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羅術章
(重慶市城口縣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404100)
淺析中職學校加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劉芳羅術章
(重慶市城口縣職業教育中心,重慶404100)
摘要:與普通高中相比,中職學校學生思想問題較多,而班主任是中職學生學校道德教育的中心。因此,其德育工作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本文對中職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當前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提出了中職學校加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道德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必須重視德育工作。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家庭的多層次性、中職生的特點等因素導致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越來越復雜,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加強學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迫在眉睫。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管理者,既是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教育者和管理者,這種角色定位決定班主任在工作中具有多重性。因此,加強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改善,克服重技能、輕德育的陳舊觀念,提高中職學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水平,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科學發展。
一、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具體表現在如下三點:第一,提高中職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為塑造其良好的品格奠定扎實基礎。中職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中職生畢業后就會直接參與到工作中,而要想使中職生能夠適應社會競爭與工作環境,就需要通過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以使中職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是非觀,為中職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礎。第二,在符合當前社會人才培養要求的基礎上,提升中職生的素質[1]。當前,我國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中職生要具備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提高其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要重視對中職生道德情操的培養,以使其具備高尚的職業操守。第三,實現與法制建設的同步,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我國在實施依法治國戰略的同時,強調以德治國,加強社會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從而將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相結合,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因此,加強中職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加強中職生的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才能確保將其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二、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
學生思想問題多,道德教育難度大。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自信,素質不高。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都缺乏德育教育,由于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許多家長把升上高中作為衡量初中教育的唯一標準,而一些初中因為升學壓力,也過分注意對學生文化課的教育,忽視了思想道德的培養;學校教育條件較差,教育理念落后。目前,中職學校教學條件還較為有限,德育教學設施缺乏,很難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同時,班主任老師很難及時獲取學生德育教育的相關信息,無法及時獲取相關的教育材料;工作機制被動,德育工作難以落實。在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往往成為了傳話筒,工作大多都是上傳下達,很少自主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通常都是班主任每天都忙碌在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機械的完成學校的任務,并沒有在工作中真正的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和熱情,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應付的現象。班主任沒有抽出相當的時間對本班學生的特點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揣摩并開展相應的工作,就無法真正有效的落實好德育工作。
三、中職班主任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對學生進行隱性教育。
所謂隱性教育是指由外部的各項條件逐漸作用于個體的內部心理的過程。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中職班主任要注意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除了內部環境的美觀外,還需要建設一個積極向上、有凝聚力且氛圍和諧的人文環境。在日常生活和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以及個人的形象,為學生樹立較好的學習榜樣。為了營造良好的班級內部氛圍,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設計板報,內容要積極且有勵志意義,可以是名人警句,或者一些人物事跡,讓德育的意識形態與具體的環境相結合,時間久了往往對學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師個人修養方面,班主任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強調同學之間相互尊重的同時要注意自己是否對學生做到了尊重,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真心地與學生做朋友。要想使德育有一定的成果,一個重要前提是教師要與學生真誠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積極加以引導,對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開展能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積極意義。比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自己組織德育活動,讓學生自己組織班會,安排教育主題。這樣學生可以獲得與平時被動受教育完全不同的體驗,更好地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另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實習活動。在實習活動中,學生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與外界接觸,而不再是一個處處被教師管束、被父母庇護的孩子,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為人處世的道理,明白道德觀念以及組織紀律的重要性。
(三)注重家庭教育。
對學生進行德育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德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們的道德觀念,糾正不良的心理,班主任要和家長做好溝通工作,配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引導。班主任要給家長樹立正確的德育意識,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重要影響,在平時的生活中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德育榜樣并營造德育的環境。另外,引導家長要主動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與孩子做朋友,不要居高臨下地進行說教。同時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在生活中對孩子有進步的方面多予以肯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使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難,有勇氣改變自己。
(四)適應學生變化,細分針對性。
學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學生的變化直接制約著德育工作的開展,影響著德育工作的效果。由于時代條件不同、社會環境不同、個人成長經歷和家庭狀況不同,學生的思想基礎、利益需求往往有很大差別,不同時期的學生有其時代烙印,處于同一年齡和同一環境的學生,也有各自的鮮明特點。德育工作需要把今天學生的個體異同、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所思所想、所喜所好弄清楚,既看到不同時期學生的群體性差異,也應當看到同一時期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在具體工作中引入分眾概念和精準理念,細分針對性,提高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文偉.淺議中職生思想道德狀況[J].科技致富導向,2012,11(24):133-134.
[2]錢海成.德育教育融入班主任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對策[J].成功教育,2011,11(10):144-145.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