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志勇(云浮市云城區河口中學廣東云浮527300)
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的研究
□巢志勇(云浮市云城區河口中學廣東云浮527300)
從以往的文獻資料來看,我國對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時間較晚,研究的深度也不足,但是由于新課程以及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體育教學,其中有大多數人對于體育設施較為落后的農村體育教學尤其關注,尤其是近幾年來社會大眾尤其關注學生身體素質,使體育研究一度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目前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和研究方面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體育被忽視、邊緣化、設施設備不足、師資不足、投入少、研究隊伍少、起步晚、教學質量差等。針對農村體育方面較為嚴峻的現狀,本文就主要就農村學校體育研究進行分析,再根據當前農村體育研究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的體育研究做出展望,以期能夠為未來我國對農村學校體育研究提供一定經驗。
農村體育研究問題展望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具2014年的統計資料來看占總人口的46%,也就是說我國13億多人口有接近一半是農村人口。所以提高農村人口的身體素質對于我國社會和諧發展來說尤為重要,而身體素質的培養需要從農村的體育教育抓起,加強農村體育教育,提高農村人口身體素質,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但是因為歷史上遺留的各種原因,農村的各項發展都和城市有巨大的差距,其中的體育教育和研究也不例外,遠遠的落后于城市。從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領導人就不斷的提出加強農村建設的政治理念,提出或者調整了多項國家重大決策,其中的“三農”問題和農村教育問題一直是國家強調的重點,國家在政策上做出重大的調整給農村學校的體育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總結當前農村學校的研究現狀,找出研究的問題,展望未來的方向,是開展農村學校體育新研究的重點。
1.1、研究的起步晚
雖然很多研究學者對于城市學校體育研究較多,研究的時間也較早,但是對于農村學校的研究起步就相對晚很多,以下作者就對以往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發表的論文數量資料進行收集,得到以下的變化圖:

圖1 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論文發表隨年代變化圖

圖2 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論文隨年份變化圖
從上兩圖可以看出,在60年代前,根本沒有人關注農村學校體育,也就是說在新中國新成立后的10多年沒有任何一篇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60年代10年間也僅有2篇總結經驗的文章出現,都很難說是研究性的論文,70年代也僅有3篇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文章,到了80年代,這方面發表的文章逐漸增多,我們也可以總結出,真正意義上人們對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起步于80年代,這和其它領域的研究相比明顯顯示出農村學校體育研究起步晚。
1.2、農村學校體育研究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從上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人越來越多,發表的論文也逐年上漲,尤其是近幾年,論文數量快速上升,就2000-2006年發表的論文就超過了90年代前發表論文的總和,可見農村學校體育研究已經成為了眾多學者關注的熱點,這主要是和國家對相關政策做出了巨大的調整引起的。
1.3、總體研究還有待深入
從農村教育在全國教育的地位來看,農村教育的地位極其低下,又從體育教育的角度來看,體育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地位又更加不如,所以總體來會所,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處于一個被嚴重忽視、嚴重邊緣化、嚴重畸形、投入和師資極其缺乏的境界,導致從事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隊伍嚴重不足,研究的深度不夠,研究的成果較少,研究的范圍較窄,研究的質量整體不高,這無疑給農村的體育教育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無法滿足當前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需求,所以目前對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研究人數,擴展研究的深度和范圍,以全新的研究成果來指導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
目前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兩類:一是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現狀調度類,二是農村學校體育研究類,以下就分別從這兩類進一步的進行分析:
2.1、農村學校體育現狀調查類
該類主要是針對某一農村學校體育展開全方位的調查研究,有的也僅對體育中的一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出當前農村學校體育的現狀和問題,再提出相對應的策略,這一類論文在發表的論文中占了絕大部分。典型的論文有杜偉在2008年發表的《農村學校體育的現狀和對策》,他對當時的某一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從師資、教學設施設備、人們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投入程度等方面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王芳在2007年發表的《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哲學反思》從哲學的角度對當時農村學校體育教育進行了分析,從哲學的角度提出當時的體育教育現狀不利于我國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龔建音在2005年對福建各省的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師薪酬和工作量、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師科研成果、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體育評價以及體育教師的再教育等進行了調查,從中找出問題或缺陷,并根據福建省當時的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看法等,從這些研究的成果來看,很多研究人員調查的內容和調查的結果大體都極其類似,得到的結果也較為接近,可以總結為農村學校體育建設科研成果不足,投入不足,環境差,師資不足等,和城市的差距極大,提出的建議大致為加強政策的落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師資的培訓,改善體育設施設備,改善教師待遇等。
2.2、農村學校體育研究類
研究類論文本文認為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研究,該類論文主要針對農村學校體育中的某一方面或是選擇某一角度進行深入的、全面的剖析,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了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鍛煉的情況、學校體育鍛煉設施設備、師資培訓、新課標的適應性、農村學校體育研究對社會的發展等,專門深入的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是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主要特點,但是目前這類研究的論文發表相對較少,占總發表的相關論文比例小,總體上研究深度還不足,還繼續進一步研究。這類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徐葉彤,她在2000-2002年期間對甘肅省的農村學校的學生體質情況進行了調查,重點收集了學校中的7-18歲學生的健康狀況表,并用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的結果顯示甘肅省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以及素質整體上出現下滑的趨勢,根據各個年齡段學生的身體狀況針對性的提出了調整教育制度,加強農村學校體育健康的宣傳工作以及重視農村學校體育研究工作的建議,馬有保和孫江等人在2003年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評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質量評估方法、內容、原則、權重等,在農村學校體育評估上提供理論指導。
通過上述的分析來看,本文可以大致的總結出當前農村學校體育研究存在的缺陷,首先是當前的農村學校體育研究正式起步是上個世紀80年代,起步較晚,并且處于嚴重邊緣化和嚴重忽視的境地,在研究的投入上尤其缺乏,研究的隊伍不足,研究范圍和深度都有待加強,研究的成果不多,質量有待提高等,這些缺陷的存在嚴重的制約了農村學校體育研究工作的開展,無法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工作做出指導作用;其次是目前的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的論文中,研究以現狀調查類為主,對深層次東西挖掘不足,僅僅描述了農村學校的體育教育條件差,和城市的差距大等,這些問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過多的描述意義不是很大,加上很多的研究學者從這個角度進行研究,得到的結果大致相同,提出的建議也較為一致,不具備代表性;再者是很多的研究文章中僅僅對某區域進行了研究,還很少有研究學者將全國作為研究對象;最后是研究方法上調查問卷居多,案例研究的較少,實驗的范圍也較小,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認為今后對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工作應當更加重視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根據目前的農村學校體育研究成果來看,今后的研究作者認為以下內容將會是研究的重點:農村學校體育政策的研究,農村學校體育管理制度的研究,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和我國素質教育的關系研究,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對于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新政策背景下的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農村學校學生體質研究,農村學校體育教育開展的途徑、方法、形式研究,少數民族農村體育研究等,在研究的方法上今后將應該會逐漸重視研究的實證性,研究的歷時性,研究的多角度和多學科配合性等。
本文主要對當前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通過對我國的論文發表量情況以及論文的研究內容進行收集,分析出目前我國關于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目前還存在著較大的缺陷,這些缺陷已經嚴重的制約了農村學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鑒于此,作者就針對這一問題提出自身的看法,期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應該更加深入的對農村學校體育進行挖掘和研究,重點關注農村學校體育研究對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的作用,農村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對于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新農村建設對于社會和諧發展的作用,真正的摸索出一條有利于農村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道路。
[1]焦衛賓,周登嵩.構建我國新農村體育服務體系中的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模式[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5).
[2]奚天明,周麗萍,田雨普等.農村學校體育的異化與理性規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3).
[3]王芳.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哲學反思[J].教育探索,2007, (11).
[4]羅仕貴,楊輝.社會排斥視角下農村學校體育貧困分析及其解決路徑[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7(8).
[5]杜偉.農村學校體育的現狀與對策——江蘇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的調查報告[J].體育與科學,2008,29(2).
[6]劉旻航,孫慶祝.農村學校體育:發展農村體育的必由之路[J].體育文化導刊,2004,(8).
[7]宋志偉.和諧社會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策略芻議[J].成人教育,2011,31(4).
[8]王靜,張燕中.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