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林
【摘 要】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生活性較強的學科,強調對學生在思想態度、心理發展上的多向教育。在傳統初中政治課堂上,由于忽視了教學的生活化、實踐化,對提高教學水平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對此,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從生活案例的引入、生活模擬的開展、生活實踐的推行等多個角度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進行了具體、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思想品德;生活化;實踐化;蘇教版
初中生處于思想觀念、心理態度成形的關鍵時期,通過針對性、高效性的政治教育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正義感、責任感,促成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同時,政治并非是一門構建于高閣之上的課程,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打開教學的大門,從生活的角度拉近政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教學的高效化。
一、引入生活案例,促進政治教學生動化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諸多理論以及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之中的,上升為理論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單調性,容易阻礙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點。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應該積極促進理論的還原,即引入生活案例來說理,促使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理論的認識,從而自己進行總結與歸納。對此,教師首先應該積極引入創新性的教學觀念,主動從生活中找到各種不同的素材;另外,對生活案例的挖掘也不應該憑空想象,而是結合具體的政治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專項性,避免產生政治知識點在理解上的誤區。最后,生活案例的引入還需要從學生的身邊入手,即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政治是圍繞于自己身邊的,從而產生一種親切感、熟悉感。
以蘇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善于交往》的教學為例,在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態度,全面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水平。在本章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我就以引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與他人交流的案例,讓同學們根據案例對主人公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讓其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提出解決的具體方案,從而在案例交流的過程中自發性、主動性地認識到人際交往、尊重他人的關鍵,改善自己日常在生活中的態度與行為。
二、推行生活模擬,促進政治教學體驗化
在傳統政治課堂上,知識的傳輸往往是單向性的,即“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雖然目前存在部分教師能夠積極引入生活案例,加深學生對政治教學的思考;但是仍未將教學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依然強調學生的被動聽講,未從生活化角度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途徑與機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走到講臺上,自己模擬生活案例,講述個人感知,從個人體驗入手進一步提高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整體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科學性、合理性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準確認識到自身的行為、積極改進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不足,靈活地加強對學生行為舉止的規范與約束。
以八年級上冊《人不能選擇父母》的教學為例,在開展這節課程之前,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舉出生活中的案例,說說自己和父母的關系、父母為自己所做的、自己為父母所做的;隨后,我又創造了很多情境,主要包括當父母不同意自己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當父母自己在言行舉止上有所失誤等多個生活狀況,讓學生現場模擬、扮演父母和孩子,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找到正確處理關系的方式。最后,我再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分析:你的生活中會與家長產生哪些矛盾?面對家長的錯誤時,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觀念與態度?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同時還能在無形之中將本節課程教學的重點傳輸給學生,避免陳詞濫調產生的逆反學習心理。
三、開拓生活實踐,促進政治教學高效化
要想打破教學課堂的局限,必須要鼓勵學生帶著政治知識走入自己的生活中,從實踐中加深對自己所學、所感的深入思考,保證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形成正確的態度與認識。對此,教師必須要敢于放手,即讓學生自己去生活中發掘思想道德,自己去辨別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同時,教師必須敢于突破,即將思想品德教學看作是一種動態性的教育,充分融入活力于其中,從而及時跟進學生在思想品德上的發展;最后,教師還需要敢于實踐,即將思想品德的生活化與實踐化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到實踐中出真知,從多個角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蘇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面對誘惑 學會說“不”》的教學中,我在課后組織了一次別具一格的小組活動,讓學生自己結合所學,在課下找到生活中的那些誘惑;在我的引導下,班級小組成員通過訪問調查、實地調查以及個人體驗等多種方式將誘惑總結為:網絡、小說、煙酒等多種類型;同時,我又布置學生理性分析這些誘惑產生的原因,讓學生自己去找到拒絕誘惑的方式。在這種實踐性的活動中,學生們紛紛形成了自主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另外,學生還從多個角度入手,提高了對誘惑的準確認識,為形成正確的態度、觀念開拓了多樣化的途徑。
總而言之,從生活入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總體水平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個人感知、有利于補足現有政治教學方式的缺陷,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點的深入認識,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行素質教育奠定穩定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提高對政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視程度,敢于打破固有課堂的局限,為教學融入更多新鮮的元素。
【參考文獻】
[1]錢美亞.“就地取材”——談讓思想品德課堂更貼近學生生活[J].才智,2015.19:29-30
[2]甘維青.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39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