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潤,王 波,陳建卓,趙 蓮,李媛媛
難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出現持續性高眼壓在臨床上是難以治愈的疾病,傳統是采用藥物降眼壓聯合小梁切除術的方式進行[1],而隨著鞏膜二極管激光睫狀體光凝術(TDCP)的不斷更新,其操作更為簡便,術后并發癥較少,其臨床適應證也不斷擴大[2-3],近些年來也逐漸被應用于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我們已將其應用于難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大發作持續性高眼壓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其與小梁切除術應用于青光眼的治療效果作對比,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難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據其不同的手術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7例57眼采用睫狀體光凝術,男31例,女16例,年齡45~72(56.2±3.1)2歲;對照組23例31眼采取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男12例,女11例,年齡41~73(54.6±2.8)歲。兩組患者入院時均出現了眼痛及頭暈癥狀,予以降眼壓處理后癥狀無法緩解,眼壓均處于40 mmHg以上,所有患者既往無眼部手術史,兩組間年齡、性別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睫狀體光凝的手術方式,其二極管激光的波長為810 nm,型號為Oculihgt Slx,購自美國IRIS公司,麻醉方法采用球后麻醉,麻醉后用開瞼器撐開眼瞼,光纖探頭貼于角、鞏膜邊緣光凝治療,光凝時間1500 ms,兩次光凝之間隔1000 ms,能量為2000 mW每次對功率進行250 mW的微調,光凝時需避開3點及9點位,術畢于結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0 mg及地塞米松2 mg[4]。對照組采用小梁切除術治療,固定上直肌,距角膜緣大約8 mm處做一以結膜瓣,充分暴露鞏膜并止血,再做一板層鞏膜瓣,其基底為角膜緣,大小為4 mm×3 mm大小,行周邊鞏膜切除,并采用可吸收線將筋膜及球結膜縫合,術畢處理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周、3個月、末次隨訪(治療后1年)的視力(比較視力>0.1患者人數)、眼壓變化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視力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周的視力情況較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提升,P<0.01,但術后1周、3個月及1年后末次隨訪時的視力與治療后1周比較無明顯差異,相同時間點組間比較亦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眼壓變化情況 術前兩組患者的眼壓比較無明顯差異,治療后1周、3個月對照組患者的眼壓明顯優于觀察組,P<0.05,末次隨訪時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2.3 后續治療比較 觀察組中術后有11例再次行小梁切除術,2例行睫狀體光凝術,再次手術的比例為27.66%(13/47);對照組中1例術后12個月再次行小梁切除術,1例于術后6月行睫狀體光凝術,再次手術的比例為8.70%(2/23);兩組間再次手術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青光眼的主要表現為虹膜及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廣泛性視網膜繼發出血[5],視網膜缺血、缺氧刺激下進一步導致結締組織膜的形成,從而阻滯了房水向外流動,臨床上青光眼往往難以治愈,且預后較差,所以需要早期預防和治療[6],一般的控制方法包括藥物及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方式有房水引流物植入術,睫狀體破壞術等。
3.1 手術對視力的影響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發現,TDCP對視力的影響與小梁切除術無明顯差異,這與既往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王瑞琴[7]的研究發現,TDCP術后可以使得患者保留術前的有用視力,適用于術前視功能良好的各類型青光眼患者,TDCP應用于青光眼的治療在早期眼壓即顯著性下降,也有利于消除角膜水腫,視力不同程度提高[8]。
3.2 手術對眼壓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中發現,對照組采用小梁切除術后1周、3個月的眼壓水平明顯優于觀察組,而末次隨訪時比較無明顯差異,且對照組患者再次手術率明顯低于觀察組,隨著二級管激光器性能的不斷改善,TDCP手術治療方式的并發癥正在不斷下降,其適應證不斷擴大,也不再僅是局限于視功能喪失的青光眼患者,有學者[9-10]對6例患者采用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了TDCP方法進行治療后,隨訪10個月發現,其眼壓均控制在17 mmHg以下,但是也有研究表明[11],TDCP應用于復雜性青光眼的治療需要重復操作才能夠達到理想的降眼壓效果,盡管在末次隨訪中有50%的患者需要采用降壓藥物來控制眼壓[12],而小梁切除術的再手術率及末次隨訪所采用的降眼壓藥物均明顯少于TDCP組,所以短期來說TDCP手術降壓效果不如小梁切除術,需藥物輔助治療,但是長期比較無明顯差異。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視力變化情況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點的眼壓變化(x ± s,mmHg)
綜上所述,相比于小梁切除術,TDCP手術治療青光眼患者操作更為簡便,手術時間短,短期的降低眼壓效果不如小梁切除術,但是長期對于眼壓及視力的影響無明顯差異,在短期內需要采用降眼壓藥物的數量及手術再次治療的患者比例較高,所以對兩種手術方案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1] 李媛媛,陳建卓,王 潤,等.以近視首診的青少年開角型青光眼78 例臨床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4,16(3):302-303.
[2] 胡曉佳,劉麗華.內窺鏡引導下玻璃體切割術治療復雜性眼外傷患者的手術配合[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3):17-19.
[3] 倪 焰,趙培泉,欒 潔,等.改進的23G硅油取出法治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硅油填充眼的臨床觀察[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3,31(5):487-488.
[4] 李曉華,何世坤.眼科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J].中華眼科雜志,2013,49(6):568-573.
[5] 張運江,俞方良.內窺鏡下睫狀體光凝聯合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眼科縱覽,2013,37(5):329-334.
[6] 高付林,胡蓮娜.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效果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7):180-181.
[7] 王瑞琴.鞏膜間層引流池樣小梁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術前及術后護理[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13(1):439-439.
[8] 王 巖,李若溪,王昕華,等.玻璃體視網膜術治療復雜性眼外傷的臨床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1):62-63.
[9] 劉 勵,林 胤,陳本安,等.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高眼壓下單純行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療效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2,14(4):314-316.
[10] Katz LJ,Steinmann WC,Kabir A.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versus medical therapy as initial treatment of glaucoma:a prospective,randomized trial[J].J Glaucoma,2012,21(7):460-468.
[11] Hong BK,Winer JC,Martone JF.Repeat 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J].J Glaucoma,2009,22(11):180-183.
[12] Samples JR,Singh K,Lin SC.Laser trabeculoplasty for open-angle glaucoma: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J].Ophthalmology,2011,118(11):2296-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