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芳
(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河南 周口 466000)
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和中國新對策
段芳
(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河南 周口466000)
摘要: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股無法阻擋的潮流,它不僅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文化格局,對世界政治格局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國應該從自身和實際發展狀況出發,制定合理的新經濟政策,來面對全球化新趨勢帶來的挑戰,化壓力為動力,促進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趨勢;對策
隨著肯德基的遍地開花,耐克鞋滿地走,因特網進入可千家萬戶,或許我們對于經濟全球化并不是很了解,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都在享受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成果。面對浩浩蕩蕩已經成為了世界發展重要趨勢和歷史潮流的經濟全球化,中國積極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然而,自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后,意味著歷經三十年的上一輪經濟全球化已經結束,全球經濟和貿易結構正面臨著新的調整,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將經歷一個長期適應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筆者試圖對這種新趨勢及影響,以及我們應該采取的對策做一分析,供參考研究。
一、經濟全球化新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活動超越國界,在世界范圍內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形成統一的世界市場體系,并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過程。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也越來越緊密,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技全球化。
就目前而言,發達國家都是充分的利用外部智力資源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例如從上個世紀末以來,愛爾蘭、芬蘭、瑞典等國家的自主創新都是建立在國際化基礎之上的,實現了國家的跨越式發展,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中的科學技術全球化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影響巨大的,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在全球化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經濟的大發展。
(二)信息世界化。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不斷推進,世界信息化成為了新的潮流。因特網走入到每一戶家庭,2006年全球網上交易額達到了6.2萬億美元,而軟件的不斷更新和創造也為人們辦公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手段,對于世界經濟和人們生活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三)區域經濟國際化。
在當今的經濟全球化,已經不單單是國家的事情了,每一個人、公司、消費者和地區都可能成為全球化的主體。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一些重要區域和中心城市成為本國最具活力的先導地區,能夠發揮重要的帶動作用,促進全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特區的設立,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成功的典范。
二、經濟全球化新對策
我國目前是以工業化為主,而歐美發達國家則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在經濟上我國已經落后了很多。但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逃避的,因此,對于經濟全球化我們只能順應,并形成互動。眾所周知的是,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這決定了我國在制定針對經濟全球化的新對策時既要順應大趨勢,充分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又要趨利避害,將全球化帶來的負面效果降到最低。為此,要充分發揮我國的后發優勢和動態比較優勢。
(一)充分發揮后發優勢。
俗話說: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先天上處于后發的地位,容易受制于人。但是后發并不能代表劣勢,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之下,我們完全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后發優勢,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我國獨特的后發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結合,縮短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的過程。西方的發達國家一般都是先實現工業化再進而實現信息化,這是一條正規的道路但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國完全可以將西方先進的信息化與我國目前的工業化相結合,這樣既可以彌補工業化發展的相對滯后,又可以與先打先進技術知識對接,進而提高我國工業的質量。二是我國一方面可以借用新一輪高科技及產業化發展的形式,運用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從而加快我國產業技術的改造和升級,提高我國的產業技術和水平。雖然說,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后來居上的故事也充分告訴了我們只要有心,后發也能成為優勢,也能有效的促進國家科技、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中。
(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目前我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自然資源、勞動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場空間等方面。要充分的發揮自身優勢主要著重三個方面:一是仍舊充分利用自身的傳統優勢,發展新興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來積累資金和技術,為科技創新和工業化向信息化的轉變打下一個堅固的基礎。二是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加快國內的產業機構升級,同時發展高科技產業完善我國的產業結構。三是加快推動制度創新。一個好的制度不僅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能夠更大限度的發揮我國自身的潛在優勢,為我國在全球化浪潮中分得一份利益保駕護航。
既然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容回避的現象,那么我們只能去迎接面對它。我們無法改變全球化,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經濟制度來適應全球化。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已經逐步的完善,對外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大,這對我國國內當前的經濟結構必然會帶來很大的沖擊,這種沖擊會造成實業的擴大,既得利益的消失,經濟轉型的不適應等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按照比較利益的原則重新設置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經濟全球化趨勢已經向我們走來,并給我國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深刻影響,我們要重視每一環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春.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對策分析,遼寧工學院學報,2001(06)
[2]陳鶯.淺析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時代金融,2012(09)
[3]金梁善.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及其對策,武漢大學學報.1999(07)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