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柯
摘要:
高校校園文化就是指生活在高校中的所有高校成員,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行政管理人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創造出的具有學校特色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當前社會環境對高校發生巨大影響的新環境之下,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研究校園文化的建設,用發展的策略和統一的眼光來建設我們的校園文化,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和形成。
關鍵詞:校園;校園文化;文化建設;素質教育
高校校園文化是在校園文化研究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提出來的,所以,根據校園文化的定義,要求高校領導在建設校園文化時要有整體的科學規劃,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美麗又具蘊含高校精神的校園人文景觀、文明健康的校園網絡以及師生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基礎服務設施,還要建設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嚴格的管理制度、自由的學術研究氛圍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一、校園文化在實施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個教室、一個操場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環境、文化的理念。其中,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環境育人的功能。
(一)校園文化的導向和陶冶作用
校園文化的導向和陶冶作用總是通過潛移默化去實現的。不同學科門類的學生,由于受對他們耳濡目染的種種文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養成了與他們學科相似的思維方式和作風方式。使大學生獲得結構合理的文化營養。
(二)校園文化的約束作用
校園文化的約束作用主要反映在它的制度方式文化上。在教學意義上,優良的校風班風、嚴謹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更能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文化素質教育,教導學生正確認識校園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覺性。
(三)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
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校園文化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它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的情感、意志、信念、習慣等來實現的,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前瞻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等特點,是課堂教育的補充、延伸和深化。校園文化的這種育人作用,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高校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因而,要把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放在完成高校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切實建設好,要把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納人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重點關注大學生素質的養成,對此,必須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高品位學術氛圍,是高校形成高品位校園文化的始點。因此,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濃郁高品位學術氛圍,必須創造自由而寬松的學術文化環境,高校領導者的學術文化思想必須開明、大度。
(二)增強素質教育的文化氛圍高校必須始終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來營造校園文化氛圍。首先要通過教學改革與創新,營造綜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氛圍與條件,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其次,通過廣泛開展文學藝術講座、音樂美術鑒賞、文化社團活動與文化藝術競賽與娛樂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再次,通過整合第二課堂育人資源、開展綜合素質競賽、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
(三)抓好校園的輿論陣地建設校園網絡、校報、廣播電臺、宣傳欄、黑板報等校園輿論陣地是引導校園文化健康文明發展的重要窗口,這些宣傳輿論陣地不僅要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還要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特點加強自身的建設,根據學生在網絡時代的思想、信仰及學校學習、生活方面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
(四)強化“四個文化”的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根據學校的類別、環境、財力等不同情況,制定具有學校特色,切實可行的方案。倡導和諧的校園行為文化。建設和諧行為文化關鍵是更新思想觀念,轉變思維方式,使祟尚和諧、維護和諧的理念和原則深入人心,并內化為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三、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與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踐
(一)社工人文精神育人
把以“愛心、責任、服務、奉獻”為核心的社工人文精神作為學院培育學生的精神原動力,全方位地貫穿于育人全過程。通過青年志愿者活動為載體育人,在陳家橋社區創新推出 “四點半學堂”、在西科公寓開展志愿服務、在微電子學校建立社工服務站等愛心公益活動,被團中央授予第九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項目獎,院青年志愿者還定期深入沙坪壩區曾家敬老院、曾家小學、璧山縣敬老院、重慶市慧靈兒童所等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二)高雅藝術育人
多年來,我校大力推進高雅藝術走進大學校園,“中央民族樂團”、“浙江昆劇團”、“西南大學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先后蒞臨我校對大學生進行高雅藝術教育,激勵大學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引領我校大學生傳承與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藝術。
(三)“一院一品”活動育人
近年來,學校在二級院系中開展“一院一品”活動,如工程管理學院的“中國夢,工程情”學生素質展示晚會,信息工程學院的“科技文化節”活動、社會工作學院的“中國夢 社工情”主題活動、健康管理系的“健康大使”活動,旅游系的“旅游文化藝術節”等活動,發揮了校園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四)校園環境育人
以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為核心,優化美化校園,增強校園環境文化感染力,根據學校特點和辦學理念,設計學校校訓、校歌、?;铡⑿说?。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物體,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每一景物都會傳情,打造健康和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營造濃厚的育人氛圍。
(五)校園文化建設與文化素質教育的育人成果
學生素質教育工作先后獲得“重慶市大學生社會實踐示范高校建設單位”、“重慶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重慶市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創業服務獎”、“重慶市學生工作管理先進集體”、“重慶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重慶市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組織獎”、“重慶市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組二等獎”、“重慶市第二屆大學生軍訓成果匯報表演一等獎”、“重慶市第二屆大學生軍訓成果匯報表演軍事科目表演獎”、暑期大學生‘三下鄉先進集體等集體獎項12個,獲得重慶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文藝先進個人等先進個人兩百余人次,獲得市級以上的職業技能競賽獎勵312人次,廖克力同學獲“201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2011年重慶市‘感動校園十大人物”、“2011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提名獎”稱號并于2012年因參加倫敦殘奧會被重慶市政府記個人嘉獎,義西求加獲得“重慶市第三屆‘感動校園十大人物”。
總而言之,在當前社會環境對高校發生巨大影響的新環境之下,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研究校園文化的建設,用發展的策略和統一的眼光來建設我們的校園文化,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和形成。
[參考文獻]
[1]王騫.文化校園: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訴求[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71.
[2]桂署欽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課題:本文是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國夢引領下的高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2013-ZJ-102。
(作者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工程管理學院,重慶 401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