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蓉(溫州大學體育學院 浙江溫州 325035)
淺議《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標準》的頒布
白曉蓉
(溫州大學體育學院 浙江溫州 325035)
摘 要:該文緊扣社會發展的潮流,社會對體育的關注越來越高,本文就“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標準”進行討論,從(1)2014年“標準”與1990年“條例”的外在延生性。(2)“標準”發展的內生驅動力。(3)“標準”發展的阻滯最小化等三個方面對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標準進行評價,這是國家就學生體質下降,從學校抓起,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進行嚴格規劃的政策。研究此題目是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對學校體育工作標準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標準 驅動力 延生性 高等學校
近年來學校體育工作逐漸在完善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學校體育工作缺少相應的制度和措施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計不合理,無法達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和教師對體育鍛煉意識的淺薄,加上自古以來“重文輕武”思想的根深蒂固等等。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表示,目前大學體育已經出現許多危險的征兆,“比如學科建設中大學公體方向迷失,很多高校體育教學水平低下,甚至有取消大學體育課的聲音出現等等”,必須引起充分重視。記者盧葦文章中提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文件)印發5年來,全國學校體育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下降趨勢初步得到了遏制,但學校體育的一些根本難題還沒有得到解決。”[1]特別是根據“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還在繼續下降。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體質問題,那么一定要改革學校體育的各種制度,完善學生體質的監控系統。2014年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就是對高等院校體育工作的完善和改革,對“標準”的頒布進行分析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2014年的“標準”應運而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標準”與1990年的《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行對比。主要有幾個方面:(1)基本目標更具體。“條例”中只提到學生應該在體育課中掌握“兩基”在2014年的“標準”中不僅提到了兩基,而且還指明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學會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項目、創新人才教育模式等。(2)體育課程設計提出了具體要求。相比“條例”,“標準”提出了每周不少于兩個學時的體育課,每節課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心肺功能強度練習不少于本節課30%等。(3)課外體育活動增多。“標準”明確規定運動會的次數比“條例”多,“標準”還規定經常開展競賽交流活動,學校開設體育運動項目的社團不少于20個,定期的宣傳體育文化知識等。(4)最大亮點的出現。2014年標準中出現了開展社會服務的字眼,支持教師愛心公益活動以及作為志愿者的服務的職能。(5)學生體質監測與評價系統的完善。1990年的條例中只是提出體育課成績考核計入到學生檔案中,“標準”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有了及格線,學生體質測試成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6)學校的體育保障機制的健全。“標準”的經費預算中多了學校體育活動的意外保險等。(7)教師的酬薪有保障。課外體育活動算入教師的課時費,條例沒有標出,作為薪酬教師對課外體育鍛煉指導使學生安全、科學的訓練。
這些比較充分的說明2014年的標準是與時俱進的,是時代的新產物,是新課程向更好方向引領的坐標,結合各地的情況,把新課程的優勢發揮出來。
學校學生以及社會各界對新的學校體育制度改革的呼聲,引起了國家的關注,教育部制定,學校具體執行的“標準”。
從國家層面來說,教育部于2014年7月18日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修訂,明確指出學生體質測試者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獎活動。宣傳力度加大,集體宣講、培訓、新聞發布會等途徑進行宣傳。“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根本目標中提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國務院提出《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另一方面看出我國未來體育事業發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從學校層面來說,校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保障,物質準備充分:財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持,學校體育工作經費納入學校經費預算,并與學校教育事業經費同步增長,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等符合國家配備、安全和質量標準,完善配備、管理、使用等規章制度,基本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求。政策保障機制的完善:鼓勵督導檢查,社會大眾的監督,組織領導的高度重視,從學校,社會,國家,三方面監督學校體育工作制度的落實。政策的全面實施,已經不僅僅是國家對學校的一個政策的制定,而且是關乎民族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學生體質監測不僅作為學生畢業的成績考核,并且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學校體育工作有了評價標準,學生體質下降關乎學校發展。
從政策的宣傳到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制度的制定到執行都有強有力的保障體系,比以往的更徹底,更科學。
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國家對此項標準期望值很高,但是現實是否可以如愿以償。一直以來對體育非常重視,把競技體育作為舉國體制,金牌至上,2008年的奧運會,總金牌數第一的中國,那么學校體育工作的落實是否收到重視呢?
首先,表現在鍛煉的群體有偏頗。現行的體育鍛煉現狀就是老年人動力十足,中年人蠢蠢欲動,青年人按兵不動。老年人廣場舞的盛行,中年人工作壓力大,時間不充裕,青年人手機電腦玩,學習壓力頗大,更是沒時間鍛煉。
其次,我們要讓學生快樂運動,避免出現完成任務的方式。近年來學校體育的發展隨著《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及《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等政策的出臺,都推動了學校體育的發展。此次的“標準”的頒布是國家最具體和理想化的政策,但能否避免以往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楊智瓊,劉斌等人說“學校體育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片面追求金牌和商品經濟的沖擊,對于《條例》的頒布,領導的不重視,也是一紙空文。”[2]“在一個法治與人治的社會里,要使得學校體育得到高度認識,就必須得到人的理解、支持、鼓勵才能回給“標準”一個向前的推動力。要改變人們的思想,讓體育與文化課同等重要。國家對學校體育具體工作要求提到了政策中,把學生的體質健康與學校的辦學水平掛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監管系統,讓每個人對標準的充分解讀,并且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學校體育的規劃做詳細報告,并具體規劃學生的體質鍛煉。
再次,結合社會的力量。學校體育經費的與學校教育事業經費同步增長,以多少比例劃分給體育事業,我們是否應該抓住市場,調動社會各界人士給予支持。讓各界對體育有新的了解和認識,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政府可利用激勵政策,使活躍的市場發揮作用,帶動學校體育的發展。學生平時不加強鍛煉,這就是網上報道好多學生在體跑步時猝死,在最終的體質測試時嚴格要求教
師態度嚴謹,學生認真。
最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缺少人文關懷,學生對體育課沒有興趣,達到主動鍛煉,教師這一因素不可忽視。應該多讓教師參加綜合素質的培訓,加強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學習這是學校培養人才的質量不可忽視的。
以往工作抓的不緊,抓的不實,效果不高,工作比較忙亂,缺乏計劃性,目標不明確,工作缺乏主動性。要想徹底的使學校體育工作做的有條理,就必須健全機構,體育法的完善,讓每個人都參與,每個人都有責任。檢查工作效果,進行多元的考核制度,給予獎勵。
隨著社會的發展,上到國家,下到個人對體育的發展都比較重視,尤其是國家出臺了幾個針對體育發展的政策,讓體育事業發展踏上新的征程。這無疑對“標準”的發展落實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從時代的發展來看,“標準”的發展是符合時代的要求。從學生的教學中,家長、學校、國家對“標準”的殷切期盼,“條例”無法滿足新時代課程的要求,凸顯了“標準”的緊迫性。雖然在落實這項政策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許多障礙,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們克服困難,讓“標準”在學校里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盧葦.全國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硬傷”評價體系缺失[N].中國體育報,2014-04-27.
[2]楊智瓊,劉斌.對市場經濟下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J].經濟管理者,2009(23):13.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b)-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