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婷婷 張斌才
摘 要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備受重視,高職院校輔導員從事學生工作,團體心理輔導使得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有效,本文以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為例,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的過程、意義和優勢。
關鍵詞 團體心理輔導 高職院校 輔導員工作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1.076
Application of Group Counsel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GONG Tingting, ZHANG Bincai
(Jiangx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Nanchang, Jiangxi 33009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highly valued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tudent work, group counseling Mental Health of Polytechnic School makes work more effective, the paper takes Jiangx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for example, group counseling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meaning and advantages of counselors' work.
Key words group counseling;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1 團體心理輔導的概述
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輔導中的一種,又稱小組輔導、團體咨詢、集體咨詢,是指教師或輔導人員,面對多數被輔導者(學生),基于社會及團體動力的原理,運用恰當的輔導技術,以協助個體自我了解、自我發展及自我實現的過程。團體規模因輔導目標的不同而不等,少則三到五人,多則十幾人、甚至幾十人。在團體活動中,領導者根據團體成員的相似性,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互動,引導成員共同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促使個體在交往中去觀察、學習和體驗,從而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人際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出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為例,以2014級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將學生們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進行前測與后測,輔導員應用團體心理輔導對干預組進行心理干預,團體輔導結束后,再進行心理量表測試,并做相關的統計學分析,與對照組進行對照,從而探索輔導員工作中團體心理輔導的應用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本研究量表采用的是2003年盧謝峰編訂的《大學生生活適應性量表》共包括60個測驗項目和6個重復項目,共分為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角色適應性、職業選擇適應性,生活自理適應性、環境的總體認同和身心癥狀表現七個維度。
3 理論依據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亞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合理情緒療法,簡稱位ABC理論,目前是心理咨詢領域比較廣泛的應用之一,艾利斯認為,人們的焦慮、憤怒、排斥、罪惡、疏離等負性情緒都來自自我挫敗的非理性信念系統。其中A是指誘發事件,B是指不合理信念,C是指與特定情景相伴隨產生的個體情緒與行為的結果。該理論認為導致不良情緒的根本原因不是A,而是不合理的信念B,通過對B進行干預,從而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發生。
4 研究過程
4.1 研究對象
以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2014級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在18~22歲。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隨機整群抽樣,將學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為180人,對照組為176人。首先對兩組學生進行心理測量,然后對干預組實施半學期的班級心理輔導。
4.2 活動設計
4.2.1 第一次活動
熱身活動:破冰游戲——大風吹、小風吹。活動目的:讓學生放松身心,打破僵局。活動程序:所有同學組成一個圓圈,輔導員站在圓圈中間先說:“大風吹、小風吹”,同學們問:“吹什么?”輔導員說:“吹……樣的人”(例如:吹紅衣服的同學),那么所有這樣特征的同學就必須離開自己站的位置,重新尋找新的位置。沒有找到位置的人表演一個節目,并作為新一輪的輔導員重新提問“大風吹”,如此進行下去。
主題活動:一分鐘拍手。活動目的:通過讓每位學生對自己一分鐘拍手次數的預期和時間來增強新生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珍惜時間的意識。活動程序:讓同學們形容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讓學生們猜測一分鐘可以拍多少次手,然后親自進行實踐。學生們將自己的猜測與實踐進行對比,從而認識到任何事情需要親自去實踐,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加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最后,共同分享自己的感受,輔導員進行總結。
4.2.2 第二次活動
熱身活動:破冰游戲——馬蘭花開。目的:新生彼此之間不熟悉、不認識,通過破冰游戲,打開僵局。活動程序:學生們說:“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馬蘭花開開幾朵?”輔導員說:開幾朵,幾個人就抱在一起,那么剩下的學生就要介紹自己或表演節目。
主題活動:團隊合作——同舟共濟。活動目的:齊心協力,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意義。活動程序:30位同學共分為5組,其中6個人為一組,每組一份報紙,6位同學要集體站在報紙上,不能夠跳出報紙,每一小組可以先討論行動方案,再實施行動。嘗試過后,讓所有小組將報紙對折,再進行合作,各小組進行比賽,看那哪一組的用時更短,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要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商議方案。分享感受:(1)談一下,你們是用什么方式做到的?(2)從這個團體活動中,你們領悟到了什么?(3)在這個團體活動中,你印象最深刻的體驗是什么?最后,輔導員進行活動總結。
4.2.3 第三次活動
熱身活動:小游戲——勵志操。活動目的:通過做勵志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活動程序:輔導員向學生展示各種動作,讓所有學生模仿,接下來,輔導員帶領學生喊口號:“我是最棒的!我相信自己!我是可以成功的!加油!加油!加油!”等口號。
主題活動:搭塔。活動目的: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團體凝聚力,加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思考的能力。活動過程:5組成員,每組提前準備好剪刀、報紙、彩色的紙,膠帶,膠水等用品。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搭塔,搭塔是指搭一個漂亮的塔,發揮小組成員的想象力,集體凝聚力,共同完成這項任務。這個塔可以是任意的、有屬于它的名字和它的獨特意義。活動時間為30分鐘。分享與討論:(1)你們是如何確定來搭這個塔的?(2)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是如何協作的呢?每個成員都分擔什么任務?(3)在搭塔活動中,你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如果沒有你,小組可以成功完成任務嗎?(4)當團隊出現意見分歧時,你們是如何解決的?最后,輔導員對活動進行總結。
4.2.4 第四次活動
熱身活動:相見歡。活動目的:增強團體凝聚力。活動程序:所有成員又快又安靜地面對面站成兩隊,兩人一組,輔導員互相注視,面帶微笑,配合“1”、“2”、“3”、“4”的口令分別做動作:“1”:同學們以右手握住對方右手,并說“你好!”“2”:同學們兩手與對方兩手互握,并說:“你的氣色很不錯!”“3”:同學們互相伸出大拇指,并說“一起,加油!”“4”:同學們左手親拍對方雙肩兩下,并說“讓我們共創美好的明天!”
主題活動:信任之旅。活動目的: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增加同學之間的感情。活動程序:三十名學生共分為兩組,一組十五人,十五人蒙上眼睛,站成一排,其他十五人任意選擇一名學生作為同伴,帶領自己的同伴進行一次信任之旅。整個信任之旅是已經設定好的線路,值得提醒的是:信任之旅整個過程,同伴之間不能發出任何聲音,要靠肢體語言來引路,對方給傳遞信息。信任之旅結束后,同伴隱瞞自己的身份,讓同學們來猜測帶自己走信任之旅是哪一位同學。然后,雙方互換角色,重新進行信任之旅。分享感受:(1)在你蒙著眼睛前行時是什么感覺,你的同伴陪伴你前行又是什么樣的感受?(2)當你得知你的同伴就是這位同學時,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想對他(她)說些什么?(3)當你帶著你的同伴前行時,你有什么感受?(4)從這個活動中你領悟到了什么?最后,輔導員對活動進行總結。
4.2.5 第五次活動
熱身活動:棒打薄情郎。活動目的:盡快相識,增強團體凝聚力。活動過程:所有同學圍成一個圈,有一位學生站在圈的中央,手里拿著一個充氣棒,有第一個學生開始叫出另外一個學生的名字,站在中央的學生需要立刻跑到被叫名字的同學面前,如果另外這名學生叫不出其他學生的名字,就要被站在圈中央的學生用充氣棒打擊頭部。然后,叫不出名字的學生站在圈子中央,繼續進行下一輪。
主題活動:星光大道。活動目的:增強自信,對人生規劃有所感悟。播放動感音樂,要求每位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走出自己的個性。每位學生都是星光大道上的主角,走出自己的特色(可以是任何動作、任何方式,隨意發揮自己的想象,走出最自信的自己),走完星光大道后,請學生們分享感受:(1)你以前在生活中有這樣走過嗎?(2)在走星光大道中,你有什么樣的感受?(3)通過這個活動,你領悟到了什么?最后,輔導員對活動進行總結。
5 研究結果
本研究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使用T檢驗分析干預組與對照組在前測與后側的得分進行比較,用方差分析對多組均數做顯著性檢驗,P≤0.5位差異有顯著性。我們得知,干預組與對照組的前測值并無顯著差異(P=0.821),說明輔導員在對學生們做團體心理輔導之前,干預組與對照組生活適應性相同。那么,在做團體輔導之后,也就是干預組與對照組在的后測值與跟蹤值均有顯著性差異(P=0.020,P=0.010),干預組的前測與后側及跟蹤值之間有顯著性差異(F=14.443,P=0.010)。這說明輔導員對新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改變干預組同學的生活適應性。
6 展望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自卑、生活適應差等特點,新時期的輔導工作不僅僅停留在學生服務、解決學生問題等層面,而是要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來對大學生即將要出現的心理問題出現干預和輔導,而不是等待不良事件的發生。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對高職生生活適應進行引導和提升,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可以有效改變他們的不合理信念,降低學生的消極情緒體驗,提升學生們的自信心,處理好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學習問題。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中我們發現,學生十分接納這樣的活動,他們很希望能夠參與到更多的活動中去。我們應當更加重視學生自我認識的培養,重視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這些對于改變他們大學學習、生活適應問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于高職院校的輔導員來說,日常的學生工作壓力較大,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幫助輔導員有效預防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的自信心,加強同學之間的團體凝聚力,使學生們盡早適應集體環境,融入集體生活,團體心理輔導已成為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中非常有必要的干預方式,使得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 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
[2] 盧謝峰.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的編制與標準化[D].華中師范大學基礎心理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3] 張靜.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生生活適應中的應用.山東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學位論文,2009.
[4] 牛玉杰.團體心理輔導對高職醫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吉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