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才銘(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浙江杭州 310053)
后奧運時期我國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研究
顧才銘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 要:2012年倫敦奧運會后,世界各國進入到一個新的奧運周期。中國提出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的戰略目標,然而要實現它,需要在體育人才的培養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在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方面的力度。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對成長型體育人才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出其培養的模式和途徑,進而對我國體育人才培養提供可參考的依據,使我國的競技體育水平能長盛不衰。
關鍵詞:體育人才成長型培養措施
21世紀以來的四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都已經穩居金牌總數前三位,顯示出我們偉大祖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日益攀高,綜合國力在不斷地強大,我們的體育事業蒸蒸日上。作為當今世界的體育大國之一,我們在體育人才培養方面確實是有一定的保障機制和措施,這個是無可爭議的,但是還只是停留在競技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方面,而對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目前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21世紀,人才是最寶貴的,抓住人才的培養,就抓住了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特別是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
1.1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定義
是指具有一定體育知識、技術、技能且具有較高文化底蘊和學歷,能在一定領域(社會、學校、團體、家庭)內從事、組織、推廣專項體育活動,并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的個人的統稱。
1.2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內涵
2.1知識結構組成的界定
成長型體育人才,首先是體育人才,但是,專門從事體育事業的人才,必須要有較好的文化知識,便于對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的理解,根據其對體育的理解程度,進而組成相應的知識鏈,以面對體育運動中的新觀點、新發現,具備從容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來判斷其是否是成長型體育人才,也就是所謂的認知程度。
2.2年齡結構層面的界定
從奧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中得出,生命能創造出奇跡,可年齡是人類永遠也無法逾越的時空障礙,從生理學角度分析,人一過35歲,機體的各個部分的機能都在開始下降,只是下降的程度快慢而已。所以,成長型體育人才也必須是年輕人,富有朝氣,能輕松勝任體育工作,能為體育事業貢獻力量。
2.3從事職業范圍的界定
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可以有機會去從事體育運動,這是絕對可能的。在體育成長的培養過程中,對具體的參與者的要求必須是與其的職業是相符或者是相近的,這樣具體的人才有更多的機會和精力去投身體育活動,這也是所謂的敬業精神的體現。成長型體育人才必須是從事體育工作或者是相近職業的人。
3.1國家層面
在建筑形制上,此時的美術館多為城堡、府邸或宮殿改變而來,其空間形式與展覽建筑類型并不相符。而這一時期誕生的關于美術館建筑形制的構想以及實踐則呈現出以廟堂建筑作為原型的特征,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平面形態、中央核心空間以及外部立面形態。
我國把構建體育強國的夢想作為今后若干年體育工作的重點來抓,而實現這個夢想的主體是成長型體育人才,改善和優化成長型體育人才資源和儲備,是促進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措施。成長型體育人才是國家體育的后備力量,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3.2社會層面
成長型體育人才都是來自于社會各個層面,都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成長型體育人才在受到良好的體育專業培訓后,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為自己的層面帶來體育的元素,促進本層面的體育發展,多層次、多層面的成長型體育人才能帶動、激發整個社會體育的發展。成年人的全民健身運動、青少年的陽光體育活動,以及各地開展的轟轟烈烈的廣場舞、排舞等,都是社會層面對體育活動和健身體育參與度的一種認可,可見社會層面的基礎非常扎實。
3.3團體
成長型體育人才還具備一定的團體性,屬于工人、干部、群眾、知識分子、軍人等團體。成長型體育人才在這些團體中都是骨干和中堅分子,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接受體育專業培養以后,對于團體的體育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而團體的發展過程中也需要體育作為一種支撐。
3.4家庭
成長型體育人才都有自己的家庭,家庭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成長型體育人才在自己取得成功以后,會積極主動地向自己的家庭成員推廣和介紹體育及其相關內容,起到了對體育宣傳作用,為家庭體育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4.1政策關懷
國家應該制定一系列關于體育人才培養的政策和法規,能扎實有效地保障體育人才的培養,各省市自治區都應該制定符合本地區實情的體育人才培養政策法規。并在培養過程中不斷總結、完善、健全政策法規,使之能成為長期為體育人才培養服務的體系,這也是成長型體育人才能健康成才的政策保障。加強體育人才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文化素養,使成長型體育人才在成長的過程中豐富文化知識、了解國家和社會,更要做一個有思想、有信仰的新型體育人才。人才來自于社會,社會對體育人才自然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注冊運動員、現役運動員、退役運動員都應該得到社會各界領導和人士的關心、愛護。
4.2物質支持
物質是成長型體育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缺或失的主要方面,是確保人才正常成長的物質基礎。體育場所、體育設施、體育器材,包括體育經費、勞資酬薪等,都要統一納入國家、各省市自治區的體育專項經費預算之中,尤其是對于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更要做到面面俱到,因為一點疏忽就可能導致人才的損失和浪費,這是對體育人才的尊重和認可,是成長型體育人才能正常成才的物質保障。在以上基礎上,主動、積極去尋找社會團體、企業個人對體育人才組織進行一定的贊助和冠名,減輕政府的壓力,使得體育人才能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
4.3理念構建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必須給成長型體育人才構建一種新的理念,就是為祖國的體育事業奮勇拼搏,讓他們了解自己肩上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樹立為國爭光的遠大理想,同時也是實現自身的價值。通過體育人才的培養,促進社會體育的發展,推動群眾體育的大繁榮,加快體育產業的快速增長,同時開創健身體育、娛樂體育的再發展。在培養期間,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中國體育的發展史作為必修課程之一來學習,進一步為體育人才點燃心中的激情,構建心中的夢想。
4.4環境對接
環境對于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培養成長型體育人才的環境,可按照條件和要求劃分。即按照條件劃分可分為:優越條件、一般條件、惡劣條件;按照要求劃分可分為:高級要求、中等要求、基本要求。以這些為標準,能給成長型體育人才以區別對待、按需培養的措施手段,使不同類型的體育人才能在不同的環境中得到不同的培養,成為各類體育人才。培訓部門設置了學習文化知識的課堂,保障體育人才的正常文化學習。提供訓練費用及補助,確保體育人才的體育經費,并保證體育人才在培訓期間參加各類、各層次的比賽費用。
5.1宏觀設計
成長型體育人才培養需要一個從宏觀上設計的藍圖,這是指導思想,只要指導思想正確,才能有效確保成長型體育人才在和諧、穩定、實效的環境中發展。將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作為一項工程來做。搭建一個大的框架,明確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范圍、職責等,并集中建立檔案。
5.2歸類管理
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要在宏觀設計的模式下運行。以國家機構、體育主管部門、當地政府為管理的主體,以社會團體、企業等作為贊助協管,進行歸類管理。對成長型體育人才的特點、項目、性格、愛好等分類,努力構建多種類、多結構、多級別的人才梯隊,加強突出性、針對性原則。
5.3逐級選拔
由各居委會(村委會)發現、尋找體育人才;再由鄉(鎮)政府統一登記建檔;而后由縣政府及體育部門進行集中管理訓練,爭取選拔優秀體育人才;地(市)級體育主管部門定期到縣一級視察人才貯備,定期抽調優秀人員到地(市)培訓機構帶訓;再依次向省(市)級、國家級相關部門逐級選拔人才。由最初的村級到最高的國家級,實現層層選拔、層層推薦的人才集中培養制度。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模式途徑。
5.4集散培養
按照集中的原則,在第一階段先將所有的體育人才集中起來進行專門的培養和訓練,采用統一的訓練計劃,以提高總體素質為主要目標,在此階段的結束前以專家和教練員的意見,將所有的體育人才初步進行分項目訓練;在第二階段再采取分項、分組、分層次培養和訓練,做到突出專業的特點,以專業素養為培養的最高要求,步步推進、層層滲透,力爭培養出號的人才,在此階段結束前同樣請專家和教練進行評定,對于表現優秀的人才留下繼續訓練,而相比之下表現一般的人才則退回第一階段,等待重新選擇項目訓練;第三階段,對于優秀的人才再次進行集中統一訓練,接受更高層次和更好的訓練,而在第二階段退下的人才也實行集中統一訓練,給他們創造條件、改善訓練環境,爭取能盡快出成績。采用合—分—合—分的制度,按照集中、分散等培養的模式進行分層、分級培養,使我們的人才能有機會接受更高級的專業培養。
5.5考評結合
針對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定期對登記在檔案上的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專業技術水平、職業素養、思想品質等,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但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應該要有優秀的道德品質,以及對國家、社會、人民負責任的職業操守。因此,在考評結束后,必須對考核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得出相關的經驗和心得。同時就考核結果予以公布,優存劣汰,為國選賢。
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是為國家在后奧運期間儲備人才,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舉措。要認真對待這一群體的成長,于國于民都是大事情。成長型體育人才的選擇,可以擴大選擇的范圍,應把眼光投向更多的群體,爭取最大可能獲得人才。專家和教練要多走多挑選,爭取優中選優、好中選好。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出路,不能一概而論,即使沒有機會獲得國家級隊伍的認可,也可以作為體育人才進行推廣,在社會層面過大影響,讓更多愛好體育的人們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加我國體育人口的基數。成長型體育人才屬于特殊的人才,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呵護和關心,因為這些人才還在成長之中,給他們時間和空間,假以時日定能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成長型體育人才的成長,必須要在政府、社會、家庭等關心、支持、理解之下方能達到目標。是一項復雜而有繁瑣的系統工程,其建設和完善的過程需要各方面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所有體育界人士要達成共識,才能最終實現成長型體育人才的培養。成長型體育人才的研究,對于國家政府、體育主管部門、各省市自治區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奧運會、全運會、城運會都是檢驗各省市體育后備力量的最好途徑。盡早建立成長型體育人才培養基地,對于我國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盧文云,等.英國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模式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3,34(5):62-68.
[2]張蘇等.體育公共服務視角下對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3,29(3下):130-133.
[3]曹海園.后奧運時代中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理念的嬗變[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34(5):75-77.
[4]朱孝紅.體育強國視閾下我國競技體育人才法治環境及其優化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2,29(3):267-271.
[5]鐘秉樞.體育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對接與適應[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30(6):1-4.
[6]華奧星空.向體育強國邁進,劉鵬接受中央主流媒體集體采訪[EB/OL].2010-09-27.
[7]陳卓源,等.“后奧運時期”我國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30(1):29-31.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a)-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