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楊
摘 要 大學語文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目前高校英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諸多問題。要充分認識到大學語文對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意義。改善原有的教學方式對做好英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 英語專業 大學語文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24-02
大學英語是當今中國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課程。對英語專業而言,大學語文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因此,認真分析英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和改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英語專業大學語文教學的問題
大學語文教學在英語專業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高校英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師生的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大學語文是英語專業的必修課之一,但有大量學生認識不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據筆者了解,有不少學生對大學語文課程有如下心理:1. 作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一直在用中文,何況在小學和中學時已經學過語文,大學里再學習語文是多此一舉;2. 大學語文學了沒什么意義,跟專業聯系不大;3. 大學語文學起來枯燥乏味,是在浪費時間。因此,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對大學語文非常冷淡,上課不愿聽講,課后不愿復習,更談不上多讀經典作品擴大知識面和提高人文素養。
與此同時,一些大學語文課的任課教師也沒認識到這門課程的意義,上這么課程僅僅是是為了應付教學大綱的要求。有些任課教師對該課程的認識局限于讓學生多認點字、會寫最簡單的應用文上,沒有看到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任務素養方面的意義。
(二)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許多大學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上課時照本宣科、“滿堂灌”等現象比較普遍。這嚴重的影響了教學質量,從而挫傷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與專業聯系不緊密
由于大學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是中文專業科班出身,對英語專業的要求和特點不夠熟悉,所以無法使學生感受和認識到該課程與專業的密切聯系。按道理而言,外語專業的學生本應該對語文課程應該很感興趣,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因此,大學語文在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方面并沒起到應有的作用。
由于上述原因,英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很不理想。據筆者了解,許多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一些常識性的知識都不了解。筆者還發現很多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連寫請假條、申請書等常見的應用文都時常格式混亂、錯字連篇、語病不斷。
二、對改進高校英語專業大學語文教學的思考
要真正解決高校英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的問題,就必須認真對待,采取相應措施。對此,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充分認識到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性
要提高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首先必須要端正認識。只有教師認識到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學語文的重要性,才談得上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高校學生而言,大學語文課程在培養人文素質、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提升道德品德、提高寫作和交際能力等方面都有較大的作用。對于這些意義,很多教師和學者都有論述并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本文不再贅言。另外,對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該課程至少還有以下重要作用:
1. 大學語文有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隨著國際交流的擴大,社會需要的英語專業人才不是僅僅懂英語的人,而是思維科學、心理健康、知識面廣博、綜合能力強,并能熟練運用英語的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在學好英語專業課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大學語文課程提高漢語言文學和文化的水平,推動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從而擴展發展空間(例如向中高級翻譯、對外漢語等方面發展)。
2. 大學語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推動學生的外語學習。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要想學好語言,就必須有較強的文化意識。而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到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對外語學習大有好處。
3. 大學語文有助于翻譯等專業課程的學習。由于翻譯涉及到中外兩種語言的轉化,所以一個人的翻譯水平與其漢語言文學水平息息相關,而不僅僅是既懂漢語又懂外語再借助詞典就可以把翻譯搞好。而由于漢語言文學水平的不足,目前許多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水平偏低,經常在英譯漢時出現“英語讀得懂,但根本不知如何用漢語來表達”或在漢譯英時出現“原文都沒理解透”的情況。而大學語文正是為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契機。通過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生的語言感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從而對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有較大的幫助。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除了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外,還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班級討論、觀看相關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在課堂講授時,教師不要單單照本宣科,而是要注意積極引導學生體驗、品味和鑒賞,對于優美或者有思想性的段落、篇章,可以指導學生課堂朗誦或者課后背誦。同時,應該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和查閱相關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三)兼顧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語文課程本身就是工具性及人文性的統一。而語文教學過程正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互相滲透和促進的過程,因此兩者皆不可偏廢。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除了狠抓最基礎的語言文字訓練外,還應更多的講授語文在實際運用方面的知識。例如,應用文寫作、常見的公文的寫作、公開演講的方法和技巧等都應成為必要的教學內容,而且教師在講授后還應要求學生實際練習,最后教師予以點評和指導。對于這些內容的教學,如果能和近年的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等重要考試中的相關試題結合起來則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對今后學生的就業有幫助。另一方面,應通過大學語文教學活動(例如名著名篇欣賞、文化背景介紹等)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
(四)立足教材,但不能受制于教材
大學語文教學立足于教材是必要的,畢竟教材所選文章大多數都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或者思想性和文學性。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不能按部就班的完全按教材進行。例如有些教材所選的部分文章過于簡單;有些教材所選的部分文章過于專業化;有些教材過于偏重古代作品而忽略了近現代作品;有些教材缺少必要的應用文寫作練習。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增刪取舍。對于一些內容,可以讓學生以課后自學為主,教師只在課堂上作必要的提示而不必詳講;對于一些教學需要而教材上沒有或者不足的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材料并指導學生課后查詢相關資料。
(五)與英語專業緊密結合
在教學中,應突出英語專業的特點,把大學語文和英語專業緊密結合起來。例如,對于一些名篇節選可以給出經典的英文翻譯讓學生賞析,讓學生在體味名篇的同時又能提高相應的英語水平;在講授課文時可結合具體作品和現象,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這樣既可以開拓學生知識面又可體現本專業特色。當然,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有扎實的英漢雙語功底和較為豐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識。筆者認為英語專業自己應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大學語文教師以適應本專業的需要。
當然,要想真正的改進英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關鍵在于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和總結,使大學語文在英語專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培養合格的英語專業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高雅潔,郝春生.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7,(8):122—123.
[2]汪亞明.大學語文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王步高.大學語文[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