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艷
【摘要】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學生發言缺少活勁、合作不夠深刻、表達不夠靈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破這樣的瓶頸束縛,通過和諧情境引導、任務合作探究和情景活動推進等策略,使得學生在實踐感知體驗的過程中主動表達和運用英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打破課堂教學瓶頸,引導學生在自主嘗試和主動交流中積極表達,有助于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動力,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弊端 情境 任務 活動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應該以釋放其學習活力和動力為根本,讓他們在和諧的情境中主動學習和使用英語。教學中發現學生發言不夠主動、合作探究虛假、課余活動不夠豐富等問題。剖析這樣的問題,除了受教學課時進度影響外,更多是教學情境不夠活躍,合作探究不夠深入,情景活動缺少一定的指導性。圍繞上述問題,嘗試通過情境激活氛圍、任務合作探究推動、情景活動實踐,能在改變學生學習思維方法的基礎上,更利于他們增強感知體驗,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
一、創設和諧情境破解學生發言不夠主動問題
創設情境活化英語教學課堂,能使得學生在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主動交流,激活他們的學習激情和興趣。創設和諧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表達和積極交流,更能夠豐富他們的認知思維情感,活躍課堂教學環境氛圍。
和諧情境創設,更能夠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富有人文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Friends的“Reading A Best friends”閱讀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高山流水”的情境,引導學生就“How do you think of friendship?”主動表達,以此來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可通過“Who is my best friend?”和“What did I learn from my friend?”進行主題演講,讓學生能夠主動說出自己好朋友的性格特征。在創設過程中,可要求學生針對“The characters about good friend”說出相應的特征,幫助他們在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增強學習主動性。
創設和諧情境來破解學生發言不夠主動問題,能使得學生不再成為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創設的情境應該體現民主、平等、和諧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感受到自身學習主體能動性和積極性基礎上,更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多給學生平等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在主動表達和相互溝通的過程中不斷開闊感知思維。多給學生搭建自由表達的平臺,讓他們在主動展示的過程中深化感知體驗。
二、嘗試任務探究破解學生合作不夠深入問題
缺少任務目標指引是傳統英語教學的重要問題,學生的語言表達交流只能按照教師的講解進行按部就班的學習。沒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使得學生不會合作和不知怎樣探究,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留在表層,不能夠深入。
通過任務的引導破解學生合作過于膚淺問題,更能夠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能動作用。像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閱讀指導中,課根據Jenny和Daniel的角色對話,可建議學生以“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different greets in the world?”為任務話題進行同桌交流,以此來幫助學生強化整體理解。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就“What do we should greet others in UK?”和“What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進行小組交流,讓學生在彼此交流中獲得感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能使得他們在彼此協作的過程中主動識記和運用語言知識,提高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任務合作探究運用,能使得學生在自由快樂的過程中有效調整學習表達思維,幫助他們在實踐嘗試中發現更多問題和不足。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多元化和差異性任務,讓學生在有針對性選擇運用不斷加深印象,形成更為全面感知。發揮學生的主體推動作用,鼓勵他們運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角色模擬等形式來主動討論和交流,不斷強化理解感知。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引導他們根據討論交流情況進行總結反思,提高語言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三、運用情景活動破解學生運用不夠靈活問題
活化課程教學資源,創設相似的情景活動,能使得學生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展示自己的才能。通過情景活動的引導,能使得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過程中主動展示,更好感受英語學習的開放性和交際性,讓學生在主動運用中,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情景活動的創設,應該以活化課程資源為前提,體現校本課程資源,多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感悟,突出本地資源,運用校本課程資源的方式來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幫助他們活化理解感知。創設活動應該體現多樣化,運用英語角、英語沙龍、原聲電影欣賞等方式來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程學習的主人翁。以這樣的方式來活化教學過程,更利于他們增強感知。
綜上所言,找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以活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為載體,引導學生在自由交流和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通過互動交流來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體驗,幫助學生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興文.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
[3]王付群.新課程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華少年·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