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雪
重慶銀行風險管理部 重慶 400010
淺談經濟新常態下的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裴雪
重慶銀行風險管理部 重慶 400010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當下,能否清醒認識到銀行所面臨風險的新變化、并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范措施,是銀行業能否持續穩健經營的關鍵問題。本文從銀行信貸風險入手,分析經濟新常態下信貸風險新趨勢,提出針對性的風險防控理念及應對策略,以防范化解信貸風險。
經濟新常態;信貸風險管理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發展時期,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業的經營環境在全面、持續、深刻的變化,其所面臨的信貸風險也呈現出新趨勢。銀行業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必須要認識到信貸風險管理所面臨的新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首先,經濟下行壓力下的信貸風險集中暴露。2014年我國的GDP增長了7.4%,增速與前些年相比較為緩慢,經濟壓力逐步反映到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上,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呈現“雙升”趨勢。截止2014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達1.25%,較年初上升0.22個百分點;同時不良貸款余額持續增加,經常出現客戶跑路、客戶失聯等情況,信貸風險壓力進一步加大。
其次,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以及資本密集型行業。以房地產業為例,該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整體負債率較高且周期性強,對流動資金較為敏感。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主要依靠銀行的大額貸款來維持日常資金需求;而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房地產業將面臨資金鏈緊張以及繞道融資量大等問題,進而對銀行貸款的安全性產生威脅[1]。
最后,銀行同業過度競爭導致的后果正在持續顯露。在前些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商業銀行通過規模擴張進行外延式發展,在“跑馬圈地”的業務模式下,對搶奪客戶的競爭比較激烈,而這種過度競爭從根本上降低了風險客戶的準入門檻[2],為銀行信貸風險埋下隱患。
2.1 構建符合經濟發展特點的風險防控理念
在經濟從“舊常態”向“新常態”演進的過程中,銀行應從傳統的被動防御轉向到主動經營風險,優化信貸資產結構,提升信貸資產盈利能力。其次,以監管指引為綱,深入落實風險管理主體責任,加強風險專業化管理能力。第三,合理確定信貸風險偏好和發展戰略,預設并監測風險限額及風險容忍度,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工具、方法,提高風險精細化管理水平[3]。
2.2 完善銀行風險管理運行機制
將風險流程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風險管理中,構建符合新常態特點的工作模式和組織框架,轉變傳統的涉及信貸、合規操作以及流動性管理等模式,對這些因素進行整合處理,全面落實資產負債綜合管理。構建與主動風險管理相互適應的績效考核方式,對各崗位員工進行針對性培訓,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及風險管理意識[4]。對授信流程進行分析,結合各區域經濟情況與銀行的實際情況,擬定科學化的授信管理流程,實施獨立審查人制度。構建獨立化的風險評估報告,提升報告的針對性與準確性,履行信貸、風險分級平行操作。全面落實貸款后的管理制度,強化貸款后相關責任人考核,將責任管理融入到后續管理中[5]。
2.3 推行風險量化管理技術
風險量化管理技術是銀行發展的必然要素之一。在新常態下,銀行想要最大化的規避風險,提升風險管理實效性,就必須要提升風險量化管理技術。因此,銀行須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財務信息評估貸款客戶信用狀況的工作模式,將定性分析融入到客戶信用風險評估中。通過構建風險計量模型,有效評估貸款客戶的信用風險等級,并將風險等級結果合理運用到客戶準入、貸款審批、信用定價、交叉銷售等領域,有效防范信貸風險的同時,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2.4 提升信貸信息管控能力
貸前對客戶資格進行全面調查,收集企業信譽信息,深入企業內部,認清企業實際控制人以及資產構成價值,明確企業上游客戶預付保證金與下游客戶應收款狀況,掌握企業與企業實際控制人融資狀況。進行風險審查時,全面、嚴格調查企業或企業實際控制人的信用狀況,審核企業資金需求,查實企業實際銷售額,明確結算周期,對企業資金需求進行測算,控制信貸資金在合理的使用范圍。全面了解企業所屬行業宏觀經濟情況以及國家制定的相關行業政策,收集市場未來發展走向,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定期溝通,通過朋友圈與交易圈掌握與客戶相關的軟信息[6]。
2.5 構建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
綜合利用各渠道信息,構建大數據風險分析平臺,提升信貸決策科學性。與傳統的經濟環境相比,當前的經濟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銀行通過構建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的方式,集中采集貸款客戶歷史貿易情況、所處行業景氣指數、企業管理層變動等多渠道的海量數據,并對所有數據的重要性進行研究,開展關聯性分析,提升信貸決策的科學性。
本文從當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入手,從構建符合經濟發展特點的風險防控理念、完善銀行風險管理運行機制、推行風險量化管理技術、提升信貸信息管控能力、構建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等方面,闡述了如何通過科學化的方式來完善經濟新常態下銀行信用風險管理。
[1]陸岷峰,虞鵬飛.“新常態”背景下中國金融生態環境與金融發展策略[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4,06:3-8.
[2]余斌,平新喬,張占斌,白永秀,李建偉,陳彥斌,王宏淼,米本家,劉剛,王佳寧,羅重譜.“十三五”期間的中國經濟增長 改革傳媒發行人、編輯總監王佳寧對話九位經濟學者[J].改革,2015,01:5-40.
[3]陸岷峰,虞鵬飛.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金融業發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5,01:3-9+23.
[4]李靜,李文溥.走向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理論探索——宏觀經濟學視角的述評[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02:116-128+158-159.
[5]陸岷峰,虞鵬飛,汪祖剛.“新常態”背景下中國金融生態演進與銀行業新發展[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1-7.
[6]王曉東.經濟新常態與湖北新作為——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論述[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05:5-9.
裴雪(1982-),女,就職于重慶銀行風險管理部,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