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寧
摘 要:本文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試從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結構、傳統教學與生本教學相結合、創新教學評價、案例分析與強化訓練相結合等方面著手進行課堂改革,以期達到提高《農村政策與法規》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農村政策與法規》課堂;課堂改革;教學效果
傳統的理論講授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使授課不僅有理論性強的書本知識,還有形象、真實的社會原形,使學生在《農村政策與法規》的學習中,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學要求的法律條文規定的內容,也熟悉了法規規定的淵源,并且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使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能有效地完成。如在講授2013年新修訂的《農業推廣法》時,我在理論知識講解、學習后,給同學放了重慶衛視的《特別關注》節目中“解讀農業推廣法”一段視頻,通過視頻,同學們可以了解到新政出來的背景,可以容易理解與掌握什么是“公益性推廣”、”經營性推廣”、“農機推廣工作范圍”等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學效果很好。
一、堅持實踐法,從模仿到創造,讓傳統的課堂講授與生本教育相結合
傳統的講授在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尤其在《農村政策與法規》的教學中,基本的理論、法律條文的理解都需要教師的悉心講授,但這種講授的方法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是現代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缺陷。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把講授法與生本教育結合起來,要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實踐,掌握技能,鞏固知識。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會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知識結構情況,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充分采用做游戲、情景表演、小組合作完成項目、辯論等形式和方法來開展教學,如在講“土地承包經營人員的義務與權利”時,我就采取了辯論的形式,“承包經營人的處置權有哪些”、“國家所有與集體所有權的異同”等辯題都可以很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在講“合法維護農民的基本權益”時,我就采用了情景表演的形式,重現生活中一個個鮮活場景;同時,我在布置的作業也盡可能是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如在講授農業合作社內容時,我就布置學生讓他們對西吉縣郊區的星級酒店進行結構分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走入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對“農業合作社”這樣一個概念有了自身的體會與自己的認知。
二、創新教學評價,提升教學效果
評價的目的是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增強每一位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傳統的教學評價都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來進行的,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難以激發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只會讓學生臨考前“抱佛腳”,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卷面成績,因而我對學生的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革嘗試,不再以一次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而是以學生主體發展為價值取向,根據評價的目標、學科的特點與要求、評價的內容、學生的實際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評價的內容既包含平時課堂表現、開放式作業的表現,也包含考試的卷面成績,評價的主體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自評、互評、師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這樣的評價式方式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評價了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評價了學生的學習的態度、學習的能力等,充分鼓勵學生重視學習過程,主動參與學習中來,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
三、案例教學與強化基礎訓練相結合
在教學中,生動的案例分析能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在《農村政策與法規》的講授中,我能夠感覺到每當講案例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對于依據案例所提出的問題也都是積極的給予回應。本來提出案例進行分析的目的是要學生掌握課本中法律規定的條文,幫助理解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過到預計的效果,很多學生在課后回憶授課內容時,腦子里只有案例,而對于基礎的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而《農村政策與法規》是設施農業專業學生必修課,基本的理論知識、法律條文都是掌握的重點。因此,在課時的安排中,每章節結束后我都安排了一個全章練習,再增加一個全章試題測驗,通過這個方法,有效地對學生所學知識有效地強化,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重點知識的掌握。通過案例分析教學與強化基礎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連續多年,我校學生《農村政策與法規》的專業教學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農村政策與法規》課程中的法律條文與規定很繁瑣,如果不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更別說有很好的教學效果?,F在我結合本課程特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結構、傳統教學與生本教學相結合、創新教學評價以及案例分析與強化訓練相結合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是很適合當前農村政策法規教學的方法,值得推廣。當然,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一定還有更多好方法,我也在不斷探索之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之中,還能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本學科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申繼亮.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
[2] 阮成武.主體性教師學[m].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