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
(中共安順市委黨校,貴州 安順 561000)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黨校干部黨性教育的啟示
羅強
(中共安順市委黨校,貴州 安順 561000)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當代重要的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習依賴于個體已有的經驗以及真實的情境,并且主張教學過程中社會性的交往和對話。這對黨校的干部黨性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就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以及對干部黨性教育的啟示進行分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黨性教育;啟示
20世紀30年代,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著名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后來在維果斯基、布魯納等教育家、心理學家的不懈努力下這一理論趨于完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學習并不是學習者對外部知識的簡單吸收和積累,而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習分為初級學習與高級學習兩個層次。初級學習中,教師只要求學員掌握相關的概念和事實;而高級學習則更加強調學員的理解、情感以及價值觀的升華。由于現代教育,不單單是對知識點的簡單了解與記憶,建構主義找到了一條適合高級學習的教學途徑——隨機通達教學。隨機通達教學認為學習者既要形成對概念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并與具體情境聯系起來,形成背景性經驗,再針對具體情境建構用于指引問題解決的模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與學的架構。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教學的情境性。理想的學習環境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調動學員的學習能動性,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協作包括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協作,必須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在教學中,注重讓學員解決現實問題,創設能夠表征知識的結構與學習有關的真實世界的情境,將學員融入到和現實相關的情境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關于知識的社會的、自然的意義。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教學的整體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圍繞包括事實、概念、概括化以及有關的價值、意向、過程知識、條件知識等的一系列要素所組成的,學生可以從知識結構的任何部分進入或開始。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為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意義提供各種信息條件。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學生主體性與與教學互動性。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的指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對外部的信息和刺激予以吸收、加工和賦予意義的過程。同時,在教學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學互動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黨校是為立黨、興黨、強黨而建立和工作的,是傳播干部馬列主義的主陣地。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干部進黨校,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理論,黨校要把學習理論的氣氛搞得濃濃的,知識學習不能喧賓奪主、主次顛倒。”黨校在干部黨性教育中的獨特作用不容置疑、無可替代。但是,目前黨校干部黨性教育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一方面過分強調教學“實用性”,黨性課程不足,弱化了黨校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使得黨校的“看家本領”得不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教師教法長期得不到改善,知識得不到更新(甚至落后于學員),學員到黨校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此,筆者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得出如下啟示。
1.突出學員主體地位,增強教學互動。
應當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員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角色可以從傳統的知識呈現者、傳授者中脫離出來,而成為忠誠的“主持人”。肇始于國民高等教育體系的同伴互助、知識分享、角色扮演、課例研究、合作自傳、分組討論、合作行動研究等教法都可以引進黨校干部的黨性教育,成為促進“教學”互動的有效機制。
2.突出重點,強調教學方式多元化。
高級學習的每個任務都包含復雜的概念,是情感性的、情境性的學習,教學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點,強調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第一,從課程設置來看,專門設立教學模塊,把馬列主義理論當成必修課和重頭戲,注重引導學員對“看家本領”發生興趣,鼓勵學員學馬列、懂馬列、用馬列。第二,教師應創設一種接近現實的學習情境,讓學員在的情境中最真切的體驗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黨性從思想上得到升華。第三,加強紅色教育、工業園區、社區黨建、農村黨建等教學基地的建設,為學員提供生動的實踐課堂,寓教于各種體驗式活動之中。
3.充分運用各種資源,突出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黨校教學作為一項整體性、系統性的工作,應當從教學主體、教學基地和教學資源等方面發掘和運用各種資源。第一,從教學主體來講,教師需要具備寬、廣、深的學識涵養,至少包括馬恩毛鄧的經典理論、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哲學、文化學、心理學,以及最新的黨情、國情、省情、市情(州情)和縣情知識。第二,從教學基地來講,一方面深度開發紅色歷史遺址、遺跡以及蘊涵革命歷史人物故居等,另一方面整合監獄、法院、警示教育基地以及和先進人物事跡內容的人文基地,將之打造成現場教學基地。第三,從教學資源來看,應當充分利用的資料,包括圖片、照片、錄音、錄像和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等歷史文獻、歷史讀物、歷史報刊、歷史文學藝術作品等。
總之,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為新常態下黨校干部黨性教育提供了可鑒的思路,有助于構建起“教——學”、“學——學”的良性互動,對增強學員的學習動機、提升黨性教育效果有著重大意義。
[1]劉儒德.建構主義學習要義觀評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B(1).
[2]朱茂玲.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反思[J].教育與職業:教育科學版,2014(5).
[3]張建偉.建構性學習——學習科學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馮曉杭,趙海宏.建構主義與課堂教學——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4).
D261.41
A
:1671-864X(2015)11-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