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燦
(洛陽日報社,河南 洛陽 471000)
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探討
任利燦
(洛陽日報社,河南 洛陽471000)
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是組織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而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是為了保證這些目標的實現。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內部控制審計內容,以及如何開展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對開展內部控制審計進行了探討和思考,以期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
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步驟
如何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涉及到內部控制審計的思路。經過研究國外現行的做法,結合我國實施的風險導向審計思路,決定采用自上而下的審計方法。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中,自上而下的方法始于財務報表層次,以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整體風險的了解開始,然后,注冊會計師將關注重點放在企業層面的控制上,并將工作逐漸下移至重大賬戶、列報及相關的認定。
在非財務報告內控審計中,自上而下的方法始于企業層面控制,并將審計測試工作逐步下移到業務層面控制。
自上而下的審計方法,是一項全新的審計思路,可以大大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自上而下的方法描述了注冊會計師在識別風險以及擬測試的控制時的連續思維過程,但并不一定是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程序的順序。
首先,從財務報表層次初步了解可能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錯報的風險,以及從整體上了解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風險。
第二,通過了解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整體風險,可以識別出為保持有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而必需的企業層面內部控制。
第三,識別重要賬戶、列報及其相關認定。
第四,在識別重要賬戶、列報及其相關認定時,還需要確定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的潛在錯報的可能來源。
第五,選擇擬測試的控制。注冊會計師需要評價控制是否足以應對評估的每個相關認定的錯報風險,并選擇其中對形成審計結論具有重要影響的控制進行測試。是否選擇某項控制進行測試取決于該項控制單獨或合并起來是否足以應對相關認定的錯報風險。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建立模式不合理。
九十年代之后,企業為了加強自身管理的需要,其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在隸屬領導層次上有兩種模式: 一種模式是受董事會或監事會領導;另一種模式是受總經理領導。這兩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內部控制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前者使內部控制審計以相對獨立的身份受董事會或監事會之托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監督,但會造成經營者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誤解,從而不同程度引發審計風險;后者作為總經理參謀和助手,為單位實現經營目標服務,但是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利益的限制,涉足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風險,特別是當面對領導參與或法人違紀時,內部控制審計往往無能為力,從而引發審計風險。
(二)內部控制審計法規體系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依法治審不力。國務院有關部門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與內部審計有關的行政法規,可操作性不足,使得內審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只有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和正確性。
(三)業務的復雜增加了審計風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的改制、重組成為固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使內部控制審計的對象和內容也日益復雜。這些對內部控制審計人員提出更高的需求,審計人員做出正確結論的難度也就越大,審計風險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四)審計方法落后且對審計的認識不足。
目前的內部審計方法是制度基礎審計,這種審計方法的弊端日漸突出,已不能適應當今復雜的經營環境。因為它過分依賴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測試,又由于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部分企業領導人片面地認為內部控制審計就是檢查內部經濟問題,會影響到企業職工的團結和穩定,致使許多內審流于形式,缺乏自身應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無法保證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三、針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對策
(一)設置審計委員會和審計部。
對于規模大、經濟業務復雜的企業,應同時設置審計委員會和審計部。對于規模不大、業務活動不太復雜的公司,也可只設審計部而不設審計委員會,但此種情況下的審計部應對董事會負責并在業務上受監事會的指導。從我國公司治理實踐看,審計部對董事會負責(而不是對總經理負責)這一安排,能有效減輕董事會職權弱化、內部人控制的局面。另外,在業務上接受監事會指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對董事會的制衡。
(二)將內部控制審計納入內部控制建設。
國家審計機關在具體實施審計時,應當切實執行審計署發布的有關《審計準則》,并強調審計工作結果不僅僅是審計報告,就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現狀、薄弱環節提出建議和意見,以寓監督于服務中,參與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社會審計中各事務所應當嚴格執行《中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的相關條款,首先評審內部控制,出具相應報告,在此基礎上方可進行實質性測試。同時,各級注協要加強職業監管,通過規范職業程序,加強對內部控制評審的規范和監管。
(三)內審部門協助企業內部控制建設。
具體來講首先目前應當集中力量做好本企業內部控制現狀的調查,并配合企業有關職能部門提出適合本企業特點內部控制桓架。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不僅在于監督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被執行,還應該幫助企業進行軟控制環境的創造,成為內部控制過程設計的顧問。針對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內部審計部門應當提請有關部門注意:一是設立健全的管理機構,二是確立董事會在內部控制建設中的核心地位。除此而外,也應注重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并將道德規范與行業準則納入內部控制中。
(四)加強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識。
內部審計人員應充分認識到企業內部控制內容極為豐富事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和環節。同時,也要進一步規范內部控制審計工作,要嚴格把好“四關”,一是事實關;二是結論關;三是處理關;四是認證關。規范審計評價,評價的內容、標準要統一。
(五)加強內部控制審計執業素質。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否能為企業實現其最終目標服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質的內部控制審計從業人員。這樣就需要完善內部控制審計從業人員的后續教育體制,建立“注冊內部審計師”資格考試制度,建設一個政治素質高、業務技術過硬的內部控制審計隊伍的培訓基地,才能有望提高內部控制審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使內部控制審計機構真正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并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麗萍. 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探討.邯鄲供電公司
[2]趙玉獻. 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山東臨沂師范學院商學院.2011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