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平
(中國人民銀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山東威海264200)
信貸承載力弱化:威海市存貸比走低的案例分析
曲平
(中國人民銀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山東威海264200)
威海市存貸比走低的對策是以藍區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進一步培育大項目,以做強實體經濟基礎;以落地信貸資金為主,加大對金融機構考核力度;以金融創新為手段更深層次拓展信貸領域。
威海市;存貸比;信貸承載力
存貸比分為余額存貸比和新增存貸比,都是反映金融機構相對存款來源而言針對實體經濟信貸投放程度的重要指標,只不過前者反映歷年來信貸投放程度,后者反映當期信貸投放程度。在我國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更加多樣化(發行金融債券、增資擴股等)、大量信用衍生工具創新導致貸款替代品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這一指標的指示作用已趨于弱化,考察“資金來源與社會信用總量比”更具實際意義。
理論上,金融機構所籌集的存款,總會盡可能多地運用到最高收益率的貸款項目,以謀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作為理性金融機構,本質上具有貸款擴張意愿,傾向于將存貸比盡可能擴大。但現實中,金融機構的這種貸款擴張意愿受多種因素制約。對法人金融機構而言,存款來源在繳足法定存款準備金、留足流動性所需要的備付金,并確保“余額存貸比≤7 5%、流動性比率≥25%、資本充足率≥8%”情況下,剩余資金才能發放貸款。而且,貸款發放還要受區域經濟對信貸的承載力、區域生態環境等因素限制,如果區域經濟對信貸資金的有效需求不足,或存量貸款違約現象增加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即使金融機構主觀上有貸款擴張意愿,出于貸款“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考慮,信貸擴張也會受到限制,存貸比會因此縮小。對非法人金融機構而言,由于目前各行總行普遍實現全額資金管理模式,通過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統一調度資金,區域金融機構所籌集的存款全部由總行或上級行調度,法定存款準備金層層上劃總行后繳存央行,流動性需要也由上級行統一撥付,因此,非法人金融機構發放貸款不受存貸比、流動性比率、資本充足率等多方面限制,只要區域經濟對信貸資金有足夠的承載力,即有優質企業、優質項目,并有良好的信用環境,即使出現存貸比>75%,甚至存貸倒掛,各行上行級也會將信貸資金更多投向于該區域,使區域經濟呈現資金“洼地效應”。
目前,威海市有法人金融機構7家以及非法人金融機構14家。2012—2014年,法人金融機構余額存貸比分別為69.78%、68.71%、66.54%,非法人金融機構余額存貸比分別為70.54%、69.13%、66.95%,不僅遠低于75%的風險標準,還呈逐年收縮態勢,2015年3月末,這一比例又分別下降至65.67%和64.81%。從存貸比數據判斷,威海市金融機構存在“資金運用不充分、配置效率低”問題。
分析存貸比指標的指示性判斷是否與事實相符等問題,必須對金融機構資金配置及可用頭寸情況進行詳細分析。
從威海法人金融機構看,截止2015年3月末,法人金融機構共籌集資金(包括存款、所有者權益、債券發行等)1400多億元,如果按16.5%的法定比率繳存央行存款準備金170多億元,按25%的風險監管比率留足備付金150多億元(流動負債25%),剩余1100多億元均為可貸資金,但實際上,2015年3月末貸款余額僅700多億元,占可貸資金的63.37%,其余400億元的可貸資金全部分布于有價證券、同業存放和拆放、超額準備和庫存現金等低收益率科目,其中,超額準備金達130多億元,導致流動性比率高達55.42%。顯然,在資金運用上,法人金融機構還存在較大的貸款拓展空間。
從威海非法人機構看,由于其普遍實行全額資金管理模式,非法人機構貸款投放不受存款來源、存貸比等指標限制,理論上可以無限制發放貸款。但實際上,2015年3月末,威海轄內非法人機構貸款余額僅760多億元,占存款來源的64.81%,剩余400多億元可貸資金除部分進行有價證券等投資外,有310多億元資金以二級準備金形式上劃,形成資金外溢。與法人金融機構一樣,威海市非法人機構同樣存在資金運用不充分問題。
金融機構資金運用不充分,存貸比較低存在三種可能:一是金融機構主觀上缺乏放貸積極性;二是相關政策控制貸款規模擴張;三是區域經濟客觀上缺乏對信貸資金的有效承載。在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存貸利差仍為主要收入來源、金融競爭日趨激烈、上級行普遍加大對基層行的利潤考核情況下,金融機構主觀上不會缺乏信貸拓展的積極性;目前差別化準備金等政策雖然對貸款擴張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調控對象主要為地方法人銀行,如果說該因素對“資金運用不充分”起主要作用的話,法人機構的存貸比應該低于非法人機構的存貸比,但事實卻相反(3月末分別為65.67%和64.81%)。可見,存貸比偏低或資金運用不充分更多是由區域經濟對信貸承載力弱化造成的。
(一)利率持續走低、風險案例頻發使非法人金融機構
獲得信貸資源的能力下降
盈利性和安全性是上級行考察對區域經濟主體是否增加信貸規模的主要指標。但從威海信貸市場看,近幾年利率持續走低,2014年加權平均利率僅7.36%,居全省末位,2015年1季度進一步下降至7.23%,如果考慮到籌資成本、管理成本及物價等因素,金融機構只處于2%左右的微利狀態。而近幾年來轄區先后出現的乳山船廠風險、威海百圣源房地產項目風險、榮成榮喜集團項目投資風險等典型案例,使轄內金融機構大量金融資產面臨損失風險,導致相關涉貸銀行上級行更加重視區域風險,普遍收緊信貸審批條件,提高審批門檻,轄內分支機構獲得信貸資源的難度增加。
(二)威海現有的企業格局本質上缺乏吸納大量信貸資金的能力
威海自建市以來,重點打造輕工、旅游、外貿等產業,形成了大型企業過少、中小微企業占比過高的企業格局(全市登記注冊小微企業24 229家,占全市企業的95.41%),而中小微企業由于存在資產規模小、財務不健全、信用信息不對稱等情況,相比大型企業而言,在吸納信貸資金方面存在明顯劣勢。2014年末,威海市5000萬元以上大客戶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例僅為38.7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41個百分點,2015年1季度,全市新增貸款過億元的僅10戶。雖然近幾年威海市重點扶持的船舶企業(共112家,山東省重點培育的10大造船企業中威海有5家)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其生產經營對信貸資金的依賴性較大,但隨著國際國內海運業務持續萎靡影響,今年船舶企業普遍面臨訂單不足、設備閑置、效益下滑的困境,大部分金融機構將該行業列入高風險行業,信貸投放受到影響。
(三)緊縮性調控政策使威海房地產市場信貸需求明顯減弱
威海作為沿海旅游城市,前些年在市政府著手優化人居環境、打造人居品牌等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在2002-2009年出現了持續火爆的市場行情,房地產企業井噴到2123家,占比居全省第4位,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但自2010年以來,國家連續出臺房地產緊縮政策抑制房地產泡沫,威海市近40%(2009年以購房身份證為依據估算)的投資性住房需求基本消失(根據銀灘房地產市場推斷)。201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下降26.6%,銷售面積同比減少3.4%。在此背景下,威海市房地產市場對信貸需求明顯減弱,全市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比下降11.02%,新增房地產貸款占比由2012年末的42.25%下降到2014年末的2. 28%。雖然近期房地產調控政策有所松動,但由于前期房地產市場的過度建設,目前威海市依然處于消化存量的去庫存階段,依靠房地產投資拉動地方投資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四)威海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受外需因素影響較大
威海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對外貿易對經濟的貢獻度一直較高(2014年進出口總值占GDP的比重46.5%),而對日、韓貿易分別占30%和15%以上。近年來,受日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影響,一方面日方企業進口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出口利潤下降,兩方面因素導致對日貿易迅速下滑,威海市對日貿易占比由2011年16%下降至2014年10%以下。另外,威海市韓資企業除三星、大宇外,其它企業幾乎全部為小微企業,這些企業資產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低,以往主要靠政府優惠政策和廉價勞動力生存,近年來隨著超國民待遇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影響,這些小微企業利潤空間明顯縮小,許多企業出現虧損倒閉甚至撤離。
當然,存貸比偏低還有許多其它經濟金融層面的原因,如市場持續萎靡導致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下降、餐飲業、機床行業經營形勢全面下滑以及影子銀行業務大量增加等等,但這些原因基本上屬于普遍性原因,對威海而言,如果解決企業格局、對外貿易、重點產業三方面問題,包括信貸在內的市場環境將會較大改善,存貸比偏低現象也會因此改觀。
(一)以藍區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
從威海市信貸配置效率看,2010年~2014年,GDP/貸款總量的比例始終高于全省水平(如圖1),說明威海市信貸資金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度高于其它地市,也說明威海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實體經濟,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威海市政府性融資與其它地市還有差距,存在較大的拓展空間。2015年1季度,威海市政府融資平臺內貸款在6個藍色經濟區中僅處于第4位,且風險指標遠低于國際標準。因此,地方政府應該以藍區建設為契機,培育和發掘更多更好的投資項目,為進一步擴大政府性融資提供有效載體。

圖1 威海市信貸配置效率與全省情況比較
(二)進一步培育大項目,以做強實體經濟基礎
自威海建市以來,雖然經濟總體保持增長態勢,但由于現有的經濟結構、企業格局相對政策因素、國際國內環境因素等彈性較大,經濟增長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導致近年來僅僅因為房地產緊縮政策和對外貿易形勢惡化,威海市經濟增長就出現了缺乏引擎的現象。為此,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以經濟結構多元化為目標,大量引進和培育優質項目和企業,豐富產業類型,優化企業結構,通過政策扶持等手段幫助企業盡快做大做強,為區域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的動力引擎,從而增強區域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三)以落地信貸資金為主,加大對金融機構考核力度
鑒于威海市部分金融機構存貸比過低、信貸資金充足的實際,地方政府、人民銀行等部門要加大對金融機構的考核力度,以投放到威海的表內表外信貸為主,加大對金融機構的考核,從而擴大對區域經濟的信用支持,實現提高信貸資金效率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雙贏目標。
(四)以金融創新為手段更深層次拓展信貸領域
威海市部分金融機構信貸投放不充分,并不是缺乏信貸拓展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適宜威海經濟結構和企業需求的信貸產品和工具。威海法人金融機構具有獨立的金融創新權,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開發金融產品,通過設計和發行理財產品等手段為金融深度拓展提供媒介,為區域經濟開展有針對性的融資服務。
[責任編輯:文筠]
F830.33
A
1005-913X(2015)12-0103-02
2015-11-02
曲平(1971-),女,山東威海人,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