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獨立學院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對策研究
劉曉燕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詳盡掌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并通過有效途徑加以正確引導,對提高大學生個人素質,促進高校課堂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結合獨立學院自身特點,以河北省三所獨立學院800名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從閱讀動機、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讀量、閱讀效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調研,并深入分析原因,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獨立學院;課外閱讀;現狀;對策
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客觀反映學生學習發展潛力的重要方面,引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個人素質,促進課堂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獨立學院在第三批次錄取,較一本、二本學生存在學習動力不足、主動性不高、學習習慣有待改善等問題,詳盡的掌握學生課外時間的學習情況,通過有效途徑激發和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對加強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辦學質量有很大促進作用。
課題組以河北省三所獨立學院大學生為研究樣本,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800份,收回有效問卷736份,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閱讀動機、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讀量、閱讀效果等進行了詳細調查。通過調研分析,目前獨立學院大學生課外閱讀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閱讀動機理性化、功利化
調查顯示:大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動機為拓寬知識面、增長見識的占40.8%,興趣愛好的占22.5%,提高專業技能的占16.3%,休閑娛樂的占15.4%,其他占5%。可見,為拓寬知識面、增長見識、興趣愛好和提高專業技能的占79.6%,表明大學生課外閱讀的動機很明確,呈現理性化,主流是積極健康的,大家能普遍認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自身成長和全面成才的重要性,但同時經過調研發現由于就業和升學的壓力,課外閱讀相關專業學習書籍主要是為了各類考證復習,這說明大學生課外閱讀帶有較大的功利化傾向。
(二)閱讀內容豐富化、多樣化
大學生課外閱讀的類型多樣、內容豐富,從題材上文經史哲類、休閑娛樂類、勵志類、自身專業書籍類所占比例都比較高,均在30%以上。但經過調研發現,大學生閱讀面雖然廣,但大多偏重于休閑消遣和工具類,缺少圍繞課程學習展開閱讀這樣一條主線。調查顯示, 認為課外閱讀對專業學習有很大促進作用的占36.7%,有一定促進作用的占21.2%,認為二者沒關系的占28%,有些矛盾沖突的占13%,有很大矛盾沖突的占1.1%。這說明課外閱讀與專業學習有很大關系,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沒有考慮到知識結構與專業內涵,缺乏成系統的科學的閱讀計劃,無序性、隨意性較大。
(三)閱讀方式現代化、數字化
在閱讀方式方面,紙質書刊閱讀占51.7%,手機移動閱讀占22.6%,電腦網絡閱讀占22.5%,電視閱讀占3.2%。調查結果表明,傳統的紙質書刊閱讀仍是大學生最主要的閱讀途徑,但現代化的數字移動閱讀和網絡閱讀比例在逐年加大,越來越成為大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途徑。同時,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方式認識和行為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雖然大部分學生認同傳統的閱讀方式,但在現實生活中數字移動閱讀和網絡閱讀卻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四)閱讀時間較短、效果關注度低
閱讀時間的長短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對閱讀的重視程度。調查顯示,大學生課外時間分配為上網36.1%、讀課外書21.9%、體育鍛煉19.3%、娛樂消遣10.6%、其他12.1%。
每天課外閱讀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所占比例僅為15..8%,1-2小時所占比例最大,為48..2%。可見,大學生較高中生雖然課外時間充裕許多,但用于閱讀的時間相對較少。另外,從閱讀效果關注度方面調查顯示,對閱讀效果高度關注的占5.6%,一般關注的占59.6%,不關注的占28%,沒想過的占6.8%。可見,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閱讀程度不深、淺閱讀現象嚴重,對閱讀效果沒有給予高度關注。
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既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面的影響。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外部環境因素
1.數字化、信息化對大學生成長環境和思想觀念的沖擊,使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方式和行為習慣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的紙質書籍閱讀方式弱化,網絡媒體數字化閱讀越來越成為大學生閱讀的重要渠道。另外,龐大的魚龍混雜的信息流很容易使人迷失,造成知識篩選困難,使得大學生更多選擇網絡快讀,閱讀行為變得越來越功利化、快餐化、浮淺化。
2.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大學生的閱讀傾向單一化、工具化。高等教育大眾化、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產業結構不夠匹配等累計矛盾點,使得大學生就業前景堪憂。為增加就業籌碼,四六級考試、雅思托福考試以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充斥校園,導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變得功利化、工具化。
3.高校的導讀機制和讀書學習氛圍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大學生的閱讀內容、閱讀時間和閱讀效果。目前,高校大多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上,教師很少在課堂之外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在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上指導的也很少,圖書館也鮮有科學完善的導讀機制,校園缺少濃郁的閱讀氛圍。
(二)內部環境因素
大學生自身閱讀的價值意識、方式方法、時間觀念等是影響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因。目前,大學生大多對課外閱讀的價值認識不到位,更多把課外閱讀作為應付考試和消遣娛樂的方式,而沒有真正意識到課外閱讀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方式。在閱讀方式方法上,也較為單一,很少根據閱讀內容和需求靈活選擇精讀、略讀、快讀不同的閱讀方法。在課余時間掌控上,經常被各種課外活動、社團活動、休閑娛樂活動搶占,沒有協調好閱讀與其他課外活動的比例關系,致使閱讀時間沒有得到充分保障。
(一)建立科學的導讀機制。充分發揮高校的教育職能優勢,通過課堂指導、圖書館引導、專家輔導、專題講座、讀書協會、文藝沙龍等多渠道,建立全方位導讀機制,根據學生不同年級、不同心理、不同需求特征,編制相對應的導讀目錄,加強對大學生學習方法和閱讀內容的引導,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使大學生在廣泛而高質量的閱讀中夯實知識基礎、拓展知識視野、拓寬專業方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二)加強課外學習的組織和輔導。當代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休閑性、實用主義色彩比較突出,可通過讀書會、好書推薦、演講比賽、讀書沙龍、編寫讀書簡報、微信平臺等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有目的的組織推薦文學經典、管理知識系列、歷史知識系列等系統的讀書目錄,培養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指導學生提高閱讀品味,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輔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增強讀書質量。
(三)從大學生自身方面,要提高閱讀意識。首先應認識到課外閱讀對于個人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要明確自身所肩負的使命,樹立正確且長遠的理想,確定高尚的課外閱讀目的;要有分辨是非優劣的能力,積極主動選擇高尚有品位的作品,自覺提高主動閱讀的興趣,增加閱讀數量和時間,把閱讀作為人生的必修課;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協調好閱讀與其他事務之間的關系,養成定向、定期、定時閱讀的良好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根據閱讀內容采取靈活的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避免總在淺閱讀。
[1]劉靜 鄭敏 陳明靜 李爾.大學生閱讀缺失及其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3.12.
[2]王舟.當代大學生閱讀特征與知識素養構成分析 [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4]韓艷微.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研與思考.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12.
G648
:A
:1671-864X(2015)09-0088-02
劉曉燕,女,1978年12月出生,河北平山縣人,河北大學教育學專業,碩士,講師,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組織人事部主任。
本文為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第三批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獨立學院大學生課外讀書與人才培養質量關系調查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JX2013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