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澤銘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對基層教練員回饋獎勵的法律規范探討
路澤銘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116029)
摘要:十八大以來,體育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依然于法律規則的支持。作為體育產業主體的人,尤其是基層教練員,是體育產業的重要推動者。對基層教練員輸送運動員的回饋獎勵制度是從情感和理性角度分析基層教練員輸送運動員行為,為約束和保護其義務權利而做出的理想規則,其建立對于基層教練員輸送運動員積極性的提高及優秀運動員儲備的意義重大,是完善體育法律規則、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步。
關鍵詞:體育產業;法律規則;基層教練員;回饋獎勵
一、基層教練員回饋獎勵的法律環境和制度推動
體育產業法律規范是指對體育產業運行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進行調節的相關法律、制度的總稱,其不僅能夠調整體育產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而且能調整一切產業活動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基層教練員作為體育產業的主要推動者,若缺少回饋獎勵制度的保障,其輸送運動員行為會因受計劃經濟殘留陰影和市場經濟影響,拉低運動員輸送質量。而同為體育產業主體的運動員,與基層教練員一樣,二者的人力資本產權應依法得到維護,如此以來體育產業才能得到推動和發展。
(一)體育產業的主體之一——基層教練員。
所謂基層教練員,指運動員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對其各方面運動才能進行三年或三年以上的長期訓練培養的教練員。基層教練員是向省市等上級機構輸送優秀運動員的重要執行者,其對運動員生理、心理以及運動技能等各方面的培養作用至關重要。因而提高繼承教練員的訓練積極性,是促進優秀運動員輸送、提高運動員整體競技水平,進而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體育產業的主體之二——運動員。
《全國運動員注冊與交流管理辦法》規定,行業體協及經過國家體育總局、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或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批準認可的參加全國成年、青年和少年比賽的單位是具有注冊資格的單位(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除外)。運動員從高到低,可分為國家、省、市、區縣以及校級運動員,不同級別的運動員歸屬于其相應機構中的教練員。
(三)產業主體的人力資本產權需要維護。
體育產業主體指有體育部門管理,發揮體育自身價值,以提高體育服務為核心的體育產業經營活動,如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等。在此由從事競技體育的基層教練與和運動員角度出發,就其人力資本產權分析回饋獎勵制度的構建環境。《人力資本法》規定,人力資本產權指人力資本的所有關系、占有關系、友配關系、利得關系以及處置關系,即存于人體之內,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乃至健康水平等的所有權。
(四)體育產業需要回饋獎勵制度的推動。
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是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新加入的主力軍。在大力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人們所追求的私利其實是一個社會最好的利益。基層教練員在培養輸送運動員過程中追求回饋獎勵有利于體育產業的發展,而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和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回饋獎勵制度是市場經濟背景下,針對特殊部門而做出的特殊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屬于法制經濟范疇,在市場經濟體制運行下,我國的體育產業面臨著的法律關系和經濟行為種類繁多、錯綜復雜,為了充分適應市場調節,將相關法律關系妥善處理,必須制定相關的體育產業法規。制定基層教練員回饋獎勵的法律制度,它從基層教練員角度保障了運動員的輸送質量,進而推動了體育產業的良性機制的形成。
二、對基層教練員回饋獎勵制度的分析
情感和理性是現代人類生活的倆大主題,分別從情感和理性角度分析回饋獎勵制度對基層教練員、運動員以及體育產業的作用,為其建立做好充分的情感需要和理性思考。
(一)基層教練員獎勵回饋的法規探索。
所謂回饋獎勵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針對體育產業特殊性而制定的特殊政策,是為提高基層教練員培養和輸送運動員積極性,保障體育人才流動質量,推動體育產業發展而呼吁國家設立的理想制度。以下是對基層教練員榮譽回饋和物質回饋的法規探索。物質獎勵制度為基層教練員奠定經濟基礎,并對物質利益進行合理分配,保障體育產業穩步前進。
物質獎勵制度增加了基層教練員的職業收入,滿足教練員作為自然人的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為其全心全意投入體育事業創造了條件,為運動員的培養和輸送打下了物質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基層教練員物質經濟的不斷積累,引起質的變化,進而對運動員輸送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具體分配的比例,則需要物質獎勵制度來規范。我認為,應根據教練員個人作用占運動員成績因素的比例來進行分配,若教練員個人作用占主導地位,則可采取四六分設置五五分的分配方式。
(二)建立基層教練員榮譽制度。
運動員在取得重大賽事獎項時,該榮譽也應回饋到基層教練員身上,如向教練員頒發榮譽證書,并在評職稱時優先照顧等等。榮譽對于一個人的意義來講要遠遠超乎它物質的作用。對于榮譽的追求更是一種精神的訴求和價值的認可。建立教練員榮譽制度,表彰為我國體育產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基層教練員,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練員隊伍的重大制度創新,是增強基層教練員輸送運動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的生動實踐。賦予教練員行業和集體榮譽,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廣大教練員工作積極性,使之獲得職業歸屬感,更為重要的是弘揚尊師重道傳統,顯著提高教練員社會地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
(三)物質獎勵與榮譽獎勵辯證統一。
物質獎勵中包含著榮譽獎勵,榮譽獎勵離不開物質基礎。只講物質不講精神,便會讓教練員放棄精神追求,助使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形成;只重視榮譽獎勵,則可能使教練員崇尚空談,不務實際,最終物質匱乏,影響體育產業的前進。因而建立回饋獎勵制度,應即注重基層教練員物質獎勵的物質性,又注重榮譽獎勵的精神性,將二者辯證統一,維護基層教練員回饋獎勵,推動體育產業良性機制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李儒新司虎克 專業化視野中的體育教練員繼續教育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PKU CSSCI -2007年2期
[2]馬宏俊 運動員權利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體育科學》 PKU CSSCI -2014年1期
[3]賈文彤王曉強朱志斌 論體育法律價值問題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PKU CSSCI -2008年5期
作者簡介:路澤銘(1991-),男,漢族,山東淄博人,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