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吉
摘 要:學習起于思考,而思考源于疑問,學生的思維活動從問題開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重要方式。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對數學課堂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兩個方面探討了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素養,目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數學教師要認真反思課堂教學,找出不足,探索有效的辦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師備課不夠充分,對教材例題隨意處理
教學改革日益深入,很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注意將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學生處于完全“解放”的狀態,課堂上表面熱熱鬧鬧,其實卻收效甚微,教學過程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的責任并沒有減輕,相反,教師更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工作,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討論結果,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保證師生之間共同探討數學問題。教師不但要研究教材,還要研究學生,掌握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一些教師因為備課不充分,導致課堂教學秩序混亂,隨意處理教材內容,增大學生的學習難度。
2.課堂提問缺乏實效
學習起于思考,而思考源于疑問,學生的思維活動從問題開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重要方式。課堂提問是必要的環節,但許多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頻頻提問,學生泛泛回答,甚至齊聲回答,問題設置沒有主次,體現不出層次性,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封閉性提問太多,只追求問題的數量,忽略問題的質量,師生之間缺少互動,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提問很少,機械性回答雖然教學氣氛活躍,但收效甚微,不能體現學生思維的創新性。
3.注重形式,忽視效果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許多教師關注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想辦法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教學情境能夠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數學情境與教學的目標不切合,忽略了知識技能的重點問題,減少了學生的探究機會。學生缺乏思考與創新,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影響了數學教學質量。
二、對數學課堂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1.進行有效提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勇于探索,創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提出有效的問題,設置合理的問題環節,減少無效提問,減少封閉性的提問,多提開放性問題,問題難度要適中,深度有層次,保證提問的質量。課堂是師生雙方互動的平臺,師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實現教學民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行為,傾聽學生的回答,對于學生的錯誤答案予以正確的分析引導,激發學生思考。
2.深挖教材,精心備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環節,了解學生情況,選擇生動的教學方式,精選課堂例題,通過例題的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在學生理解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維,挖掘數學教學的本質,切實落實好三維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將數學問題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學,把數學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根據生活情景引導教學,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突破教學難點。例如,“環形跑道上的行程問題”一直以來是教學的難點,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教師用多媒體播放運動員長跑的視頻,化靜態的教學內容為動態的畫面,學生通過畫面很快認識到,跑得快的比跑得慢的多跑一圈時,兩人第一次相遇。抽象的理論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表現出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經過思考和理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老師設置生活化的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從現實生活引入新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豐富生動,為學生提供真實可感的環境,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資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創新思維素質。
總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認真反思課堂教學行為,探索有效的解決辦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拓寬課堂教學思路,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打造初中數學精彩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麗玫.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6).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過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