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海 劉偉 邵澤龍
摘 要:費縣核桃生產在山東省林果業發展中占據相當重要位置,其發展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建設和技術研發方面,經過十余年的努力,農民群眾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經驗,已取得了可觀的發展成果。但在推進核桃標準化進程中,同時也遇到一些問題,如核桃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核桃主產區郁閉園改造難度大、單位收益提升慢、群眾自發開展的土地流轉少、組織化生產水平較低等。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費縣實際,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僅供政府職能部門和農民合作組織及農民朋友參考,希望通過實現核桃品種化栽培,發展林下經濟及農業旅游經濟等措施,達到培育新型專業農民,發展農莊經濟,實現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對策;未來展望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6-0011-03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B
目前,費縣核桃栽培面積1.4萬hm2,主要分布在馬莊、費城、朱田等鄉鎮(街道)。核桃園投入少、易管理,深受山區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核桃產業已成為費縣南部青石山區農民土地增收的主要項目,同時也為改善自然生態、提高森林覆蓋率,建設宜居農村夯實了基礎。隨著國家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核桃產業項目的實施,呈現出政府投資與社會閑散資金共同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精品園建設有機結合,費縣核桃產業規模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優勢日趨明顯。2004年費縣榮獲“全國優質核桃產業十強縣(特別獎)”,2013年榮獲“中國核桃之鄉”榮譽稱號。
1 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1.1 發展規模
截止2014年底,全縣核桃栽培面積達到14 207 hm2,年產核桃971.4萬kg,年產值達1.7億元,按全縣農業人口75.9萬人計算,僅核桃一項農民人均增收224元。2 hm2以上規模大戶26戶,5 hm2以上規模大戶6戶;從事核桃組織化生產、技術研究開發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余家,其中志文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文江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費縣核桃生產領域發揮了領頭羊的示范作用;家庭農場26家,民間科研機構8家,依托核桃資源開發的農家樂60余家。
1.2 基礎設施建設
近些年,國家及省、市、縣對核桃產業發展累計投入資金達3億多元,投資方向側重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苗圃建設、苗木供應、核桃加工企業技改項目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建設園區蓄水池600余個,看護房200余間,供電架線超過80萬m,硬化生產路超過600 km,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
1.3 品牌化建設
全縣注冊的核桃品牌有“芍藥山”“沂豐”“鄪國春”,費縣多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核桃加工產品也已成功注冊品牌并獲得“三品”認證,其中蒙味齋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蒙味齋”核桃制品獲綠色食品認證,費縣蒙禾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蒙禾”牌核桃油獲有機食品認證,“芍藥山核桃”獲“中華名果”稱號并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性標志農產品”,“元豐核桃”在中國首屆核桃節中被評為優秀產品。
1.4 技術研發
圍繞核桃產業,果樹、林業相關職能部門和民間核桃研究機構積極開展核桃配套技術研發,先后有山東省果樹研究所主持在費縣實施的《核桃品種選育改良及豐產開發》榮獲2001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縣果業服務中心主持完成的《核桃良種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開發》榮獲2004年度臨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青石山區高檔核桃商品化生產技術研究》榮獲2008年度臨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魯果4號、5號優質核桃新品種示范與推廣》榮獲2012年度臨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費縣科學技術開發中心主持完成的《核桃良種優質豐產栽培技術大面積示范與推廣》榮獲2005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費縣文江核桃研究所參與完成的《早實豐產核桃沂蒙短枝選育配套技術及核桃油貯藏穩定性的研究與推廣》榮獲2014年度臨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核桃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承擔核桃科技項目實施的縣果樹研究所1家、果樹服務中心1家、民間核桃研究機構2家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余家。
2 核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核桃從業人員老齡化問題
南部青石山區農村直接從事核桃生產的農民大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員,長期從事核桃栽培的40歲以下農民已經很少見。從業人員的老齡化直接關系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特別在今天網絡發達的時代,大齡農民還不能很好地使用電腦、手機上網獲取農業生產信息。年輕農民外出務工,這主要的原因是農業收入還沒有真正成為農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外出務工收入在農村家庭收入所占比重較大。
2.2 單位收益提升問題
現在費縣成齡核桃園每667 m2產干核桃150 kg左右,每667 m2收益6 000元左右,純收入4 000元以上,略高于農作物種植收入。以發達國家美國核桃667 m2產200 kg和我國新疆建設兵團產180 kg為參照,費縣核桃單位面積產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主要依靠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的推廣,以及合理地修剪等管理措施的應用。
2.3 核桃品種化栽培問題
實現不了核桃品種化栽培,就會直接影響核桃品牌化持續發展,費縣核桃的市場知名度、影響力就會打折,單位面積收益就很難有大幅度提升。目前雖然篩選出一部分適宜本縣發展的優良品種,改劣換優工作也一直進行,但與全面實現品種化栽培還有一定的距離。
2.4 組織化生產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收入呈現多元化,有更多的年輕農民走出農村,從事非農產業,家里的農田主要依靠季節性返鄉收種,甚至留給家中老人看管,農業收入不再成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費縣核桃產業面臨同樣的發展難題,農民合作組織更多的只是從生產和銷售環節約束規范核桃生產,土地流轉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農民的發展。如費縣馬莊鎮有很多核桃專業村農民反映,先前在各戶責任田上零星栽植的核桃,現在管理上存在很多現實問題,比如郁閉園間伐改造、過早采收等,直接影響了精品核桃園建設、核桃品質提升等。
2.5 核桃產業鏈延伸問題
核桃加工企業的發展與核桃栽培規模、產量息息相關,能否滿足企業原料供應,以及企業運營成本估算,從事核桃加工的相關企業既要有錢賺,還要讓提供原料的從事第一生產的農民有比較穩定的收入,核桃產業鏈條才有可能得以延伸發展?,F在開發的核桃油、核桃煎餅等農業旅游產品深受游客歡迎,但也存在核桃相關產品不夠豐富的實際問題,圍繞核桃枝葉研究開發中藥材還是空白,圍繞核桃木開展雕刻、茶具、家具的研究開發不夠,圍繞發展文玩核桃開發旅游文化的研發不夠等。
3 費縣現代核桃產業發展對策及未來展望
3.1 積極推進核桃標準化栽培
標準化栽培的第一任務是實現種植的品種化,經過多年栽培觀察,強特勒、香玲、元豐、岱香等優良核桃品種在費縣具有較好的適應性,豐產,抗病,早期效益高,深受當地果農歡迎。
果樹、林業相關職能部門,應積極籌建核桃種質資源圃,加大優良品種苗木繁育、嫁接改良等工作的開展,并認真建設核桃精品園。力爭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科學修剪、灌溉均達到90%以上,完善栽培措施,推行標準化操作規程,充分展現費縣核桃優良品種特有的品質。
3.2 大力推進核桃半機械化生產
目前,全縣核桃機械化脫青皮已經小有規模,機械化施肥、灌溉、病蟲防治也已成為現實,唯獨機械化采收還處在起步階段。大力推進半機械化、省力化栽培技術措施,向農民積極推介小型農業機械,為小規模化家庭生產提供可能,積極培育核桃農莊經濟,向專業化核桃生產邁進。
3.3 認真加強核桃品牌化建設
隨著市場農業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性要求愈來愈嚴,產品追溯制度的建立,在逐步要求農業實施品牌化發展。消費者會更加依賴、相信品牌,品牌核桃會更加有市場。堅持農民合作組織為主體,政府參與宣傳,農戶參與實施的核桃品牌化戰略,認真打造魯南優質核桃生產基地。
3.4 大力開展現代新型農民培育
社會的發展,需要知識的不斷更新。現代農業發展,亟需培育現代新型農民,特別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相結合推進病蟲綜合預防上,需要生產者科學把握病蟲發生規律;在豐產技術綜合配套使用上,需要環環相扣,來滿足核桃生長環節需求;在市場銷售上,既要瞄準高端市場,又要滿足一般需求;在信息了解上,既要看縣內縣外,又要看網上網下。所以當前農村從業人員的培訓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3.5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豐富農民收入
農民責任田大多人均667 m2多一點,核桃專業村全部為核桃園,按戶均3口人計算,才0.2 hm2核桃園,年收入也就1.5萬元左右。這對于年輕農民來說,遠遠不能滿足生活需要,如果利用這0.2 hm2核桃園發展木耳等菌類栽培、雞鴨鵝畜禽養殖及鴿子、蝎子和鹿等特色養殖,或者林下手工藝品加工等,就會成為一塊很大的收入,當然前提是這0.2 hm2責任田要集中在一起。
3.6 積極培植核桃專業合作組織
充分利用民間資金,壯大農民合作組織,鼓勵農民生產自助。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土地流轉,培植規模大戶。相關業務職能部門加強農民合作組織的技術指導、信息化建設等服務工作,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苗木繁育銷售、物資供應、核桃產品銷售等方面為當地農民提供及時便捷服務。
3.7 積極扶持核桃加工企業技改項目
依托蒙味齋特色食品有限公司、蒙禾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及沂蒙山小調特色食品有限公司不斷加強企業技改項目建設,開發核桃油、核桃粉、核桃糕、核桃露、核桃餅等產品,不斷延伸核桃產業鏈條,增加核桃產業附加值,積極打造核桃加工品牌,加大宣傳力度,為企業創造更大利潤空間。
3.8 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旅游經濟
在核桃園區公路沿線,科學布置農家樂,為吃住游提供方便;圍繞自駕游,科學設計進出線路,為周末游、假日游開啟綠燈;堅持舉辦核桃采摘節,借助網絡、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費縣核桃,把核桃采摘園與休閑趣味園有機結合,讓休閑農業發展在核桃園區有所體現。建設核桃產品文化展示一條街,開展地域文化介紹、歷史人物典故、核桃品種推介、文玩核桃鑒賞、核桃加工產品展示、農事操作流程、產品加工流程等農業種植文化和企業加工文化展示,把費縣發展核桃產業的建設成果展現在游客眼前,增強游客對費縣核桃產業的了解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