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
(青海省西寧市第十四中學,青海 西寧 810000)
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情境教學實踐分析
楊清
(青海省西寧市第十四中學,青海 西寧810000)
摘要:如今,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各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在進行著相應變革,其中,情境教學法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喜愛。本文就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并結合筆者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重點討論創設化學教學情境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激活高中化學課堂、切實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情境;高中化學
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從教學需要出發,借助各種有效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有利于豐富學生感知、啟迪學生探究、引導學生想象,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的且富有情感的教學環境或氛圍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高中化學而言,實施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與能力。
一、關于情境教學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情境可以理解為情感氣氛,“情”———個體的情緒、情感,“境”———現實因素,作用于個體情感。情境會激發個體主動思維、想象,并得到相應結果,即情感體驗。情境教學應該是“人為”的情境活動,由教師創設,以滿足學科的要求、學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綜合考慮教室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與學生個體心理認知背景,利用科學史實、探究實驗、影像資料、圖表、語言文字、新聞報道、模型等,助推學生情感、實踐與認知活動。知識與情境,就像鹽與菜的關系。單獨吃鹽不是易事,死啃知識也非常困難,只有將鹽放入菜,知識融入情境,才是生活和教學之道。情境教學最初的創立者蘇格拉底,他的“產婆術”開啟了啟發式教學的大門。在經典教育著作《愛彌兒》中,盧梭認為孩子會迷路,在于遠離了大自然。此外,“直觀教學”“文化適應性原則”等理論都可發現情境教學的影子,但是“情境”二字并未被“冠名”。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中直觀地提出了情境教學五步法,即疑難情境、確定疑難、提出假設、推理和檢驗。從1993年始,情境教學理論逐漸走向完善。例如,希拉里·麥克萊倫的計算機教育與情境學習實踐課程,呈現出了多層次的情境學習理論;惠特森與柯什納對情境認知內涵的深化擴展;高等教育中的諸如學習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中情境學習與教學等知識的專章論述。在國內,李吉林最先開展了小學語文的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從語言描繪情境、圖畫再現情境、生活再現情境等創設情境以及教學結構組建、教材結構創立方面做了結構優化。如今教育界開展情境教學經驗比較豐富,但是“高原瓶頸現象”也由此出現,無創新突破、無正當反思,研究隊伍亟待整合,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立足當前,做好研究工作。
二、利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花
我國古代偉大學者孔子曾說:“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可見,疑問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我們應在合適時機,采取合理教學手段,向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且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以此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花,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我個人認為,作為一節教學活動的開始———即課堂導入環節是向學生提出疑問的絕佳時機,在這一環節向學生提出具有吸引力的問題,能使學生分散的心迅速聚攏,并且整節課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選修一中“攝取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就為學生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上課伊始,我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在幾百年前,遠洋輪船航行時,因為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船員們經常病倒,他們的癥狀是臉色黯黑、牙齦滲血、身上出現青斑,甚至有部分船員因此死亡。探險家哥倫布的船隊在航行時也出現了此種狀況,在途經一個小島時,他們采摘了紅紅綠綠的野果進行調味和充饑,沒想到,奇跡出現了,那些患病的船員都逐漸恢復了健康,最后,船隊在船員毫發無損的情況下,勝利達到了目的地。那么,你們思考一下,這些船員究竟患了什么病,為什么吃了那些野果他們的身體都恢復了健康?”如此教學情境的設計,立即引起了學生的認知好奇心,他們都想知道這個野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處,于是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了這節課的教學。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情境教學原則
在新型教學模式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一言堂”“滿堂灌”等教學方法都是以老師為主體的錯誤教學方法.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由于化學和生活聯系緊密,因此,情境教學模式的創設應該從實際出發,科學有效地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化學實驗和實際生活中.啟發式教學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以此保證學生的德育.一般來說,情境創設需要注意三點,首先是科學性,其次是激勵性,最后是應用性.這三點原則的遵守能夠幫助老師創造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并且,后兩點能夠幫助學生在了解活動目的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究,以此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例如,在了解溫度不同的情況下,鈉和氧氣能夠生成不同的產物,這點可以幫助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確保選擇正確的方法,從而獲取實驗所需要的物質.另外,乙醇和濃硫酸共熱的情況下,在140℃時生成物主要為乙醚,170℃主要為乙烯.這兩種物質各自的特性也是學生需要自主探究的。
四、聯系生活實際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因此在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就需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以及問題來創設學習情境。對當前的高中化學教材以及高考考試重點進行分析可知,生活問題、社會問題和化學是息息相關的,實踐性以及生活性是高中化學的主要特點。具體而言,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的化學知識點對日常生活、環境改善、科技進步以及社會發展等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實用價值。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可得到有效調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培養。
綜上所述,對高中化學教學課堂而言,情境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化學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就需從高中化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情境創設的相關原則,結合生活、聯想、實驗等方法對化學教學情境進行巧妙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