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根據小學、初中英語教學方面的差異,遵循初中教學要求,教師應突出三個轉變:多種措施激發初一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全過程培養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習慣;高要求提升初中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小學、初中英語教學銜接得更順暢,使英語學科的教學更高效。
關鍵詞:小學初中英語 教學 銜接
初中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階段,初一新生在入學一段時間后分化較大,特別是少數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明顯下滑。針對這一現象,我對多屆初中生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小初英語在教學要求、教學方式、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著不同。
一、查找小學、初中差異,充分認識英語教學銜接的重要意義
1.教學要求不同
小學英語教學側重于聽、說,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詞匯和句式,并進行簡單的模仿練習;初中英語則對學生的識記、理解與運用的要求更高。一些小學階段會讀的詞匯,在初中階段就被認為已經掌握,這就造成了教學方面的脫節。如小學學過“Dad is busy watering the flowers.”但做填空題“They are busy (prepare) for the final exams”時,大多數學生不知道“be busy doing”這一結構。又如學生朗朗上口的“Its theirs.”但因為不懂主謂一致的原則,在做填空“The trousers (be) theirs.”時,學生就不會做了。
2.教學方式不同
小學階段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以游戲互動活動為主,如小學教師常通過歌曲“weather song”教會學生sunny、cloudy、foggy等表示天氣的單詞。初中階段由于學習時間相對緊張,學習量增加,這種游戲類的活動被壓縮,導致一些學生不能適應。小學階段對英語學習所保持的興趣,到了初中階段可能會因更多的學習壓力而消減。
3.學習習慣不同
小學階段英語學習量少,對學前預習、課間筆記、課后整理錯題等要求低一些。初中階段如果仍保持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4.家庭環境不同
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家長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而且也有威信。初中階段尤其是農村的初中,一些家長不能再繼續輔導孩子;一些家長則認為孩子大了,自覺性強了,對學生的關注度也隨之降低了。
鑒于以上方面的不同,若教師和家長不及時調整思想,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會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下滑,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突出三個轉變,明確英語教學銜接的方向
1.向多措施激發初一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轉變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小學階段,教師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生能夠趣味盎然地參與其中。初中階段,因各學科的課程量大,一些活動的時間被壓縮了,所以在適當保持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應采取多種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要實施積極評價,讓學生在進步中獲得自信。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一切時機鼓勵學生,如一次大膽的發言、一份工整的作業、一次考試成績的微小進步等,教師應向學生傳輸正能量。盡管有些學生任務完成得不夠理想,但一句“I believe if you try your best ,youll do better.”會讓他們在積極的評價中強化自我肯定的潛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二要關懷學生身心健康,拉近師生關系。初中生與小學生不同,有些學生在校住宿,與家長交流的時間少了,另外又處于青春期,性格等方面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解決生活困難,又要與家長保持及時溝通,還要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及時加以引導與幫助,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彼此更親近、更信任,使學生更喜歡英語學習。
三要宣傳英語在未來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的要求和責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已越來越重要了,新時期經濟的兩大引擎為“互聯網+一帶一路”,這就要求作為未來經濟建設主力軍的學生必須掌握好英語這門工具,英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另外,學生的重要責任是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技能,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把這些信息巧妙地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帶著責任和動力去學習。
四要讓英語教學緊密聯系實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初中英語教材一課一個主話題,教師要巧妙創設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如在教學7A Unit 1 Friends一課內容時,我讓班長拍攝了一個他朋友的VCR,并在課堂上展示,VCR中介紹了他朋友的基本情況、性格、愛好、未來的規劃等內容。視頻播放完后我向其他學生提問:“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at is he or she like? What is his or her future plan? ”因為很多學生的好朋友就是本班同學,所以學生們個個興致盎然,都能積極踴躍地站起來談論他們的朋友,好多學生在課后也制作了VCR。
2.向全過程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轉變
小學屬于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一般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即可。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任務加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即課前預習、課間做筆記、課后整理與鞏固。預習時學生應找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講;課上集中精力聽課,記好筆記,聽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做好標記,課堂筆記可以相互展示,讓學生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課后鞏固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糾錯的形式,發揮團隊的作用。教師要重視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要加以督促和檢查。如讓學生介紹本課的主要內容、檢查課堂筆記和錯題集、匯集錯題集、重點問題反復練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有序,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3.向高要求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轉變
小學英語教學側重于聽、說,以游戲教學為主,讓學生在玩中積累大量的單詞、短語和句型,要求學生熟練背誦課文和表達對話,筆頭練習較少。到了初中,英語教學則要求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要有全面的發展,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單詞的拼讀、識記與運用,時態與語態的理解以及語篇閱讀的訓練。如教學7A Unit 7 Shopping一課內容時,我給學生創設了購買生日禮物的情境,根據相關視頻猜測pretty,match,cheap,pink,hair clip,different from 等詞和詞組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扮演售貨員與顧客而展開對話,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境”,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中獲得語言知識。另外,我也選擇性地指導學生閱讀短文,每天一篇文章,讓學生在積累詞匯的同時也增強了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遵循教學要求,使小學、初中英語教學銜接效果更明顯
1.教師要熟悉小學英語教材與教學要求,使初中英語的銜接教學更有針對性。如初中教材認為一些詞匯、句型等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實際上這些詞匯、句型等學生雖然會背誦,但并沒有真正識記。這就要求教師先熟悉小學的英語教材,多跟學生溝通,了解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學生不至于因不適應而減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教師要遵循認識事物先易后難的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教學要求與進度。要求上前低后高,進度上前慢后快,讓學生逐步適應初中英語的學習。考慮到學生在教材適應、習慣養成、知識點銜接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在具體備課時,特別是在上半學期,教學進度應相對慢一些,考卷難度也要適當降低,待學生適應后再提速增量。
3.教師要堅持多樣化、個性化的原則,實現穩妥過渡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爸褐耍賾鸩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掌握好學生的情況,在過渡銜接時采取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如對潛能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基礎偏弱,教師不僅要做好過渡銜接,還要幫助他們打基礎、鞏固詞匯,著力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對中等生來說,教師要著重培養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防止滑坡;對學優生來說,英語學習銜接不是難事,甚至不需要過渡,對這些學生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如適當增加課外閱讀量,鼓勵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發揮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秀梅.初中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0(26).
[2]王惠芬.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之我見[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