對態度,減少負性情緒和軀體化癥狀,消除潛意識的消極心理,改善自我認知[11,12]。因此,本研究創新性地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為創傷手術患者提供有效護理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疼痛教育既包括對手術方式、并發癥、麻醉方式、疼痛評估方式的普及宣講,使患者掌握疼痛相關信息,幫助其緩解術前緊張、焦慮的情緒。術后及時規范地進行疼痛評估和分級,選擇針對性的疼痛干預方式,必要時使用鎮痛劑,并結合患者睡眠時間等情況及時調整干預方案,幫助患者掌握應對疼痛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降低疼痛應激水平,提高疼痛自我效能。本研究發現,經過規范化疼痛干預,觀察組手術當天、術后第1、2、3天夜間睡眠時間、術后當天和第1天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 0.01)。在疼痛控制過程中,觀察組患者對“控制或減輕疼痛方法”的滿意度、“疼痛控制教育”的滿意度和“控制疼痛對生活的影響”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表明術前給予患者及患者家屬疼痛相關知識教育和心理護理,能夠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認知水平,幫助患者改變負面認識和情緒,消除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的顧慮,可減輕由于心理因素帶來的過度疼痛反應,改善患者睡眠及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評分,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質量的整體滿意度,提高其生活質量。
韌性是患者面對創傷的良好適應過程,是恢復和調整的能力,可以在逆境中激發,對于維持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13]。創傷作為一種意外傷害,給患者帶來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創傷經歷,韌性的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14]。創傷患者對環境的改變與治療結果的不確定性往往會出現一些消極的情緒,醫務人員激發他們的潛力,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來提升其韌性,可以促使患者的適應和成長。在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時,醫務人員可根據韌性個體的應對策略進行引導,幫助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影響和改變周圍環境,以期達到較好的心理干預效果。本研究在對創傷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護士通過和患者交流“創傷意義”,根據韌性個體的應對策略進行引導,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使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來面對生活中的改變,以期達到較好的心理干預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韌性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疼痛教育聯合心理護理能夠激發患者的潛能,幫助患者提高韌性,從而產生正向的心理適應。
[1]廖建梅.創傷住院患者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的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09.
[2]江瑞辰.心理韌性的作用機制及其應用研究述評[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8(1):60-61.
[3]段寶風,王峻,李雪梅,等.疼痛教育對創傷手術患者疼痛控制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2,33(6):873-874.
[4]劉梅,劉林,許勤,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骨創傷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72-876.
[5]王英,邱玉貞.心理干預對惡性腫瘤圍手術期患者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184-1186.[6]何淑貞,溫開萍,胡惠蘭,等.心理干預對腰椎骨折伴截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2):31-32.
[7]沈曲,李崢.休斯頓疼痛情況調查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1):1049-1051.
[8]Sherwood GD,McNeill JA.Hernandez L,et al.A multinational study of pain management among Hispanic: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J].Journal of Research in Nursing,2005,10(4):403-423.
[9]McNeill J,Sherwood G,Starck P,et al.Design strategies in pain management research with Hispanics[J].Hispanic Health Care International,2003,2(2):73-80.
[10]Bulfone G1,Giavon L,Cedolin C,et al.Rel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anxiety and satisfaction in oncological and surgical patients[J].Prof Inferm,2006,59(1):3-7.
[11]Salam T,Saylor JL,Cowperthwait AL.Attitudes of nurse and physician trainees towards an interprofessional simulated educationexperience on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Interprof Care,2014,25:1-3.
[12]趙輝.心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情緒與生存質量的影響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13-1415.
[13]趙繼軍,崔靜.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83-384.
[14]MaluccioAN,Hcsilicncc.Amany-splendoredconstrunet?[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ehiatry,2002,72(4):596-599.
Influence of pain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ain control and resilience of patients received traumatic surgery
YE LizhenWANG JiweiSHEN HejuanYANG Yuetao
Department of Traumatology,Twenty-two Inpatient Area,Lishui City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Lishui 323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pain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pain control and resilience of patients having received traumatic surgery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scheme for traumatic patients.Methods All 156 patients having received traumatic surge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une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70 patient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86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in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The postoperative 3-day sleep time,pain degree,pain control satisfaction and resilience scal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sleep time and the postoperative day-0 and day-1 pain score,pain control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resilience scal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or P<0.01).Conclusion Pain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pain control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traumatic surgery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resilience psychology.
Pain education;Psychological nursing;Traumatic surgery;Pain management;Resilience
R473.73
B
1673-9701(2015)06-0135-03
2014-09-01)
衛生行業科研專項項目(2013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