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太俊
(貴州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貴州 六盤水 553500)
盤縣文化改革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群眾文化的載體
支太俊
(貴州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貴州 六盤水553500)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精神為指導,文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盤縣是文化資源大縣,立足轉型綜改實際,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激發全縣人民文化創造活力,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文化強縣建設,推動全縣群眾文化建設。
關鍵詞: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群眾文化;盤縣
一、盤縣文化改革存在的突出問題
當前盤縣群眾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是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一)體系還不夠健全。政府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還不夠,地區差別較大,沒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沒有列入各級政府年度預算。
(二)監督評估不夠科學。對購買服務質量、水平等的監督評估主體還不夠明確,機制有待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不夠突出。
(三)發展不平衡。歷史欠帳較多,許多鄉鎮文化站、館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較低,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缺乏群眾文化載體。
(四)管理水平不高。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管理,邊建設邊流失的問題。有的長期閑置,有的內容陳舊?;鶎游幕顒釉O施功能重疊,資源浪費。大部分公益事業單位改革不到位,法人治理結構沒有建立,內部機制不夠靈活,競爭機制沒有形成,社會力量參與不夠。
(五)制度不夠健全。沒有完全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產權登記、流失查處等制度還不完善。企業資源整合、監督考核、人事管理等相關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建設文化強縣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建議
為實現盤縣“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真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文化資源大縣、文化強縣”的目標,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應抓好有關政策的配套支持:
(一)推動文化資源與金融和社會資本深度融合。一是多元發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堅持政府規劃、政策引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以塑造“中國涼都”品牌為核心。例如我縣的《盤州春韻》系列活動,《二月二、玩水洞》、《三月三、玩丹山》和《彝族火把節》等演藝節目水平,搭建有濃郁盤縣文化特質的商務洽談、資本運作、項目推介、信息傳播、互動體驗新型產業平臺。進一步將吃、住、行、游、購、娛等有機結合,根據文化產業不同類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積極吸收社會
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要在合理劃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邊界基礎上,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不能急功近利,將本應屬于事業范疇的文化建設產業化,也不能在文化體制改革上止步不前,將本應由市場解決的文化產品事業化。應該在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目標下,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統一性。盤縣有很多歷史文物資源,應該納入到事業的保護當中,而不能急于商業開發,竭澤而漁,不利于長期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三)推動文化要素市場建設,打造文化產業鏈。打造文化產業鏈條必須加快文化要素市場建設,強調要素市場的完整性和競爭性。降低辦文化企業的門檻。進一步開放市場,允許更多的資本、更多的人進入文化產業,只有更多的資本才能使得文化產業鏈條逐漸完整,只有更多的人力資本才能促進產業的分工深化,這樣才能互贏。
(四)以強化考核評價機制為突破口,增強文化改革發展動力。把健全文化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達標率納入政府考核體系的基礎上,科學規劃,精心設計,不斷加大產業發展等在文化建設考核中的權重,盡快出臺有關指標體系,早日納入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評價。在選擇具體指標的過程中,要著重把握導向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充分考慮文化需求,進一步推出加快文化事業產業的指標體系,更加客觀、科學地反映文化改革發展成效,促進工作導向和工作部署向科學發展轉變進而推動我縣群眾文化發展。
作者簡介:支太俊,性別:女,民族:漢族,學歷:本科,貴州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