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慧
(渭南師范學院美術設計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論地方戲的高校教學價值
喬慧
(渭南師范學院美術設計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地方戲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下,其傳承面臨困境。高校大學生是文化傳承的主體,但其傳統素養亟需提高。地方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作為大學教學材料中也有諸多優勢。地方戲如高校,一方面是其自身傳承的出路,另一方面也為高校注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地方戲;戲?。桓咝=虒W
相對于流行全國的劇種(本文暫稱之為普通戲),如京劇,地方戲是流行于一定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的通稱,如秦腔,豫劇,越劇,黃梅戲,川劇等。地方戲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因集中凝結著某一地域的民風習俗而為該地域的大眾所喜聞樂見。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中,民族文化、特別是民族文化總體構成中的眾多局部形態,由于感受到日益強烈的文化交流障礙,從而陷入某種生存與發展的困境。舉一個很普通的例子來說,目前優秀的青年人大都步入了大學校園,其興趣取向大多被已在全球化過程中占據優勢的元素所吸引,如英語、交誼舞、健美操等,而鮮有才俊問津地方戲。
高校教育是眾多優秀青年走向社會前的最后一關。除專業知識與技能外,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成果既影響著青年人自己的人生軌跡,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運行。因此,高校教學的內容必然應是綜合的、飽滿的,蘊含全面的營養成分以供青年人吸收汲取。目前的高校,的確也開設了眾多綜合性的課程,以滿足學生求知的綜合需求。但不得不說,高校教學素材中,傳統文化的成分尚很欠缺。大學生對足球世界杯、籃球NBA、搖滾等耳熟能詳,卻無知于國術、京劇與曲藝。皆知更大、更快與更強,卻不懂中正、圓融與和諧。如果走在時代前沿的中國大學生們都只一味放眼向西,他們身后的華夏文明何以為繼。
鑒于以上考慮,將地方戲引入高校教學,讓當代大學生來繼承地方戲;讓地方戲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來教化當代大學生,是一個極具意義而值得思考的課題。本文從地方戲的教育意義及其在組織教學上的優越性兩大方面對地方戲的高校教學價值作一探討。這種探討,對于加快推進地方戲進入高校教學的實際進程是有益的。
戲劇是社會生活在時空上的高度濃縮版本。一部幾十分鐘或數小時戲劇可以囊括一代或數代人的一生,可以橫跨一個朝代的數個歷史時期,甚至還可以跨越一個或幾個朝代。時間的高度濃縮性,使人們頃刻領略到那些只有跨越千年才能彰顯的真知;空間的高度濃縮,又使人們不出方寸而感受那些只有經行萬里才能悟透的至理。
戲劇是社會生活在內容上的提煉版本。戲劇可以擇取社會生活中的部分基本要素,以其構建需要表現的故事,以其表達所要弘揚的主題。戲劇既可以展現家庭倫理,也可以弘揚敬業精神;既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戰爭;既可以是愛恨情仇,也可以是慷慨悲歌;既可以向往美好,也可以鞭撻罪惡;既可以是倡導博愛廣仁,也可以是贊頌自由平等;既可以是忠君愛國,也可以是尊親敬師。戲劇在社會生活內容上的提煉,使年輕的人們獲取那些原本只有飽經滄桑才可得到的人生閱歷。
從本質上說,上述濃縮與提煉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成果。它既為戲劇所具有,也為其它藝術形式所具有。但相對于其它藝術形式,比如文學,戲劇更具有生動性與鮮活性,它融合人們的視、聽于一體,更容易將人們帶入其故事情節之中;也因此而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
從邏輯上講,涉及戲劇的人群可劃分為三。一為戲劇創者者,二為戲劇表演者,三為戲劇觀眾。對于創作者來說,戲劇是其人生閱歷的提煉與升華;對于表演者來說,戲劇是其對創作者人生閱歷的再體驗、再模擬;對于觀眾來說,戲劇則僅是一部人生的案例教學或消遣之資。
地方戲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戲劇。地方戲除去人類思維的共性之外,它還較明顯的包含了某一地域人群的整體思維的特性。正是因為具備某種特性,它就成了世界文化整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地方戲除為該地域的人群所喜聞樂見之外,也為其他所接觸到的人群提供耳目一新的感覺,更為不同人群之間的相互了解提供一種十分有效的渠道。不同地域的地方戲之間的共性,給人們以“天下一家親”的文化認同;而其特性,又給人們以世界多姿多彩而并不乏味的感覺。
中國地域的廣袤與風土人情的多樣性,造就了地方戲的豐富性。地方戲的這種豐富性也極具層次;正如行政區劃的層次,省與省有不同,一省之內,各市有不同,而一市之內,各縣不同,一縣之內,各鄉不同;從另一個方向來類推,相對于世界戲劇來說,中國戲劇也未嘗不可以稱之為地方戲。世界戲劇的共性,就是人類思維的共性;中國戲劇的共性就是中國人思維的共性;而一個地區地方戲劇的共同特點,正體現出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思維共性。
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地方戲已經發揮了它的教化功能。尤其在古代,受正規文化教育的人所占的比例極少。中國廣大底層人民,接觸不到書籍,識不了幾個字,他們的人生體驗正是通過流行于當地的地方戲得到某種共鳴,他們的某些迷茫正是通過地方戲的啟迪而得以消逝。在中國,我們常說,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并不在于他識字多少,而在于他是否具備正確的觀念。一個不識字的人,他交流觀念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聽看戲劇。
高校大學生是一個素質較高的群體。對于戲劇,他們既可以作為創作者,又可以充當表演者,當然更可以充當欣賞者。因此,地方戲在高校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可以按照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順序,令學生依次充當欣賞者,表演者與創作者。
高校大學生往往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梢愿鶕W生群體的地域特征,有針對的選取令大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戲。在大學校園體驗到自己家鄉的地方戲,則大學生們對戲劇自然感情更近一層。
地方戲是高度綜合的藝術形式,其間集中蘊含了文學、說唱、武術、雜技、服裝與舞美等眾多專業技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創造力的產生依賴于實踐的廣度與深度。地方戲正是一個可以令諸多專業大學生實踐其專業知識的大平臺。
倘若大學生懂得了地方戲,則地方戲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素也自然注入了大學生的靈魂與血脈。
[1]任紅星,地方戲曲進入地方高校藝術教育的可行性思考[J].藝術教育,2009(11),第54,57頁
[2]耿飛,郭曉希,河北民間戲曲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J].大舞臺.2012(07)
[3]蔡世林,戲曲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優勢[J].學理論.2010(06)
本文為陜西省文化廳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項目編號:2014035)
G640
A
1671-864X(2015)11-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