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肖
(河南省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改革幼師地理教學,培養學生地理能力
黃肖
(河南省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教育界帶來了一場影響深遠的革命,這場教育改革對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實踐能力十分有益。同時這場改革也對地理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幼兒地理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現課程改革的使命。
幼師;地理教學改革
在當前的國家競爭中,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要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實力則必須要提升國人的教育素質和文化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從幼兒抓起,注重幼兒教育管理,將提升幼兒教育落實到幼師教育的每門學科中。本文主要從幼師地理教學的現狀與問題、提高幼兒地理教學的對策等方面進行論述,希望對教育者有所啟發。
幼兒地理是一門融合了自然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基礎性文化課程,它對啟迪幼兒了解大自然、認識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掌握這門學科的特點,還需要根據幼兒思維特點和智力特點因材施教。然而,目前我國在進行幼師地理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大大影響了幼兒的知識學習水平。
(一)幼師地理基礎薄弱。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實行擴招政策,大中學校的學生入學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的生源質量,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下降。許多學校的學生生活環境較差,在初中高中階段沒有進行入門的地理知識學習,所以相應的地理知識沒有完全掌握,當他們重返學校進行課堂教學時,就顯得知識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教材內容與學生脫節。
現階段許多幼兒的地理教材依舊采用的是高中的知識體系和觀念,一些難度較大的如地球的運轉、大氣環流等對基礎較差的幼師生來說難度較大,他們會因為聽不懂、沒興趣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教材的內容設置也沒有考慮到幼師生的職業特點,沒有凸顯出幼師所應有職業特性,無法實現學科教育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有機銜接。
(三)教師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將學生放在第一位,提倡地理學習要激發學生興趣,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要培養學生探索發現新問題的興趣。但是這些目標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幼師由于教學觀念尚未更新,教學方法依舊是填鴨式的傳統理念,沒有顧及到幼兒的興趣,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創設意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才會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幼兒學生的思維興趣挖掘地理教學中的興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進行音頻、視頻教學,或者采取激勵學生動手的方法,制作出一些簡易的地理模型,將學生帶入課堂中去。比如在將臺風、地震時可以通過觀看視頻音頻給學生帶來視覺效果,學習大氣知識時可以結合當下的霧霾污染現狀作為切入點,引起學生共鳴。
(二)整合優化教學內容。
幼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講課內容。比如知識基礎薄弱的幼師,在講解地球自轉、公轉時一些較為有難度的知識點時可以選擇簡要介紹,而對于相對實用的時差、北京時間計算等知識可以詳細的給學生講解;在講解社會地理、鄉土地理比如人文環境,氣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旅游景點、觀景的訣竅和景區分布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課本知識時,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狀況詳細講解,還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活躍課堂氛圍,起到積極有效的教學作用。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視野,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三)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和諧課堂。
幼師地理教學必須改變以前落后陳舊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課堂灌輸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程要求和講解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大綱要求,采取自主學習、實地考察、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與課堂內容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使傳統的被動學習變為新的主動探索,使學生在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中學到地理知識,感受學習的樂趣。
另外,學校要根據新的課程目標改革教師教學評價方式,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改變過去只重視教學結果的極端評價手段,要將課堂教學過程與課后教學結果充分結合起來。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生活躍度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評價方式;平時成績可以不再是簡單的課后作業,運用小組集體探究、地理調查報告等形式評估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
(四)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
幼師教師由于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當他們在違背課堂紀律、考試成績落后時,常常會受到自己老師的批評教育,在心理上形成慣性并認為被批評、被老師罰站等過激行為也無可厚非。當他們在從事幼兒教學時,往往會把這種極端不合理的教學方法帶入自身的課堂中去,給幼兒帶來極大地心理創傷。這種批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會給學生帶來挫敗感和自卑心理,對于身心處于初級階段的幼兒學生來講,對他們的日后成長會帶來極其嚴重的不良后果。著名的心理教育學家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不斷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若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多鼓勵學生,就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也會大大活躍,就會達到目標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應該對幼兒學生進行賞識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不斷學習進步,對于學生上課所犯的錯誤和違反課堂紀律的做法,幼師要改變過去嚴格批評的手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育,可以結合中外古人和偉大人物的例子告知其錯誤之處,并加以改正。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在課程改革大潮中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去除落后的傳統教育手段,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教學,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不斷激發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劉俊卿.幼師地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地理智能[J].考試周刊,2011,(59):154-155.
[2]黃璜.幼師地理教學的原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98.
[3]黃肖.基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下的幼師地理教學[J].魅力中國,2013,(34):217-217.
[4]陳衛東.芻議幼師地理教學原則[J].魅力中國,2013,(34):206-206.
G612
:A
:1671-864X(2015)10-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