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慶 崔莉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25)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守則中的體現研究
吳遠慶崔莉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264025)
摘要: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明確提出了五條輔導員職業守則。以當前各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為基礎,分析解讀各條職業守則中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表明,輔導員職業守則都從不同方面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內涵總體一致。高等學校輔導員模范遵守職業守則就是真正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等學校輔導員;《能力標準》;職業守則
一、引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命題一提出就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此后學者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張志丹(2009)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又一次重大的理論創新。它的提出,不僅有利于豐富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使其更具體、更豐富,也可促進相關學科加深對社會轉型、歷史變遷、文化建設以及對價值觀構建等重大理論問題的深入探討?!雹馘X燕娜(2012)綜述了近五年來學者們圍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淵源、緊迫性和重要性、概念界定、基本內涵以及建設路徑等問題所展開了分析和論述。②也有很多學者結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輔導員工作進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可謂研究成果豐富。本文結合《能力標準》中所確立的輔導員職業守則,探討其中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與凝練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③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部分中第一次從意識形態的戰略高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了提升: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④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進一步的凝練。“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⑤
三、《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
2014年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目的是“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計劃(2013-2017年)》(教黨[2013]9號)精神,構建高校輔導員能力標準體系,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⑥專門制定、印發《能力標準》(以下簡稱《能力標準》)的目的是“為進一步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⑦《能力標準》共包含三大部分: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和職業能力標準。對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政策導向、專業內涵和工作范疇做了明晰而具體的規定,對于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自信心和職業歸屬感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結合目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對其中第二部分高等學校輔導員的職業守則進行解讀,探討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守則中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能力標準》所確定的輔導員職業守則。
《能力標準》第二部分確定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的五條職業守則并作了具體闡釋,分別為:(1)愛國守法。(2)敬業愛生。(3)育人為本。(4)終身學習。(5)為人師表。⑧
(二)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守則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2001:1164)對“守則”一詞的解釋是“共同遵守的規則”。⑨因此,守則一般是指由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制定的、要求所屬人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輔導員職業守則就是從事輔導員職業的人員所共同遵守的規則和行動規范。既然這是需要全體高校輔導員共同遵守的規則,那么,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守則也必須符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
四、輔導員職業守則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輔導員必須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教育部2006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和2014年頒布的《能力標準》中都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存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⑩高等學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身實施者,對于維護社會尤其是高等學校的和諧與穩定、對于全面培養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對于真正全面落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凝練為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要求。高等學校輔導員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切實踐行者。從個人方面來說,高等學校輔導員首先要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從社會層面來講,輔導員要樹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從國家層面來講,輔導員更要積極擁護和支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二)職業守則從不同側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守則從不同側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完全吻合的。
1.“愛國守法”從個人和社會兩個層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輔導員守則的第一條,該守則體現了“愛國和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最根本的一條,沒有這一條,其他都無從談起。因為愛國是一個公民應有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證人的生存自由權利的需要。社會主義國家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是國家真正的主人。愛國實際上就是熱愛自己國家的人民,捍衛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于輔導員來講,工作對象是學生,具體來說就是要愛護學生,保護學生的利益不受侵害。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根本體現,實施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總體要求,也是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愛國,首先就要守法,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愛國的基礎和底線。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每位中國公民都應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在高等學校中,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必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去。輔導員必須學法、懂法、知法,因為法律是秩序的前提,文明的基礎,并按照法律規定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責,確保黨和國家的利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維護校園和諧穩定。
2.“敬業愛生”從個人和社會兩個層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該條守則體現了“敬業、公正和法治”的核心價值觀。作為輔導員,敬業就是專心致力于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必須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立足于本職工作崗位,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敢于擔當,志存高遠?!皭凵本褪顷P愛學生。從“公正”和“法治”的高度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引領學生思想和服務學生成長,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關愛學生,不僅是一名輔導員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更多的是傾注了輔導員對國家、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為有愛,才有對學生的耐心;因為有愛,才有對學生的關心;因為有愛,才有對學生的貼心。只有關愛學生,才能教書育人,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
3.“育人為本”從國家和個人兩個層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該條守則體現了“民主、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文規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實施教育的主導思想。教育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陛o導員務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成長規律,從“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觀高度,以“誠信和友善” 的態度,在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和個人隱私、保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的前提下對大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4.“終身學習”主要是從個人層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該條守則主要是體現了“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想做好輔導員的工作,必須具備輔導員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赌芰藴省访鞔_規定輔導員要“具備寬廣的知識儲備,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要想“學高”,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意思是老師要比學生懂得更多更豐富的知識,才有資格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輔導員需要更加寬廣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在信息高速發達,社會快速進步的今天,輔導員要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渠道來擴充自己的知識。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要有長流水,這“長流水”就是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不斷創新,這樣才能滿足大學生的越來越廣泛的知識需求,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積累豐富的學識,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5.“為人師表”是從三個層面全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國家層面來講,輔導員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中的一員,尤其是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政治上必須始終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支持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決抵制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不良風氣的影響,牢固地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在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崗位上模范地遵守師德規范,遵紀守法,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堅持“立德樹人”,在學生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社會層面上講,高等學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要積極向學生傳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價值理念,模范遵守社會公德,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從個人層面上講,輔導員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作風正派,廉潔奉公,不斷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引領社會風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一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高等學校輔導員。
五、結語
教育部印發的《能力標準》,明確提出了五條輔導員職業守則,豐富了輔導員工作的內涵,規范了輔導員的工作導向,這些守則都從不同方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總體一致。高等學校輔導員日常工作中比其他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更為頻繁、深入和廣泛,內容涉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也最大。因此,高等學校輔導員要模范遵守這五條職業守則,樹立高等學校輔導員的光輝形象,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精心育人,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推進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注釋:
①張志丹:《國內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綜述》,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11期.
②錢燕娜:《近五年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綜述》,載《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③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6-10-18].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932424.html.
④胡錦濤. 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2007-10-24]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 /24/ content_ 6938568_6.htm.
⑤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2013-12-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3-12/23/c_118674689.htm.
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2014年3月25日.
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第2頁,2014年3月27日印發.
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第3頁,2014年3月27日印發.
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164.
⑩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北京:中國人民人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92頁.
作者簡介:吳遠慶,男,碩士,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教授,主攻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崔莉,女,魯東大學輔導員,外國語學院團總支書記,講師。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