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宇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原型理論視角下的網絡流行語
陳熙宇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流行詞匯層出不窮,并且在語言學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流行語的存在和流行是一種語言現象,語言變異是其創新性的體現。原型理論是認知語義學中的重要理論,本文從認知語義學的原型理論出發,本文試通過原型理論分析部分流行語的語義特點和結構, 從新的角度解讀流行語這種語言現象。
流行語;原型理論;語言變異
語言與社會密不可分, 新事物的出現, 必然要反映到語言中來,一些流行語相應而生。
流行語, 作為一種語言現象, 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本文選取部分流行語, 通過原型理論來分析流行語的語義和語法變異及范疇的改變。
流行語是指某個時期中廣泛流行的語言形式, 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流行性和局域性[1]。網絡流行語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明顯的認知語言學特性。這些詞不斷地擴展其意義范疇,而擴展的程度不同、形式不同,就決定了其衍生的模式是不同的[3]。但不論怎么樣拓展,也總是能找到該網絡詞匯在原型理論中的核心范疇詞匯,即那個“原型”。流行語中存在著大量的語言變異現象。語言的變異通常會表現在語言的各個層面上。但是, 流行語的變異主要表現在語義和結構方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不斷發展,為我們創造了更好的信息流通和交流的平臺,激發了人們更加創新多樣的流行語。“我也是醉了”“臣妾做不到” “Duang”等近年來的網絡流行語也不斷涌現,常常被人們用來調侃。這些流星語本各自有其原型意義,而現在卻演變成其他的含義,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我也是醉了”最早源自多塔游戲直播解說中,早已不是它的書面意思“喝醉了”,現在演變成一種幽默用語。表示對人物或事物無法理喻、無法交流和無力吐槽。“臣妾做不到”出自中國大陸2013年熱播的電視劇《后宮甄嬛傳》中皇后烏拉那拉·宜修所說的一句臺詞。表達她對皇上的忠心,現在被眾人用來形容自己無法放棄某件事或物品。“Duang”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成龍代言的一款洗發水,是擬聲詞,加了特效的聲音,表示頭發的彈性,現在主要表示一種調侃,好玩。
這些詞的原型意義借助隱喻手段逐漸向非原型意義擴展。形象生動, 引導聯想, 能夠表達某種特定意義。范疇是動態的、主觀的和分層級的[5]。這些流行語能夠凸現語意,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非原型意義可能會逐漸轉化為原型意義。
語言變異是流行語創新性的一種具體體現。本文選取了“新三字經” 和“ 任性句式” 為語料, 從原型理論的角度分析流行語的語法特點。
(一)新三字經。
《三字經》是這樣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但《新三字經》是這樣的:“沒但玩,然并卵,理都懂,城會玩”。“沒但玩”是指“雖然沒啥價值,但是很好玩啊”,表示明知沒有意義,純粹為了好玩兒而做的事情。“然并卵”是指“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表示一些事物看上去很復雜很高端卻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或花了時間、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后卻得不到理想的收益。多用來表達無奈、調侃之情。“理都懂”是指“你說的道理我都懂”。它的完整表述方式是“你說的道理我都懂,可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表達了一種深深的無奈與憂愁。“城會玩”是指“你們城里人真會玩”。原來的意思是諷刺某些人做的事情常人無法理解。如今已演變成單純的調侃話。“沒但玩”,“然并卵”,“理都懂”,“城會玩”都是句子的縮寫,是一種輕松幽默的交流方式。在社會上尤其是年輕人中廣泛使用。
過去的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而“新三字經”則是通過非原型三字結構產生特定含義,表達當代年輕人輕松幽默的說話方式。生動形象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二)任性句式。
“有錢就是任性”已成為當下最紅的流行詞語,在由商務印書館、央視新聞等舉辦的“2014漢語盤點”活動中,“有錢就是任性”位居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第二位。其流行速度之快、使用范圍之廣令人不容小覷。“××就是任性”不僅在貼吧微博、網絡聊天中隨處可見,在報紙、電視新聞等媒體中也頻頻亮相。
這個句子的出處是一件新聞。一男子在明知騙子騙錢時,仍給騙子匯去54萬元。但是他沒有報警,因為他想看看對方還能怎么樣騙他。從此被廣大網友調侃為:“有錢就是這么任性”。后來很多人以此句式為原型, 產生了各式各樣的任性句式。
“喝酸奶只舔瓶蓋酸奶直接扔掉,我就是這么任性。”;“年輕就是任性”;“顏值高就是任性”這樣的句式開始攻占國內各大論壇, 掌握了論壇的主流話語權, 而鐘愛以此句式回帖的人也被網友稱為“任性黨”。
任性句式流行的原因很多, 有人認為句式模仿的流行表現出當下青少年通過顛覆文化和傳統價值, 強調幽默和調侃。從原型理論的角度來看,“任性” 是形容詞, 在這里用作名詞。而且, “任性”一詞早已有之,《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標注為“形容詞”,釋義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約束”。 在流行語中,“任性”突破語法限制, 活用詞性, 產生了新的意義和結構, 擴展了語義和語法范疇。
流行語的存在和流行既是一個文化現象, 又是一個語言現象。但是, 它的存在并不說明它就會真的成為大眾主流。語言變異是社會變化發展的結果,語言變異從本質上可以看成是推動語言發展的力量之一。而原型理論符合人類的基本認知規律,站在這種視角去分析,語言更加簡潔明了,易于操作,便于實踐學習和理論研究中。
[1] 譚燕, 孫巖梅.中國流行語的社會語言學分析[J]. 濟南大學學報(增刊), 2009:25 -26.
[2] 劉英.社會變異與流行語[J]. 語文學刊, 2005(1).
[3] 郭艷. 原型范疇理論視域下的網絡詞匯衍生模式探析[J]. 長治學院學報,2007(7).
[4] 王寅.認知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王麗.網絡新詞生成機制點的認識闡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版,2011(24):20.
H315.9
:A
:1671-864X(2015)10-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