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王敏,民革上海市閔行區委會主委,閔行區審計局局長/責編 張棟)
說到審計公開,不得不提從2003年開始的 “審計風暴”,審計署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利劍直指公權部門,社會反響強烈、巨大。 “審計風暴”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是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在推行中的重大突破,審計署為各級審計機關樹立了標桿,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和保障。同時,審計機關的社會認知度也有了一個大的提升。
自 “審計風暴”后,各級審計機關積極探索審計結果公開工作,尤其是2006年審計法修訂實施以來,依法、有序、穩妥推進審計結果公開作為審計機關的重要工作之一,從建立健全審計公開制度,到審計結果公開的方式、內容、渠道上不斷探索。社會各界對審計信息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公眾透過審計結果信息,可以從更多側面了解政府部門的履職情況,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在這一方面,還應提及一個重要人物——林鳴。從2009年始,林鳴作為社會人,以個人名義相繼向上海市多個區級審計機關申請公開審計信息,這一舉動在上海審計系統內造成不小震動,畢竟當時政府信息公開程度還不高,審計信息更是敏感地帶,牽涉甚廣,情況復雜,審計部門也缺乏應對先例和經驗。為此,區級審計機關在林鳴依法申請審計信息公開事項中,經歷了從手忙腳亂到依法規范辦理、穩妥有序推進的過程,最終取得雙贏結果。林鳴對上海審計信息公開工作有推波助瀾之功,在一定程度上,正因為他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申請上海審計系統的信息公開的步伐才邁得更快、更穩,也倒逼上海審計系統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的相關制度、操作規范,形成一系列規范的文本格式,促成如今上海審計信息公開、透明的顯著進步。
但是,公眾的知情權是否已經得到充分保障、監督權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從現狀看,向社會公開的審計結果信息還遠達不到要求,各級審計機關在執行上參差不齊,有的已全部向社會公開,有的則未公開或部分公開,而所謂的全部公開,也是限定在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不公開的前提上;在公開內容上,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有的既點出問題,又點出單位,但較多的是不點單位,點出問題也是歸類法。有些問題因內容保密或影響社會穩定等因素未公開,但判定標準存在較大模糊空間。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大多地方審計機關還未公開竣工決算審計結果。再如占到各級審計機關審計項目比重較大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從審計署至地方審計機關,均未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原因是這類審計項目是組織部門委托的,按信息公開要求,須征得委托方同意方可公開,在體制機制上還未能突破;在公開方式上,以綜合性專題類通報、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居多,而單項審計結果的公開還缺乏開放性;在監督機制上,有關法規并沒有對公開內容作出明確的實質性要求,盡管一些省級審計機關制定了操作規范,但在實際工作中地方審計信息公開的選擇性仍有一定的空間,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
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審計機關自身認識高度不夠。審計機關屬于政府序列,受本級政府直接領導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業務領導。而審計機關首要任務是本級預算執行審計,查的是本級政府部門,反映的是本級政府的治理能力、水平和存在的問題。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委托主體不是政府,其信息公開尚存機制障礙。在缺乏硬約束情況下,審計機關推進信息公開,難免有畏難情緒,主動性、自覺性有待加強。
二是外部監督力度不夠。首先,人大對審計結果公開還缺乏剛性要求。每年政府向人大報告的是兩個審計綜合性報告,無法將審計查出的問題和整改情況逐一納入,還不能詳細完整反映審計情況。另外目前也還欠缺對審計結果后續處理的跟蹤推動機制。同時,社會輿論監督還不夠持續,公眾關注點更多停留在高層——審計署一年一度 “風暴”上,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審計結果公開情況,關注既少,持續性也缺乏,總體而言公共輿論監督觸及較少。
政府信息公開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決定》指出 “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審計機關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結合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要求,加大審計結果公開力度,完善公開制度,規范公開內容,拓寬公開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切實將審計公開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要充分認識審計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性。審計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制政府進程中,審計信息公開有利于保障公共資金、公共資源的使用績效,規范政府經濟行為,制約領導干部權力運行;也有利于促進提高審計機關依法審計的水平和能力,推動審計機關廉政建設,確保審計公信力。各級審計機關有責任、有必要主動作為,提升審計信息公開工作的認識水平和工作質量,變應付為自覺,不斷增強審計工作開放性和透明度。
二是要積極推進審計信息公開工作,切實回應公眾的需求。公開審計機關履職結果信息是法所定、民所需,審計機關要加快推進審計信息公開轉型,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等信息不公開外,應內容完整、原汁原味、及時主動向社會公開全部審計結果,同時要積極探索由被審計單位公開審計整改情況,并使其常態化,以滿足社會公眾合理訴求,保障公眾知情權、尊重公眾監督權;要積極爭取各級人大支持和重視審計信息公開,通過多種渠道、方式,不斷擴大審計結果信息公開范圍和內容。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審計機關應主動作為,爭取各方支持,提升審計工作社會認知度,營造有利于審計信息公開的輿論環境和外部環境。同時,要完善內部工作機制,審計信息公開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很強的工作,它涉及政府各部門各單位,領域、行業廣泛,信息公開前要加強溝通、審定工作,公開后要做好解讀、輿情分析工作,避免誤讀誤解誤判,及時回應和引導社會關切,使審計信息公開工作依法依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