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羅小梅
貴州臨空經濟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研究
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羅小梅
從目前全球臨空經濟區發展現狀來看,臨空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未來航空城鎮的建設,為我國開辟一種嶄新的城鎮發展模式。對于貴州來說,大力發展科技與現代服務等航空相關產業,將對該區域的產業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解決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提高農村的發展水平。與此同時,臨空經濟區域內以及所輻射到的地區都將得到快速發展,本文就貴州臨空經濟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研究進行了分析。
貴州;臨空經濟;政府職能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得知,目前我國八個大型機場臨空經濟區都帶動了該行政區域的生產總值增長,平均比它們所在城市要高出8%左右。在這八個中,順義臨空經濟區的經濟帶動效應是最為明顯的,它創造了該行政區域內超過百分之七十的GDP以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稅收,一躍成為我國勁頭最猛的臨空經濟區。國外同樣有這樣的現象,巴黎所在的臨空經濟區創造了法國30%的GDP。2013年,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完成了第二期的建設,當年航空接納航空旅客一千多萬人次,一躍進入國內千萬級繁忙機場行列。據統計,一旦該數字突破八百萬次,該區域內的臨空經濟就有條件實現持續增長。2014年,貴州省地方政府及委員花都提出要重點建設雙龍臨空經濟區,使之成為該省經濟發展的又一推動力。不難看出,臨空經濟作為近幾年剛剛興起的朝陽產業,已經擁有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梢越ǔ蓹M跨兩地區的新興發展區,最終建成擁有數十萬人口的新興城區。
(一)明確區域發展目標,確定產業前進方向。
就世界上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臨空產業并非是憑空形成的,它需要外力的推動,需要進行科學有序的組織。例如韓國的仁川機場,也是在政府的組織管理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在我國,鄭州獲準成為經濟試驗區之后,有關部門特意組織了一批高素質人才對其進行規劃管理,該機構屬于省正廳級,在機構的推動之下,鄭州發展勁猛,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經濟的迅速騰飛。所以說,要想發展貴州臨空經濟產業,就要做出詳細的戰略安排,將其作為貴州的發展大計來看待。需要注意的是,貴州地形特殊,臨空經濟區將橫跨貴陽和黔南州,地區關系較為復雜,有關人員要注意信息的交流與溝通,避免出現矛盾和摩擦。
(二)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為推動臨空經濟區的進步和發展,地方政府要從多個角度下手實施幫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資金投入支持機場運輸業的發展,讓航空運輸成為臨空產業的推動力,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盡管如此,也不能一味的將發展戰略放在物質建設上,同樣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否則該區域的發展也會受限,最終淪落為一般的經濟開發區。為此,要盡快行動起來,加緊申報審批進程,盡快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定時期內投入使用,盡可能的實現2025年吞吐四千萬人次的目標;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區域內的物流發展,大力發展國際貨運,將該區域內的物流園加入到省“十三五”規劃中;為推動臨空經濟區全面發展,政府要有意識的對部分航班航線進行補貼,在保證完成國內飛行任務的基礎上開通盡量多的國際航班,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架起航空交流渠道;另外,政府要以實際行動吸引外地航空公司來此投資,目前只有四家航空公司在這里駐扎了下來,而且規模并不大;地方政府還要對區域內發展現狀有所了解,知道機場的發展和進步空間在哪里,支持機場開通更多航線;抓緊申報工作,力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批綜合保稅區并投入建設。
(三)重點扶植臨空主導產業和重點園區的建設。
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南明區、龍里縣作為中心區域,充分利用貴州、貴陽的地理優勢,選擇性的有限發展部分產業。例如,要發展與航空密切相關的產業,可以借助貴航集團、貴航工業公司等企業,以及區域內的幾大機場,這是潛力比較大的一種選擇;此外,還可以依靠區域內的第四代綠色產業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充分利用貴州的地理優勢,開發旅游資源,以拓展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將這里發展成西南地區甚至西部地區的旅游大地;借助多彩貴州城等項目發展文化旅游業;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發展重點放在養老、醫療等產業上,形成與臨空經濟發展相配套的發展體系,充分將貴州的自然資源與人文歷史資源利用起來。與此同時,為避免區域內發展混亂,減輕同質化競爭壓力,地方政府要做出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各個區域內的發展功能,形成互不干擾的發展格局。
(四)完善配套服務體系。
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具有全局意識,以發展服務業為根本目標,不斷提升區域內的服務水平和商業運作水平,吸引并留住消費者。為此需要做出整體把握,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建成全面高端的一條龍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穩定優秀的發展環境,以推動區域經濟更好的發展。
(五)優化區域發展環境。
這里的發展環境包括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貴州地處旅游大地,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走高端旅游、休閑度假的道路,為此可以請專業人士進行規劃,打造高水平的度假園區;可憑借區域內的魚梁河申報國家濕地公園;可依托區域內大面積的森林操場,建設生態旅游城;至于人文環境,則要吸取周邊區域的先進經驗,圍繞該產業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建立高水平的科研組織,引進并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發展、學習、科研的一體化。
(六)加強宣傳和推廣。
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和推廣,加強與各個部門、機構、先進經濟區、企業、科研所等之間的交流溝通,爭取更多的合作機會,大力推廣臨空經濟區的產業發展,提高競爭優勢,吸引企業來此投資,為區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1]曹允春.談臨空經濟區的建立和發展[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 1999年第17卷第3期.
[2]王曉川.國際航空港近鄰區域發展分析與借鑒[J].城市規劃會刊.2013, (3).
[3]李曉江編譯.空港地區經濟發展特征[J].國外城市規劃.2011,(2).
羅小梅,女(1990-3)。民族:漢。籍貫:貴州貴陽。學歷:碩士。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V2-9]
:A
:1671-864X(2015)01-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