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云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歷史與社會教學始終在不斷的發展之中。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等值線地圖教學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等值線地圖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綜合知識的重要載體,在具體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以初中歷史教學為主,闡述了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等值線地圖教學的相關知識,通過重點探討等高線地圖教學策略來分析現階段初中歷史與社會等值線地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初中歷史與社會等值線地圖教學的有效策略方法,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等值線地圖;等高線地圖;教學策略
在初中階段的教育中,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新人教版的歷史與社會課程具有人文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注重學生的感受,力求在實踐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其中最大的特點是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的等值線地圖,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地圖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而學生則可以利用這些地圖自主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了學生了解歷史、探究社會知識的能力。
一、等值線地圖教學概述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人教版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中不僅注重對學生綜合知識的培養,更加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大量等值線地圖的出現是歷史與社會教材的一大改革,成為歷史與社會教學的亮點。
1.等值線地圖的定義
等值線地圖是以相等數值的點連線,表示連續分布而且會逐漸變化的數量特征的一種圖形,也可以叫做等量線圖。具體來講,這樣的等值線圖是用數值相等各點連成的等值線在平面上的投影來表示被關注的物體的外形和大小的具體圖形。
2.初中歷史與社會等值線地圖教學
在歷史與社會的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的等值線圖,這些等值線圖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的特點,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材主要涉及七年級上冊第16頁等高線地形圖、七年級下冊第24頁等溫線地圖、七年級下冊第25頁等降水量線地圖,在具體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更好地將社會生活知識與課本內容相結合。
在歷史與社會課程的教學中,積極倡導新課改的精神,將教學與學生生活的實際相結合,運用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課本內容,組織學生利用觀察地圖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與調查中,在實踐活動中選擇合適的地圖,運用一定的方法從圖中獲取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識。
利用課本中的等值線地圖,引導學生從中獲取一些信息,以用政治地圖描述某個洲的位置及范圍,用地形圖或地形剖面圖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勢等特點,也可以用降水柱狀圖以及氣溫曲線圖或者氣候類型的分布圖來了解一個地方的氣候特點。這些有效的等值線地圖是新形勢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利用這些地圖輕松開展教學,與學生達成有效的交流互動,積極推動著教學發展。
二、現階段初中歷史與社會等值線地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歷史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歷史與社會課程本身的特點,加上教育環境的有所不同,在其利用等值線地圖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
1.教師缺乏專業的地理學知識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程中涉及的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越來越多,教材中也增加了許多歷史地圖,這些地圖以不同的形式詮釋更多的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知識,其中包括大量的歷史地理知識。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由于缺乏專業的地理知識,無法準確描述等值線地圖的內容,很難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和分析地圖中的內容,不能準確補充和解釋歷史等值線地圖中相關的地理學知識,因此,運用等值線地圖教學也會受到阻礙。
2.無法對等值線地圖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思考、動手能力的背景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中的等值線地圖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是面對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教師不能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往往將大量等值線地圖忽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難全面、深入、細致地對其地圖進行分析,將大量的地圖知識帶入課堂教學中,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向學生傳授新的知識。
3.無法有效鍛煉學生的作圖能力
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較好的歷史基礎,在初次接觸歷史與社會知識時會出現記憶的困難。雖然等值線地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但是讓學生準確地記憶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分析、理解相關的等值線地圖,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動手進行簡單的繪制,在繪制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準確記憶歷史與社會知識。
三、等值線地圖教學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等值線地圖有效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完善其教學的方法策略,幫助教師取得更好的歷史與社會教學的效果。現根據教學中的實踐總結了等高線教學的三種方法。
1.引導學生觀看地形教學模型的具體演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對山地的印象比較模糊,基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模型圖讓學生先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山地表象,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學生理解具體的課本內容。
2.指導學生繪制簡圖,認識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基本地形部位的名稱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可以指導學生繪制簡單的剖面圖,深入了解知識。在等值線的最彎曲處做一條切線,比較中間和兩側海拔的高低,從而做出判斷。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先進行簡單的演示,以山脊、山谷的等高線示意圖為例,讓學生拖過自己繪制簡圖討論理解山脊與山谷的不同。最后和學生一起總結辨別山脊和山谷的方法。在等高線的地圖上,一組彎曲等高線凸出的方向如果指向海拔的高處,就是山谷。而突出的方向如果指向低處,就是山脊。
圖一 等高線識別山谷、山脊
最后,用表格的形式將知識進行全面的歸納。加深學生的理解,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為解決相關的等高線題目打好基礎。
地形圖例知識歸納
3.將手勢演示與口訣演示相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手勢演示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手我成拳頭,將手背凸起的部分當作山峰,關節的部分當作鞍部,手指的背部當做山脊,手縫相當于山谷,小指和拇指的外側相當于陡崖,向手背的地方灑水,水順著手指縫向下流,就說明山谷是山體的集水部位,一般是河流的發源地。
圖二 手勢地形分析圖
最后,教師可以將這樣的知識編寫成容易記憶的歌謠,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出現了大量的等值線地圖,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等值線地圖開展有效的課堂活動,積極推進了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幫助學生提高了學習能力,成為教學改革的新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我們廣大一線教師不斷探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以上所述,均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體會。總之學生興趣提高了,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習負擔,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學習潛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穎君.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地圖輔助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3(03):44-45.
[2]代凱.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淺談[J].讀寫算:教研版,2015(04):38.
[3]石志剛.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2015(06):72.
[4]張艷麗.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3(49):120-12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