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德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課堂教學。因此,為適應當前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本文簡要分析高中歷史教師在新課標導向下采取的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歷史 有效 對策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高中歷史是高中文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對于增強學生的人文修養也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引起高中歷史教師的重視。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不光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個人素養也需要進行培養。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需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標①。例如,教師在講“理性與自由的啟蒙和主權在民的政治啟蒙”這節內容時,教師不光要學生掌握啟蒙運動的背景、內容、意義等,還需要讓學生對當時的代表人物所展現的人格魅力進行感悟,從而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啟蒙運動開展的必要性與意義,讓學生能夠在十八世紀的背景下進行深層次的體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縮影,由于教科書記載的內容有限,有很多知識無法進行詳細的講解。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教材進行拓展和延伸。歷史學科需要從兩個方面完善教學內容:一方面,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歷史教材進行橫向擴展,另一方面,需要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縱向延伸②。例如,在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進行對比,并找到新三民主義的進步性體現在哪里。此外,歷史教師還可以將當時發生的歷史故事等融入到教學之中,讓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增強對“三民主義”的認識與了解。
三、使用多樣的教學手段
教師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可以有效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對于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熱情也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要善于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及教學內容,使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③。為此,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結合歷史事件
歷史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該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加強與歷史事件聯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實現與教師的積極配合,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新課時,為學生講述一些一戰期間發生的悲慘的故事,調動學生對一戰的同情心,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積極的配合。此外,教師在課堂講解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實業救國的案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對一戰的認識與感悟。
2.利用教學輔助工具
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增加,學校的硬件設施逐漸完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教學輔助工具,推動教學水平的提升。多媒體是當前學校幾乎都具備的教學設備,因其具有影音圖文結合的優點,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都有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講“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課前,為學生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將當時的社會背景、發展狀況等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基本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探究式教學方法
新課堂標準明確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入探究式教學,在保證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此外,該種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團結能力、自學能力等,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在講“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并找到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從而讓學生自行解決教學的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問題的解答。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拓展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好奇心,從而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注釋】
① 邱浪平. 高中歷史教材在新課改中的有效使用實踐研究[J]. 成才之路,2011 (33):I0013.
② 胡常海.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 教學研究,2010,33(5):85-89.
③ 劉漢榮. 淺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6):52.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臨川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