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宜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逃避或面對:女性的嬗變——以《無名女人》和《紅字》為例
曾華宜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650500)
摘要:文學作品中,女性地位一直是女權主義者關注的焦點。女性受到種族主義清洗、性別主義歧視、宗教主義打壓和文化清除的現象屢見不鮮。《無名女人》被崇尚父權主義的中國傳統文化排擠,邊緣化;《紅字》的女主人翁被根植于心的宗教傳統所摒棄。文章從女性地位角度出發,探析文學作品中,中西方女性的嬗變。
關鍵詞:文化藩籬;宗教桎梏;女性地位
一、兩部作品的寫作背景
中國的“父權制”形成于原始社會后期,它最早確定了男性特別是父系一輩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絕對主導地位,而女性被迫成為男性的附屬,處于從屬地位,因此,兩性關系的不平等基調奠定下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觀念在父權社會的種種典章制度中牢固確立。盡管舊的封建體制和封建思想的革除,當今中國的主流文化中,父權體制下男女不平等仍然具有很大的隱蔽性。
《無名女士》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農村。當時中國人民深受饑荒折磨,帝國主義者侵略、搶奪和封建軍閥殘酷迫害。無名姑姑深受封建主義父權主義毒害。“姑姑的丈夫在新婚之夜后去美國淘金。兩年后,姑姑卻懷孕了,被指和他人通奸,并連累一家受到族人和村民的譴責與沖擊。蒙羞的姑姑在生下孩子的當夜懷抱著嬰兒跳進了自家的井中溺水身亡。”[1]
清教主義是16世紀下半葉從英國國教內部分離出來的宗教派別。清教徒接受加爾文教教義,要求廢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減少宗教節日,提倡勤儉節省,反對奢華縱欲。17世紀上半葉因宗教不滿和經濟壓力,大批清教徒移居北美。清教徒在美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清教主義對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清教徒“注重理性,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絕欲望。”[2]
《紅字》講述了發生在北美殖民時期的戀愛悲劇。女主人公海斯特嫁給了醫生奇靈渥斯,他們之間卻沒有愛情。在孤獨中海斯特與牧師丁梅斯代爾相戀并生下女兒珠兒。海斯特被當眾懲罰,戴上標志“通奸”的紅色A字示眾。然而海斯特堅貞不屈,拒不說出孩子的父親。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斯特離群索居的生活方式,樂于助人的美好品格感化了當地民眾,她身上的紅色A字也被賦予了積極先上的含義。
二、女性的遭遇
在《無名女人》中,敘述者的姑姑遭受封建主義思想的迫害,在父權主義為主導的社會中畸形成長。對于姑姑的前半生,“我”不得而知。從母親的口中得知,姑姑因為婚后不守婦道,不遵循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與男人通奸,這對于深受封建文化熏陶的家庭,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姑姑是家里人的禁忌,姑姑的婚外情,家人三緘其口。就連同是女人,身為母親的媽媽都對此避之不及。“你不能把我要給你講的話告訴任何人”[3]這是媽媽一旦談及姑姑的事情必不可少的開場白。
姑姑臨盆那晚,鄰里鄉親算好時間沖到我們家里?!八麄兯浩扑囊路托?,折斷她的梳子,并且放在腳下踩得粉碎。他們把她織布機的織物扯斷。把做飯的柴火散了出來,把新織物卷了卷,扔在火里?!盵4]鄉親們打著肅清歪風邪氣的旗號,對我家進行大面積毀壞,他們自覺是正義的化身,但實際是魔鬼的幫手。村民把一切的罪過都歸咎于姑姑的不守婦道,而對于男方的罪過視而不見。處于風暴中心的姑姑審視著周遭發生的一切,似乎這一切都與她無關。
村民們的無理取鬧,家里人的百般責罵“哎呀,我們快死了,快死了,快死了。看你干了些什么。你害了我們,你這個鬼!你這個死鬼!鬼!我們從來就沒有你這個人呢?!盵5]有著血緣紐帶的親人,沒有設身處地的為姑姑著想,反而把她妖魔化,鬼怪化。面對鄰里鄉親的責難,姑姑忍氣吐聲;但對于家人的千夫所指,她沖出家門,跑到田野,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從中汲取慰藉和依靠。“在她通奸的惡名下,只有大自然愿意包容她,愛護她?!盵5]被邊緣化的姑姑沒有為自己辯解,帶著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投井自殺。
《紅字》中的海斯特處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文化傳統,但是海斯特和姑姑的遭遇卻是女性共同的悲哀。年輕貌美的海斯特嫁給身材畸形,相貌丑陋學究氣十足的齊靈渥斯,他倆之間沒有愛情,只有愛情這紙婚約的牽絆。身處異鄉,海斯特深深被丁梅斯代爾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越過雷池與丁梅斯代爾通奸,被產下小珍珠,對于受清教主義浸染的薩勒姆小鎮而言,這無疑是災難。
海斯特身帶有“通奸”寓意的紅字,被投進監獄,被帶到刑臺接受人們的指指點點,道德的審判,靈魂的拷打。“全鎮的人都聚集在這里,一雙雙嚴厲的眼睛緊緊盯著她,——是的,盯著她本人——她站在示眾刑臺上,懷中抱著嬰兒,胸前訂著那個用金絲線絕妙地繡著花邊的鮮紅的字母A。”[7]
對于她的宣判,人們的嬉笑謾罵,挖苦諷刺她都坦然接受。刑滿釋放后,海斯特走在藍天白云下,胸前的紅字炙烤著她的心靈,她感到局促不安,無所適從。被宗教道義牽絆束縛,海斯特放棄拋下這一切的恥辱,遠走他鄉,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她住在鎮郊半島的邊緣,開始自己的贖罪之旅。她不問世事,離群索居,靠著自己的針線活補貼家用,省吃儉用把其余的錢送給貧苦鄉民,但鄉民仍對她的過錯指指點點。小孩子會躡手躡腳地跑到她家附近,窺探她的隱私。
三、女性的嬗變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儒家思想,封建禮儀是社會的道德規范?!澳凶鹋啊薄ⅰ叭龔乃牡隆?、“夫為妻綱”是女性應該遵循的清規戒律。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腐朽觀念,深深扎根于女性。
在《無名女人》中,姑姑因為挑戰權威,不遵守封建道德禮儀,被隱去姓名,剝奪話語權。在外受到鄉民的詆毀,在家受到家人的誤解,姑姑仍然以沉默進行無聲的抵抗,以維護自己最后的尊嚴。她拒絕透露關于孩子父親的任何消息,愿意獨自承受一切的責難。姑姑挑戰封建禮數的權威,追求自己的幸福,卻被社會摒棄,唾罵。但姑姑也用自己的恥辱捍衛了父權社會的威嚴,她把孩子的父親隱于身后,維護男性的尊嚴,捍衛男性的主導地位。
家人無情的責難,姑姑離家出走,投奔自然的懷抱,維護著自己最后一點兒的尊嚴。在豬圈里,姑姑不用理會鄰里鄉親的譴責和家人的謾罵,產下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成為姑姑甜蜜的負擔,她和孩子都被家人所拋棄,在家族譜上銷聲匿跡。孤注一擲,她帶著剛出生的孩子,投井自殺。這一舉動是沉默無語的姑姑最擲地有聲的反抗。沉默是無聲的反抗,是無聲的吶喊,是無聲的改變。姑姑的無聲的結尾痛訴了封建倫理道德吃人的本性,是對父權主義迫害女性血淋淋的揭示。
早在公元前,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國家》一書中說道:“總的來說,女人劣于男人。”亞里士多德認為丈夫是一家之主,要像“臣民一樣統治妻子”,“因為女人是殘缺不全的男人”。兩千年后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認為“婦女的天職是服從”。
《紅色》發生在北美殖民地時期,人們深受清教主義思想的侵蝕?!爱敃r的社會處于父權主義統治之下,其從社會觀念到社會制度都是為了維護男性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父權制度社會中,男性將自然和女人都視為一種異己的力量與自身對立起來,并加以征服與統治?!盵8]
丁梅斯代爾本應該與海斯特一起,接受教會的宣判,大眾的斥責,但是他卻礙于自己牧師神圣的職業,退縮懦弱。他以為上帝服務為幌子,表面上遵守清教徒的清規戒律,實際上卻褻瀆神靈,做出越軌的行為。他不愿意勇敢站出來承擔海斯特身上背負的罪孽。從兩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態度,我們看到了海斯特勇于承擔,不懼流言,敢做敢當的性格;而丁梅斯代爾猶豫不決,惶惶不安,虛偽軟弱也昭然若揭,諷刺男性的虛偽膚淺,歌頌女性的無畏勇敢。
為了維護丁梅斯代爾的名望、權威和地位,海斯特獨自承受大眾的責罵,對于小珍珠父親的問題只字不提。在她身上,男性和女性的責任調換顛倒,她成為保護丁梅斯代爾的偉大女性;在她身上,我們看到女性散發出來的光輝形象,如圣母一般,原諒丁梅斯代爾的懦弱和膽小,從而,她身上佩戴的A(adultery),寓意也變得高大,圣潔。
四、中西女性的融合
雖然處于不同的歷史時期,接受不同的文化傳統的熏陶,《無名女人》姑姑和《紅字》的海斯特卻有相似之處。兩位女性都是當時社會的受害者,前者受到封建倫理道德的迫害,后者受到清教主義的侵蝕;兩位女性都完成了質的轉變,前者忍氣吐聲,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給當時封建社會的吃人的禮教致命的一擊,抨擊了封建禮數的腐朽和人們的麻木不仁,后者踏上自我救贖的道路,從被人唾棄到被人敬仰,諷刺了男性的虛偽懦弱,“控訴了嚴苛戒律的清教主義對人性的殘酷和扼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9]
參考文獻:
[1]李靜.從屏風上的鳥到涅檠的鳳凰——論《女勇士》中華裔女性的性別身份建構[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2]張穎. 從小說The Scarlet Letter了解清教徒運動和主張[J].安徽文學.2009年第9期
[3][4][5]湯婷婷.《女勇士》[M].張子清主編.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
[6]戴婷婷.父權制度下的雙重統治,試析湯婷婷的短篇小說《無名女人》[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年第2期
[7]霍桑.《紅字》[M].胡允桓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8]周紅.人性的被縛與抗爭,生態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紅字》[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9]鄒德芳.平等與和諧的呼喚,生態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紅字》[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作者簡介:曾華宜(1992-),女,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英語語言文學。徐燕(1992-),女,河南駐馬店,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7. 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