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若
(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美國教師評價改革對我國教師評價發展的啟示
劉成若
(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東 曲阜273165)
摘要:教師評價改革是美國當前的一個重要教育話題。為提高教育質量,美國聯邦政府通過改革教師教育推進教師評價改革: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設立全國教學評估計劃和教師實習計劃,注重新入職教師的素質培養;加強新老教師合作學習,提高教師效能;增加教師獎勵基金,提高教學積極性。各州也紛紛出臺一系列措施推進教師評價改革。這對我國教師評價發展有很大啟示:國家要完善教師評價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使之具有法律保障;加快教師評價與職稱評定的分離;通過立法來加強教師評價的法律效力;注重教師評價主體與手段的多元化;強調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動性。
關鍵詞:教師評價;美國教師評價改革;我國教師評價發展
教師評價改革是美國當前的一個重要教育話題。教師作為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力量,對基礎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增強教育國際競爭力,增加教育軟實力,美國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對美國的教師教育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的教育革新計劃,推進了美國的教師評價改革。本文旨在分析美國教師評價改革發展的動態,以期為我國教師評價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借鑒。
一、 美國教師評價改革背景
在2009年和2012年的PISA測驗中,上海的測驗成績均居首位,而美國的測驗成績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
2012年評估主要考查義務教育末期學生是否掌握了參與今后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考察數學、閱讀和科學能力,上海學生的三項成績均列世界第一。而作為政治、經濟、教育大國的美國10年來的成績卻沒有任何進步,始終徘徊在平均線上下。更令美國人吃驚的是,首次參賽的越南,成績竟遠超美國。美國官員擔憂他們正在逐漸失去競爭優勢。
此外,目前美國教師評價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即許多學校采用的校長每年聽課1~2次,然后給出一個評定等級的評價方式不能甄別出教師間效能的差異,因為通常只有少數教師得到一個比較低的評定等級。①但這種零散的、不系統的評價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將優秀與不合格的教師在評估上區分開來。這種現象叫做“威迪蓋特效應”。由此,美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師評價改革實踐,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 美國教師評價改革實踐
在教師評價改革方面,美國聯邦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對教師評價改革進行宏觀調控,各州政府紛紛頒布相關法規,推行改革方案。教師評價實踐轉向反思評價教師績效的問題,明確提出學生學業成就是教師質量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評價目標從尋求高質量教師轉向追求高效能教師。②
全美教師質量委員會認為,教師評價必須可測量、切合實際、公開透明。教師評價應關注教學行為和教學結果,認可和鼓勵有效教學、激勵教師追求高效能。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政策改革取向表現為政府主導、標準本位、問責驅動和證據為重。美國聯邦政府通過改革教師教育推進教師評價改革。
首先,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由2008年12月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的調研報告《教師職業選擇——大學生的視角》可知,在華盛頓地區的四所大學和學院的大學生中,明確表示不會選擇教師職業的占51%,可能愿意選擇教師職業的占34%,認真考慮選擇教師職業的僅占6%。③因此,美國政府財政上支持教師行業,以穩現有教師的心,同時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教師行列,以增強教育軟實力。其次,設立全國教學評估計劃和教師實習計劃,注重新入職教師的素質培養。美國教育部撥款9980萬美元用于12個新的教師培養資助項目,以有效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再次,加強新老教師合作學習,提高教師效能。新教師在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年的教學實習,并鼓勵經驗豐富的教師和新入職教師建立伙伴關系,互相合作、溝通,取長補短,切實提高教學效能。最后,增加教師獎勵基金,提高教學積極性。對于較好地完成了對新入職教師指導工作的老教師、在條件較差地區工作的教師、課堂教學表現一直以來較為優異的教師、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效果突出的教師,通過提高薪酬和采用其他創新性方法來進行獎勵,以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推進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各州根據聯邦政府的政策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教師評價改革。例如,新澤西州從教師教學實踐和學生學業成就兩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在具體開展評價時,不僅有針對教師教學實踐進行的課堂觀察性評價,還有對學生發展目標達成程度的評價。這些評價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一,該評價系統以廣泛的教育投入和教師的積極參與為基礎,在兩年的試點項目中有7345名教師、276名管理者和30個學區參與進去。這種做法不僅貫徹了教師評價的理念,而且也促進了教師評價知識的廣泛傳播。其二,全州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和使用“學生發展目標”。使用“學生發展目標”來記錄學生個人的成長狀況,不僅有助于學生學業成就的發展,也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其三,與以前相比,新澤州西的教師獲得了更多的觀察和反饋,學校的領導者也集中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校教學質量的檢查工作上。大多數教師獲得了至少三次觀察。其四,在教師評價過程中,評價者給教師以及時有效的反饋,使教師能夠通過接收的信息進行自我反思,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教育部門也能通過評價所得到的信息,識別并分析存在問題與挑戰,進而為以后的評價工作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必要的改進。其五,教學實踐分數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反映了教師日常教學工作和專業發展的情況。數據管理系統的運用,使得教師觀察記錄真實、具體。④
2008年10月,北卡羅來納州頒布了《教師評價規定》和《教師評價過程指南》,2011年9月,該州針對教師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展開評價,包括對試用期的教師、教師資格證的更新和在職教師的評價。北卡羅來納州教師評價體系意在鼓勵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要求公平性、靈活性,能夠為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指引方向。
三、對我國教師評價改革與發展的啟示
教師評價是確保教師素質與質量、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教師評價的政策、法規是確保教師評價實踐活動有法可依、有效開展的保障,然而目前在我國頒布的政策文本中并沒有對教師評價相關內容做出明確的規定。通過梳理美國教師評價改革相關背景及政策措施,我們發現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成果,對我國的教師評價改革與發展和我過教育事業的進步都有重要啟發意義。
首先,國家要完善教師評價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使之具有法律保障。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目前關于教師評價的政策尚不完善,除2002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和作為政策附屬文件的《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基本標準條件》外,教師評價幾乎從未被作為一個主題詞或主體內容體現在任何國家政策文本標題中。因此,盡快健全與完善教師評價相關政策法規是推進我國教師評價改革的有力保障。
其次,加快教師評價與職稱評定的分離。目前教師評價成為了教師職稱評定、晉級的一項指標,由此許多教師為了獲得更高級的職稱或者晉升而做表面文章,并沒有將教學作為自己的重中之重,更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評價更應該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而不是職稱評定的標準。
第三,通過立法來加強教師評價的法律效力。我們熟知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法案就是美國政府通過立法途徑來保障教師評價的典型。而在我國,除了《教育法》和《教師法》對教師評價有過簡單的提及之外,沒有相關法律再對教師評價做出規定。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四,注重教師評價主體與手段的多元化。美國教師評價政策尤為重視多元主體的參與。在美國的教師評價政策制定過程中,政府起著宏觀調控和指導大局的作用,與此同時由教師、專家、工會成員等組成的各種咨詢委員會不斷為政府提供各種專家和一線的反饋與意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多方主體的利益取向。這是極為值得我國學習的。在當今教育大背景下,我國中小學對教師的評價更加看重以學生學業成績為準繩,成績好的班級則教師教學水平高、教師效能高、教師專業素養高,反之則是不合格教師。這固然是正確的,但是僅僅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為依據去對一個教師進行評價是片面的,長此以往教師隊伍的真諦與本質也必然會被歪曲。
第五,強調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動性。美國的校長評價改革也是教師評價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小學校長把校長評價作為檢驗自身、提升自我的一個工具,因此,他們往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校長評價中,而非被動地接受評價。以弗吉尼亞州為例,標準規定校長評價的主要資料來源為:自我評價、檔案袋/工作日志、非正式觀察/學校現場參觀、教職員工調查、目標設定。其中,除去非正式觀察,其他四個來源均體現校長在評價中的主動性。校長自我評價揭示校長對自身工作行為的感知能力。自我評價的結果應體現校長專業發展的個人目標。⑤借鑒美國的校長評價,我們發現中國的教師評價也應當重視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性,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評價中去,倡導教師按期進行自我評價,建立檔案袋、寫教師工作日志,在自反中成長,不斷樹立自我超越意識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同時保持危機意識,居安思危,這樣才能真正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評價也才更加公正、合理。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對教師隊伍的建設作出解釋。《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下決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力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努力使教師成為最受人尊重的職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因此,我國的教師評價應當按照《綱要》的指示,全面、合理、公正地開展,改變以往僅僅以學生成績為準繩的評價方式,全面考察學生的德智體美綜合素質,考察學生的探索能力、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盡快將教師評價與教師的職稱評定等相分離。通過教師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依靠政策與法律保障,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我國的教師評價才能真正進步、發展,教師的專業素質才能切實得到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才能得以提高,中國的教育實力、國際競爭力才能增強,國際地位才能提高。
注釋:
①白金祥,劉淑杰,武文華.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實踐——以新澤西州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6):116-125.
②柳國輝,諶啟標.新世紀美國教師評價政策的改革動向及特點分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10):33-37.
③數據來源:美國華盛頓大學http://depts.washington.edu/.
④蔡敏,周雪.美國教師評價改革新實踐及其啟示——以新澤西州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5(4):39-45.
⑤劉彩霞,劉淑杰.美國校長評價新走向及其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5(2):17-23.
參考文獻:
[1]白金祥,劉淑杰,武文華.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實踐——以新澤西州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6).
[2]蔡敏.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的有益經驗介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7(7).
[3]蔡敏,周雪.美國教師評價改革新實踐及其啟示——以新澤西州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5(4).
[4]方增泉,李進忠.美國教師教育改革新趨勢對中國的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5]韓玉梅.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政策研究[D].博士論文:西南大學,2014.
[6]劉彩霞,劉淑杰.美國校長評價新走向及其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5(2).
[7]柳國輝,諶啟標.新世紀美國教師評價政策的改革動向及特點分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10).
作者簡介:劉成若(1992—),女,漢族,山東淄博人,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理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