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明 姚建玲 陳成妹 王卓龍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
王艷明 姚建玲 陳成妹 王卓龍
目的 探討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方法 選取2014年6至12月新入院的6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住院患者,采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一般情況調查表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和基本信息進行統計,收集數據后與全國常模進行對比,經統計學分析得出其相關的影響因素。結果 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影響因子按照t值大小依次為軀體化、焦慮、恐懼、抑郁、精神病性,且病程長、文化程度低者更易出現心理障礙。結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以改善其生活質量,提高系統性治療的依從性。
系統性紅斑狼瘡;心理健康;調查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器官系統病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病情易反復,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痛苦,長期以往將會出現各種心理疾病和情緒障礙,通常
表現為抑郁、焦慮,嚴重者還會產生自殺傾向,影響臨床治療效果[1]。為調查分析SLE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對2014年6至12月新入院的60例SLE住院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調查,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6至12月我院新入院的60例SLE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齡16~53歲,平均(30±10)歲,病程4個月至5年,平均(18±13)個月。
1.2 入選標準 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 SLE分類標準;②無精神疾病史或合并其他嚴重功能障礙疾病者;③完全了解本研究目的,并自愿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
1.3 調查方法 采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60例SLE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自評量表共包括90項癥狀。自行設計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程、家庭年均收入、婚姻狀況等共32個條目。收集數據后與全國常模進行對比,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總結出相關影響因素。對不能完全理解調查條目表述的患者需具體指導,但不得給予任何暗示,問卷填寫完畢后需當場收回。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各因子評分作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CL-90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由表1可知,60例SLE患者SCL-90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除強迫狀態、人際關系、敵對、偏執4個因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因子之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SLE患者與全國常模相比,軀體化、焦慮、恐怖3個因子的t值最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60例SLE患者SCL-90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分,±s)

表1 60例SLE患者SCL-90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軀體化 強迫狀態 人際關系 抑郁 焦慮 敵對 恐懼 偏執 精神病性 總分SLE患者 60 1.6±0.4 1.6±0.4 1.6±0.7 1.7±0.7 1.7±0.5 1.5±0.5 1.4±0.4 1.3±0.5 1.6±0.6 144±44全國常模 1 638 1.3±0.5 1.6±0.6 1.6±0.5 1.5±0.6 1.4±0.4 1.5±0.6 1.2±0.4 1.2±0.4 1.3±0.4 130±39 t值 4.17 1.14 0.66 1.78 3.86 0.14 3.40 0.66 4.00 2.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各因素對SLE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評分的影響關系 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病程、婚姻狀況、社會支持不同SLE患者的一般情況調查表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上述因素均是導致SLE患者出現心理情緒障礙的主要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各因素對60例SLE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評分的影響
SLE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疾病,患者因病情的反復發作普遍存在嚴重的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2]。這些情緒障礙與患者長期面臨病情困擾和并發癥威脅有很大關系,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部分患者會逐漸喪失自主生活能力,進而出現更加嚴重的心理情緒障礙。
本調查從我院住院患者中共選取60例SLE患者,采用SCL-90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并采用一般情況調查表對患者基本信息進行統計,收集數據后與全國常模進行比較,結果顯示,60例SLE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與全國常模比較,除強迫狀態、人際關系、敵對、偏執4個因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因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且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與全國常模比較,軀體化、焦慮、恐怖4個因子的t值最大,可見SLE患者最易出現的心理障礙為軀體化、焦慮和恐懼。分析各因素對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評分的影響關系可以看出,年齡對患者的心理障礙影響程度較小,可以忽略不計,文化患程度低、年均收入低、病程長、未婚、社會支持度低的SLE患者自量評分較高,說明此類患者更易出現上述心理障礙。
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其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要低于文化程度較高患者,由于自身的認知范圍有限,常常擅自停藥或輕信他人改服偏方,導致病情反復,從而動搖了治療的決心,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3]。病程長對患者心理情緒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長期治療和大量皮質激素的使用,使
患者長期受到多種并發癥的威脅,更易出現多種心理障礙[4]。SLE多發于16~40歲的女性,發病機制與內分泌有密切關系,未婚者和已婚者相比,由于還未生育,體內性激素并未發生變化,而性激素則與內分泌有直接關系。社會支持指當患者患病之后,來自家庭、朋友、社會的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社會支持可以避免患者出現較大的心理情緒變化,又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使患者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疾病的挑戰。因此,社會支持度低的患者,受到來自外界的關懷較少,當自身出現心理障礙后無法順利排解,就會加重負面情緒,最終形成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5]。
根據本調查結果分析SLE的特點,在臨床護理中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逐漸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①經常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的心理傾訴,及時消除不良心理情緒;②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進行針對性疾病指導,向其講解疾病有關的臨床特點、治療方法、預后等,增強其配合度;③向其闡述藥物的不良反應是暫時性的,告知其需按時服藥,病情好轉停藥后不良反應即可自行消失,消除其思想顧慮;④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予以充分的理解,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另外,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使之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更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1] 張珺,魏蔚,姬海燕,等.心理干預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身心癥狀影響的系統評價[J].護理研究,2012,26(5):1240-1243.
[2] 張木春,郭潤民,王卓萍.健康教育對狼瘡性腎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8):1312-1313.
[3] 徐國先.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心理健康分析及健康教育對策[J].重慶醫學,2010,39(9):1166-1167.
[4] 閻萍,周曉鴻.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74例生存質量調查[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2,41(11):655-657.
[5] 趙玉芳,覃桂玲.信息系統管理模式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2):12-15.
R473.5
B
1673-5846(2015)06-0126-03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東廣州 510260
王艷明(1964.10-),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