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人才能否滿足行業企業的需要。造成中國的軟件行業“軟件藍領”持續“人才缺口”的核心因素就是教育的主要課程內容不是企業急需的軟件應用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沒有完全按軟件開發的真實過程進行,教學環境,缺乏軟件企業的氛圍。本文通過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探討了培養準軟件藍領人才的途徑。
關鍵詞:人才培養;項目教學;職業標準;教學質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4.217
人才培養指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是促進人類生命個體的職業行動能力發展,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時,則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主要的是對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途徑進行合理的調整,使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途徑更好地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相協調,從而使人才培養更好地符合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軟件類專業人才就是以程序員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完成軟件藍領人才的培養。
1 緊跟市場用人需求,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針對軟件外包專業人才存在的與工作崗位不適應問題,在針對軟件行業內的典型企業、畢業生、同類院校軟件類專業等調研的基礎上,同時參考計算機程序員國家職業標準,結合軟件技術以展的新趨勢,根據程序員的工作崗位及搭建開發環境、設計程序模塊流程圖、編寫代碼、調試程序、提交程序文檔等主要工作任務流程,與行業企業專家一道,分析專業面向崗位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目標,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同時,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及考核要求的“五化”。一是教學目標“崗位化”,就是以程序員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明確教學目標;二是教學內容“任務化”,就是將項目按功能模塊具體化為工作任務,并作為教學內容的基礎,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三是教學過程“職業化”,就是以程序員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按工作過程開展教學組織;四是教學環境“企業化”,就是校內仿真軟件企業工作環境,校外利用企業真實工作環境,讓學生能快速具有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四是能力考核“標準化”,就是按程序員崗位能力標準,注重能力形成的過程,通過訓練過程和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及職業能力的形成發展情況。
2 以項目為載體,實施三段遞進式教學與職業標準化技能考核改革
2.1 改革教學組織形式,實施三段式項目教學
根據多年對軟件外包專業學生的學情跟蹤和程序員崗位工作任務特征分析,程序編碼一種需要連續的邏輯連貫性,傳統的間斷式的上課方式,一天要同時上多門課程,有時由于繼續上門課的程序設計思考中,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不高。在教學上,仿真軟件企業工作環境,實行分段式教學改革,即將理論、實訓教學一體化,突出技能的培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融為一體,以項目為主線貫穿始終,以學生完成項目為教學目標,把完成項目所需的知識進行重新組合模塊化,以連續多周為一個教學周期,將整個專業學習時段分成幾段。在教學組織上,推行“學走式—行走式—學跑式”的三步遞進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學走式”,也就是項目教學第一階段,是一個技能積累的階段。借助項目的功能模塊,通過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主要講解模塊功能設計中需要準備的程序設計的語言基本語法、基本概念知識,以閱讀程序、編寫程序、調試程序、測試程序為周期,讓學生借助模塊功能的實現正確理解所學知識點,對編程過程形成比較清晰的認識,掌握編程各個環節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重在知識與技能的積累。
“行走式”,也就是項目教學的第二階段,是一個項目經驗積累的階段。
“學跑式”,也就是項目教學的第三階段,是一個綜合能力提升的階段。
2.2 強化項目訓練,增強工作質量意識
根據企業軟件藍領人才的能力要求,即必須能按軟件項目設計說明書熟練進行程序代碼編寫、調試的初級技術人員,能針對性地用程序編碼來解決工作實際問題。
規范編碼能力訓練方面,我們在軟件項目開發實訓中,模擬軟件企業的工作模式及要求,指導教師充當項目經理的角色,學生為項目組成員,按項目設計說明書的模塊進行分組,每組指定一個組長,按項目功能模塊難易程度合理分配開發任務,給出項目開發進度計劃,要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嚴格按項目設計說明書、項目進度計劃完成相應任務的編碼任務,小組組長每天按要求匯報工作進度,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規范編碼能力、相互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責任意識。
在軟件測試能力訓練方面,將軟件測試能力訓練融入到項目實訓過程中。
2.3 突出項目訓練過程管理,實行職業標準化的技能考核
技能訓練是達到學以致用的必經路徑,通過校企合作建設專業技能訓練標準,規定訓練任務及環境要求,明確考核辦法,使技能訓練有據可依,練什么,怎么練,練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要求,都有明確的標準,克服了技能訓的盲目性,有效提高了技能訓練的針對性。
在技能考核上,按軟件企業對入職人員的代碼編寫能力、Web頁面設計能力、數據庫設計能力等要求,與合作企業建立相應的專業核心技能庫,明確規定訓練方式、熟練程度及達到的要求進行標準化考核。標準化考核及訓練要求和訓練過程管理分別如表3、表4所示。
3 結語
改革以項目為載體的學校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吸取軟件企業元素,實現教學目標“崗位化”,教學內容“任務化”,教學過程“職業化”,教學環境“企業化”,能力考核“標準化”。解決了學生從學習環境向工作環境適應性的轉變,實現了學生從被動意識向責任意識的轉變,從技術實踐向工程實踐的職業能力的提升,達到人才培養途徑與培養目標的協調,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幼平,論軟件類專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之選擇[J].職業教育研究,2012(01).
[2]廖世蓉,王揚才,雍濤.高職軟件專業模塊化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04).
基金項目: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研究專項項目“校企合作辦學對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與管理的研究”(2013C2041107)
作者簡介:羅幼平(1972-),男,湖北團風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及教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