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威海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山東 威海 264210)
高校網絡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
劉曉華
(威海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山東 威海 264210)
近年來,高校網絡課程教育資源日益豐富,但這些網絡課程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及反響卻不盡人意,這激發了學者們對促進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的反思。文章對中國高校網絡課程建設與國外微視頻進行對比分析,介紹了我國高校網絡課程教育資源建設自身存在的問題,找出其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促進網絡資源有效利用的對策,使高校網絡課程教育資源更好地服務于教育。
網絡課程;資源共享;對策;教學設計
我國高校網絡課程的發展,自啟動國家精品課程計劃以來,建成了大量的國家級精品課程,也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但我國的精品課程的利用率及其反響卻遠遠不及國外微視頻。微視頻在全球風靡開來,引起了我們對高校網絡課程教育資源建設的重視,眾多學者試圖借鑒國外微視頻的經驗,為高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尋求新出路。從國外微視頻公開課資源建設來看,我國網絡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高校網絡課程多為課本知識的再現,很少有隱性知識的挖掘,不能激發學習者對隱性知識的思考,缺少思考性的內容,是文字教材的電子化。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網絡課程仍局限于教師的枯燥乏味的授課,把課堂教學直接搬到網絡課程上,缺乏一定的情景導入,不容易激發學習者的興趣。而可汗學院公開課堂,洋溢著隨性自然的風格,教學內容新穎,教學設計多樣化,構造一個更符合大學精神的講壇,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國外微視頻對課程資源的質量和教授的專業化水準是相當重視的。從國外的優質網絡課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主講人都是各個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有著扎實豐厚的專業功底,既能旁征引博開闊學習者的視野,又能激情幽默調動受眾的學習興趣。而我國國內的這種教師資源相對不足,并且真正“精品”的課程所占的比例也并不高。其次,我國高校網絡課程大部分是一些專業性很強課程,或者本身就很乏味的公共課程,難以與學習者達成共鳴。
盡管很多高等院校已經建成了較大數量的課程資源,但是這些資源的共享機制依然不健全,優質課程資源的推廣應用不足。網絡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有效性于一身的優質教育資源,在建設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應該重視它的使用效率,使優質資源發揮它最大的效益,讓更多的學習者能借助網絡平臺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資源,實現資源的真正共享[1]。
我國高校網絡課程的建設不僅使眾多優質資源能與大家共同分享,而且,在社會上,還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添磚加瓦。然而建設精品視頻公開課任重而道遠,根據對我國高校網絡資源建設的現狀的分析,雖然我國目前的高校網絡資源建設較迅速,但建設質量和影響力度卻不盡人意,因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設計。
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從理念入手,在終身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更要不斷地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的學習和教學,在全球化的潮流下與國際名校接軌。相比國外的微視頻公開課的主講教師都是各個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有著扎實豐厚的專業功底,寬闊的視野有激情幽默的教學風格,似乎更能激發學習者的熱情和興趣。其次,應借鑒國外自由思辨的授課理念。中國視頻公開課中教師的講授一般是單方向的信息傳授,學習者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這種授課方式難以激發學習者的思考和求知熱情,更能使視頻觀看者喪失學習興趣,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重視“學習環境設計”,讓學習者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主講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們接受課本教材中的思想,通過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使網絡課程更加有吸引力。
(二)提高網絡視頻課程質量,促進優質資源建設。
面對我國國內優質資源比例不高現象,我們應借鑒國外視頻課程經驗,一方面,我們應根據學習者的興趣和需求來選擇教學內容,使得學習者能對資源產生興趣和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的熱情。另一方面,要加提高資源質量,豐富其內容和形式,打造精品課程,做到精益求精,使更多優質的網絡課程服務于受眾。在內容上,沖破傳統束縛,敢于突破和與時俱進,在形式上,改變一貫的照本宣科和一成不變的單方向傳授,將受眾融入課堂當中,增加思辨氣息,引導學習者的思考,激發視頻觀看者的興趣。在目前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中,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即為了“精品”而建“精品”[2]。精品課程的建設還是停留在“知識教育”的層面上,同時,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之后,絕大部分精品課程網站的更新工作就停止了。精品課程的反饋機制還不完善,精品課程網站的連通性較差。而新興起“微課”短小精悍,資源多樣,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三)完善資源共享機制。
我國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應統一管理,將資源系統化,完善資源的共享機制。教育部已于2011年5月發布了《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分別從錄制要求、制作要求、技術指標、元數據填寫四個方面對我國高校開發視頻公開課提出了要求,可見我國在資源的管理方面逐步給出了相應的策略[3]。另外,完善的共享機制是推動資源傳播和有效共享的保障,應該在版權保護、推廣應用效果和開發投資者收益中取得平衡點,實現資源共享。因我國現存的資源共享平臺,沒有實現完全的免費共享,一般付費或者注冊才能使用資源,這種資源共享機制無疑阻礙了資源的共享。因此,我們還要在統一管理與完善資源共享機制方面上下功夫。
總之,我國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地方還需要我們去探索和研究,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程,其中存在的問題是必然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夠解決掉,只有通過我們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地研究,借鑒成功經驗,實現中國網絡課程資源建設與世界名校接軌。
[1]雷倩,康樂,張金華.國外名校公開課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科教縱橫,2011,(6):60.
[2]李益,范雅琳.對中國視頻公開課的幾點建議—基于淘課族的視角[J].軟件導刊,2012,(2):77-79.
[3]馮瑞.世界名校開放課熱潮對中國精品課程建設的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2,(2):17-21.
G64
A
1671-864X(2015)11-0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