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宋強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產生活不斷向網絡化發展,而現在會使用電腦操作的學生也越來越往低齡化方向發展,但是孩子學習電腦操作的知識大多是游戲的操作,對于電腦系統的操作知之甚少。初中信息課是學生計算機知識入門的基礎課程,主要教導學生計算機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系統程序的操作,比如,Excel圖表、PPT的制作等方面。針對現行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式,探討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基礎知識;教學方式;實效性
現代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已經延伸,不是只注重理論,而是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性操作學習,所以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自由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主要內容是在課堂上讓學生變成主導,老師變成輔導,讓學生有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探討課程內容,并且帶動身邊同學的積極性,促進共同發展。所以,現代信息技術課程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模式,是新課改下改變學生機械化學習方式的有效措施。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應用的意義
1.實踐性強
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其他學科的理論性強,所以,老師需要備課,總結歸納知識點,然后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但是,信息技術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部分時間需要學生自己操作,來鞏固自己學到的技能。
2.增強小組成員情感
很多學生只注重學習卻不注重人際交往,導致出現只會“讀死書”的現象,但是信息技術課程理論知識少,實際操作知識多,不一定成績好的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就強。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增強組內的凝聚力,并且同齡人之間很容易產生話題,通過讓成績好的學生教導成績差的學生如何有效地提升成績,讓信息技術實操扎實的學生幫助實操差的學生,形成一個平等的交流方式,而不會出現強制學習的現象,大大增強了同學間的情感,加強了人際交往能力。
3.減輕老師壓力
理論知識強的課程老師需要天天備課,熟悉理論內涵,但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操作性強,小組合作學習,類似現在較為熱門的“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前先觀看視頻,自己不懂的小組內互學,小組解決不了的老師再進行解答,形成“老師—學生—學生—老師”的良好互動,減輕了老師課堂的壓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組員間相互探討總結疑難點,一起詢問老師,也有效地解答了學生的疑問。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應用策略
1.人數和能力
小組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的團體,所以,一定要有完善的分配方式。一般學習小組依據課堂性質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組方式,像信息技術課需要電腦實操,根據計算機在教室中的分布特點,最好讓距離近的四到六名學生為一組,這樣方便交流溝通和互動,而且在小組工作中,不適合太多的人參與,四到六人是最好的比例。
除此之外,小組組員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分組需要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依據能力的高低平均將學生分開,致力于實現小組內學生成績有高有低,有互補性。而且小組成員的能力不均,使學生之間減少競爭,好的學生幫助差的學生,同時鞏固自己的知識,增強了同學間的合作性,也提升了能力。
2.激發學生講課
數學、物理等學科需要有很強的理論性,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地去學,但是,信息技術課程實操性要高于理論性,并且現代化媒體發展迅速,很多學生從很小就接觸互聯網,對于計算機的操作已經有一定認識,所以,可以開展“學生課堂”,讓學生將自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表達出來,小組組員探討演講方案,在演講過程中,小組組員隨時補充,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這種方式是國外的主流教學模式,讓學生講課變成課堂的主導,從而促進課堂的有趣性,加深學生印象。
3.創新教學方式
雖然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主導,但是教師依然要做好帶頭作用,初中生現在自主意識剛剛萌芽,還不會完全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需要用創新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教學案例
1.“滾雪球”
為了鞏固學生每堂課的知識點,可以采用“滾雪球”的方式,緩解學生剛上課時的壓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具體操作:第一個學生說:“我叫小明,我上節課學會了……”;第二個學生說:“我叫小麗,我學會了……我左邊的小明學會了……”;第三個學生說:“我叫小芳,我學會了……我左邊的小麗學會了……我右邊的小明學會了……”如此循環,組內的最后一人要說出全組人學會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到的知識點,也可以了解其他學生學到的知識,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2.定期換組
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合作,所以,當一個小組存在時間太久,就會有很強的凝聚力但卻會排斥其他小組,競爭性強,不利于小組長期發展,所以需要定期更換組員。組員的更換可以一月一換,由班委或是科代表在上課前分派好,也不要固定座位,因為學生之間在平時上課時有距離感,最后排與第一排可能很少交流,通過這樣大家輪流更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每個組的特點與不同,學習到多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能提高班級的整體凝聚力,促進同學間的互動,讓以前少于交流的學生有更多交流機會。
3.“微課”的應用
“微課”需要通過視頻來展開教學內容,這種方式現在是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可以有效地將圖表、文字、聲音等結合起來,傳達給學生最直觀的教學內容。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具有計算機這個便捷的載體,通過微課的形式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學到知識,還可以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邊播放邊操作。而且視頻教學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循環播放,并且便于存儲,放學后回家也可以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小組討論更容易發現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但是“微課”的視頻不宜時間過長,最好能夠縮短在15分鐘以內,時間過長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更新換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容也越來越深入,并且實操性越來越強,初中生正是接受新鮮事物的黃金階段,需要用特別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非常適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它有效地促進了小組成員的協調發展,讓學生在有趣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提高了課堂質量。但是在授課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有效地開展,還需要任課教師不斷創新,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曹曉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