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冰
(黑龍江省北安市國土資源局,黑龍江 北安 164000)
淺析土地整理現狀圖測繪的基本要求
李炎冰
(黑龍江省北安市國土資源局,黑龍江 北安164000)
摘要:現狀圖是土地整理項目區工程實施前地形和地物的真實反映,也是項目區規劃設計的基礎圖件資料。現狀圖的測繪質量直接決定著規劃設計和工程實施的質量。文章就土地整理現狀圖測繪的基本要求、基本內容、技術路線以及上交資料內容作出了比較全面的闡述。
關鍵詞:土地整理;現狀圖測繪;技術設計書;技術路線;技術總結
土地整理是我國20世紀末才提出的解決土地開發利用,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條新途徑。
廣義的土地整理包括建設用地整理和農用地整理。狹義的土地整理通常僅指農用地整理。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的土地整理都是基于這種狹義的土地整理即農用地整理。它是目前我國補充耕地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我國農業實現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專業化利用耕地的重要途徑。它具有周期短、見效快等優點,被廣泛地應用在我國廣大的農村。
一、現狀圖測繪的目的和意義
現狀圖是土地整理項目區工程實施前地形和地物的真實反映,也是項目區規劃設計的基礎圖件資料。現狀圖的測繪質量直接決定著規劃設計和工程實施的質量。提供準確、可靠的測繪成果是測繪單位應盡的義務。
二、現狀圖測繪的基本要求
(一)作業依據或技術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日常地籍管理辦法(農村部分)(試行);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土地開發整理標準;工程測量規范;地籍測繪規范;地籍圖圖式;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測繪技術設計規定;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定;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項目技術設計書等等。
(二)成圖技術參數。
1.平面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統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暫時條件還不夠成熟的縣市可以繼續沿用1980西安坐標系)。
2.高程系統。高程系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基本等高距為1 m或者0. 5 m。
3.比例尺。比例尺一般采用1: 2000,也可以根據項目區的大小采用1 : 500或者1 : 1000等比例尺,但一般不得小于1:2000。
4.成圖方法。成圖方法采用全野外數字化測圖。
5.成圖軟件。成圖軟件宜采用南方CASS系列,或者根據項目建設單位實際情況選擇成圖軟件。
6.圖形格式。電子數據圖形格式為DWG文件格式(或者根據項目建設單位實際情況選擇成圖軟件自帶的文件格式);電子數據應分層分色。
7.圖形分幅。現狀圖一般采用塊圖,但項目實施區域比較大或者比例尺比較大時,測繪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設計單位需要進行分幅。幅面過大時,應采用分幅的形式。圖形分幅一般采用50 cm x 50 cm規格分幅,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50 cm x 40 cm規格分幅。
8.圖幅編號。圖幅編號取圖廓西南角坐標,以千米為單位,小數點前取兩到四位,比例尺為1:500時小數點后取兩位,比例尺為1: 1000或者1: 2000時小數點后取一位。圖幅編號X坐標在前,Y坐標在后,中間連以短線。圖幅編號字體式樣為等線體,圖上字高5mm。圖廓坐標字體式樣為HZ,圖上字高2.5 mm。
三、現狀圖測繪的技術路線
(一)準備階段。
1.收集和準備資料。資料主要包括圖件資料和數據資料。圖件資料包括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區所在的1:10000地形圖和1:10000土地利用現狀圖。數據資料主要是指控制點成果。
2.實地踏勘。通過實地踏勘,了解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區規劃設計初步意向,征求土地整理項目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以及該項目設計單位技術負責人的建議和對現狀圖測繪的特殊要求。
3.編寫技術設計書。技術設計書一般分為封面、目錄、正文三大部分。
(二)控制測量。為了便于土地整理現狀圖能夠很好地和1:10000土地利用現狀圖套合,測區內的首級控制點應和國家等級點連測。
控制點(包括支點)每平方千米不得少于16個。項目區首級控制點埋石點或者便于長期保存的固定點不得少于4個(應盡量勻均分布)。利用常規導線測量時,每個埋石控制點宜有兩個以上的通視埋石控制點。
(三)地形圖測繪。地形圖測繪采用全野外數字化采集。土地整理現狀圖測繪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居民地;2.獨立地物;3.交通設施;4.管線設施;5.地貌土質;6.水系設施;7.植被園林;8.境界。
(四)檢查驗收。
1.檢查方式。檢查分三級進行:一級為作業員自檢自查,內業、外業檢查比例均為100 %;二級為項目負責人檢查,內業檢查比例為100 %,外業檢查比例為50%以上;三級為測繪單位抽樣檢查,內業檢查比例為50%以上,外業檢查比例為30%以上。
2.檢查內容。除按有關測量規范和技術設計書進行內外業檢查外,還應檢查控制點的埋石情況。地下管線設施應準確測繪其拐點,如實反映其走向。
3.驗收。驗收一般由縣(市)國土資源局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組織實施。市級投資項目一般由市國土資源局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組織實施;省級和國家級投資項目一般由省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組織實施。
(五)編寫技術總結。
技術總結一般分為封面、目錄、正文三大部分。封面應該包括編寫單位、編寫者、編寫者職稱(或者職務)。目錄包括正文小標題和頁碼。正文包括項目名稱、項目來源、投入技術力量和生產設備、實際測繪范圍、完成任務時間、坐標系統、作業技術依據、技術要求、作業流程以及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實際問題以及處理方法、質量管理措施、檢查驗收情況、上交資料內容等。
四、資料上交
上交資料包括紙質資料和電子數據資料。
紙質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1.測繪合同文本復印件;2.測繪單位測繪資質證書復印件;3.技術設計書;4.相關儀器檢定合格證書;5.控制資料(已知點成果、外業觀測數據、控制點計算資料及其成果表);6.現狀圖圖件圖形資料;7.技術總結;8.檢查報告;9.驗收結論。
電子數據資料主要包括控制資料(已知點成果、外業觀測數據、控制點計算資料及其成果表)和現狀圖圖形資料。
五、結束語
隨著土地整理項目管理的日益成熟,項目管理將會對現狀圖測繪成果的內容和要求提出更高、更規范、更詳盡的要求。隨著測繪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理論的的發展,不斷更新和完善土地整理現狀圖的內容,以及不斷規范土地整理現狀圖測繪的技術要求和精度要求將是我們測繪界面臨的新課題。
中圖分類號: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1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