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21-02
一次美術課上,我請孩子們畫線描畫,我做了示范,提出作畫要求后,孩子們開始作畫了。在觀察孩子們作畫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的興致并不高,畫出的作品畫面不是太空就是太亂,我正泄氣著,只聽牛牛對我說:“葉老師,我不想畫線描畫,我能畫彩筆畫嗎?”話音剛落,又聽見了幾聲附和:“我也要畫彩筆畫,我也要畫彩筆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經過一番反思后,我漸漸意識到問題所在:一方面由于線描畫使用工具單一,以勾線筆為主;構圖以線條為主,點、面為輔;顏色以黑白裝飾為主,其特點與孩子喜歡鮮艷色彩的個性相矛盾,加上畢竟還是中班的孩子,接觸線描畫時間不長,在線條結合及畫面布局等技能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孩子自然信心不足,不敢輕易下筆。另一方面,孩子還沒掌握線描畫技巧,由于過于心急,沒有仔細觀察物體,導致畫面上的線條不是太空就是太亂,久而久之,孩子便對線描畫失去了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孩子對線描畫的興趣,切實有效地提高繪畫技能,我陷入了沉思!
幾天后的早上,我如往常一樣站在教室門口接待早入園的孩子,只見思聿小朋友手里拿著一本繪本興奮地向我奔跑過來,嘴里說著:“葉老師,你看!這是我媽媽昨天給我買的新書,可好看啦!” “葉老師,葉老師,這本書里的蜘蛛可真能干啦!它會吐絲織網呢!” 一本封面滿是可愛線條組合的畫面出現在我眼前。看著這本可愛的繪本我突然有了主意:一直以來,童話書中的小蜘蛛都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形象,而此繪本所講述的故事情節又正好將蜘蛛織結成網的整個過程表現得一覽無余。我何不直接拿來作為幼兒學習線描的素材,況且線描畫的布局和線條的運用都對孩子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呢?
第二天,我拿著《忙碌的蜘蛛》繪本興奮地來到教室,想讓孩子們用線條來表現故事中“小蜘蛛織網”的情節,并試圖借助故事情節降低他們畫線描畫時的枯燥感。活動一開始,我將繪本翻拍制作成PPT課件放給他們觀看,孩子們很快就被PPT中的小蜘蛛吸引,“小蜘蛛吐出一根長長的絲,像線一樣,好像要開始織網了”“小蜘蛛在吐絲織網”……根據PPT的顯示,我一邊解釋一邊示范畫線條,畫面上出現了一條條直直的線。我問道:“這下,小蜘蛛會吐出怎樣的絲呢?小蜘蛛的網都有些什么樣的線條,蜘蛛結網形狀都是一樣的嗎?吐絲織網是從中間開始還是從外面開始的?”接著就是孩子們自由作畫,活動開始時幼兒興趣很濃厚,但由于繪本畫面本身沒有變化出豐富多樣的裝飾圖案的線條,在對孩子繪畫技能上并沒多大幫助。不一會兒,他們的作品上就布滿了一條條放射狀的直線和密密麻麻的圓圈,看起來很凌亂,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活動目標。我便著手對繪本畫面進行了刪選和適當加工。首先,圍繞本次美術活動的教學目標:將多個線條進行創造性地組合,變化出豐富多樣的裝飾圖案,線條布局合理,我挑選了故事情節與美術活動相符合的畫面,把小蜘蛛吐直絲、繞圈織吐絲的畫面做成了動畫,以幫助孩子更直觀地掌握布局和繪畫方法。同時,針對孩子們在以往作品中出現的線條繁多凌亂的情況,我利用電腦軟件中的繪圖工具將多余的線條去除,加上了小蜘蛛吐絲過程的動態畫面,經過處理,小蜘蛛剛開始織網的時候畫面上僅呈現4~5條直直的線,做好這些調整后,我再一次將修改過的小蜘蛛PPT動畫畫面放給孩子們觀看,PPT上動態畫面立刻將線條的走向清晰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咦!小蜘蛛吐的絲是從哪里開始吐的呢?它吐了幾條絲呢?都是什么形狀的絲呢?”“老師,小蜘蛛吐了5條直直的絲,絲是從中間開始吐的,是粗細組合的絲網、掛水珠的絲網、規律圖形排列的絲網。”“那你們覺得小蜘蛛吐的絲和你們畫的是不是一樣呢?”“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呢?”“我畫的直線太多了”端端說;“我把蜘蛛吐的絲畫成了一團”文文說;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
這時,我又一次以“天黑了”的故事情節,引出小蜘蛛織好的網,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創造力,并培養孩子的畫面布局能力,我把蜘蛛網上裝飾的豐富多樣的圖案線條的畫面制作成動畫PPT,并配上聲音效果,小蜘蛛可愛而清脆的聲音讓孩子們睜大了雙眼,隨著動畫中的小蜘蛛找食時遇到蚊子避讓時走出的星形,為逃避蜈蚣而走出的螺旋形等畫面一覽無余地出現在孩子面前,我隨即根據畫面出現的情況問孩子們:“咦!你們看這次小蜘蛛吐的絲又是怎么樣的呢?”“小蜘蛛這次吐的絲好漂亮,有螺旋形的絲”天天說;“還吐了星形和花形的絲”奧宇說;“那么你們再仔細看看這些形狀的絲都是織在哪里的呢?”“在直線和直線之間織的”“排隊織的”。最后,為了讓幼兒的表現豐富而多樣化,我還增加了以孩子們最喜歡的恐龍造型裝飾范畫和孩子們熟悉的樹葉造型的范畫,供他們欣賞。當孩子們再次看到小蜘蛛織網的圖片時,我再次引導孩子們觀察“小蜘蛛吐的絲是怎樣的”,同時出示半成品,在“小蜘蛛吐絲”的故事情節中進行示范,“小蜘蛛吐出直直長長的絲,有的往上,有的往下”等。緊接著我又引發他們思考:“如果你是小蜘蛛,你還會吐出怎樣的絲?”孩子們聯系生活將自己想到的線條都畫在了紙上。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再次啟發孩子們想象:“小蜘蛛是如何運用吐出來的絲織網的?”隨后又利用電子白板向孩子們示范畫圓圈,表示小蜘蛛先織了一圈網,引導他們在電子白板上進行徒手練習,并對畫面的布局進行有意識的引導。這個環節結束后,我用“天黑了”的情節再次引導幼兒觀察范例——完成的蜘蛛網,“找找剛剛自己吐的絲在哪里?”并緊緊扣住“蜘蛛吐絲和織網”提問,如“這里的網是用什么絲織的?它們是怎樣織在一起的?是怎樣排隊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我隨機通過多媒體播放起八音盒的音樂,此時,孩子們伴著音樂沉浸在“小蜘蛛織網”的故事情節中安靜、專注地開始畫畫。而PPT中的“蜘蛛網”范例則循環播放,為幼兒營造了繪畫的氣氛。
這節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給孩子帶來的魅力,也讓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PPT課件中演繹的各種場景畫面帶給了孩子們更為直觀、更益于孩子們接受布局和簡單的想象組合。此外,挖掘繪本資源,巧妙合理地運用繪本,并大膽地進行“處理”和“再加工”并圍繞活動的目標和重難點進行篩選、處理等,讓繪本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教育作用,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