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忠
臨夏州廣播電視臺,甘肅臨夏 731100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多樣化研究
丁小忠
臨夏州廣播電視臺,甘肅臨夏 731100
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也面臨著很多挑戰,電視新聞的多樣化也漸漸提上日程。電視新聞不管是從服務受眾和美學角度來看,都需要多樣化的編輯方式,只有拓寬電視新聞編輯的思路,才能更好的為受眾服務,電視新聞的編輯制作水平要提高,電視節目的競爭力也會得到提升。
新媒體;環境;電視新聞;編輯;多樣化
受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信息的發展更快,適應性強,信息量也很大,呈現多元化傳遞方式的發展趨勢。網絡技術在不斷的發展,手機和網絡相結合的傳播方式也在快速地發展。電視新聞也要順應時代潮流朝著多元化發展。現在視頻網絡、電視臺都在建立和發展。網絡視頻市場的發展也是很迅速的,很多電視臺都朝向它發展。從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品牌。通過移動終端和網絡電視等加強觀眾的及時接受,更好的和觀眾進行互動。傳統的電視媒體有固定的電視媒體新聞節目的播出時間,也有嚴格的規范模式。但是新媒體在這方面就很靈活。不管是在編輯內容上面還是傳播方式上面都是很靈活的。傳統媒體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電視媒體,具有深度報道方面的優勢,以及公信力和權威性也是非常強的。電視媒體除了要有優秀的電視新聞編輯團隊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外,還要有很好的傳播功能和傳播力量。想吸取傳統新聞的發展優勢,并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所以,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電視媒體不僅有很大的機遇也有很大的挑戰,這樣更有利于電視新聞的拓展和創新。
2.1 是數字化時代的要求
電視新聞是眾多新聞傳播媒介中展示效果最好的一種,在數字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聞若是不能夠隨之發展,必然會遭到時代的淘汰。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改變傳統呆板的統一模式,讓觀眾感受到電視新聞的魅力所在。
2.2 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在信息時代,新聞的傳播媒介有許多種,網絡新聞具有其它類型新聞無法比擬的互動性,微博、微信等手機新聞在閱讀上更為方便,而電視新聞具有的優勢就是其真實性與其關注人群。對于一些年紀較長的觀眾來說,手機新聞與網絡都已經無法有效操作,電視對于這類人群而言是最好了解新聞的方式。但是長時間以同樣模式進行新聞編輯,觀眾群會感到收視疲勞,繼而轉向其它傳播媒介,降低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因此,電視新聞必須通過編輯的多樣化提高新聞的觀賞性,保障收視人群的穩定性。
2.3 是深刻新聞中心的優化策略
電視新聞編輯的職責是通過對新聞素材的剪輯以及后期制作達到相應效果,對公眾形成深刻思想熏陶。對于新聞而言,編輯的過程實質上是對新聞事件的深刻化,若是長期像播報國際會議的形式那樣播報百姓身邊發生的事情,容易讓觀眾感受不到新聞的親和力,長此以往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也無法從中受益。所以,新聞編輯的多樣化實質上是幫助新聞將其中心思想以更加合適的方式傳達到人們腦海中,以此來達到編輯的目的。
3.1 消息類新聞形式的多樣化
在新聞節目中消息類新聞占比較大,在為受眾提供最新信息,具有真實性、嚴肅性和時效性。然而,這類消息的發布形式大多有一定的模式化,其傳遞方式主要是主持人解說與現場畫面的配合。這樣的新聞呈現,大都會讓受眾覺得枯燥無趣。因此,電視新聞編輯需改進這類新聞的編輯形式,用多樣化方式進行呈現。
3.2 編輯思路的多樣化
電視新聞的編輯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美學價值,在新聞傳播形式上面也要多花心思去發展。新聞的標題要有新意,要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受眾對節目的第一印象就是新聞的標題,這就決定了觀眾是否會有繼續看內容的興趣,也就決定了電視新聞的收視率。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參加各種培訓和借鑒各種書籍和新媒體的經典用語,使得電視新聞不僅僅是單板的,單調的,而是豐富多彩的,有很大活力。這就需要新聞編輯不斷的學習和創新,發散思維,帶給受眾不一樣的體驗。
3.3 創新新聞編排手段
電視新聞的需要電視臺對采集的新聞進行編排和制作之后,才能給觀眾去收看,因此,比網絡新聞的時效性要差很多。有的時候,一些都報道出來兩三天的網絡新聞才會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如果電視新聞的編排方式不新穎,就不會引起觀眾的興趣。所以說,電視新聞也要采用新的編排方式,能夠更早的呈現在觀眾的面前。為了更好的吸引觀眾的眼球,就需要在編排的模式上也狠下功夫,吸引觀眾的興趣。例如,我國新聞聯播節目已經播出了許多年,一貫使用網上流傳的“前十分鐘報道我國領導人忙于政務、中間十分鐘我國人們生活幸福、后十分鐘國外人群處于不幸的生活中”的模式,并且因為這種長期不變的模式成為了網友調侃的對象。但是,在去年中秋時段,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項特別調查,以“走基層百姓心聲”為話題,隨機對路人展開“你幸福嗎”問題的采訪,并將采訪內容向大眾播報出來。一時間,“你幸福嗎”這一話題成為了網絡流行用語,各種搞笑回答層出不窮。就這類創新手法而言,改變了傳統新聞編輯單項溝通的模式,提高了與觀眾的互動性,并且有效提高了新聞的趣味性,讓觀眾能夠參與到新聞采集中,增加其觀看心理,用創新的新聞編輯模式提高收視率。
3.4 新聞內容編輯的多樣化發展
新聞節目的內容不同,其所呈現的風格也有所不同,電視新聞有政治類、經濟類和民生類等,電視新聞編輯應根據新聞節目的不同內容不同類別,實時創新編輯形式。如中央電視臺《第一時間》與《新聞聯播》新聞播報內容就有所不同,《第一時間》的新聞大多都是民生新聞,內容大多來自國內外不同地方,節目中的播放形式是在新聞評論中加入很多的漫畫形式,這樣的形式很有特點。
3.5 增加圖片的使用量
電視新聞對于人們來說是最直觀的展現新聞事件的媒介,若在新聞播報中只使用口述與文字形式進行實踐的描述,會造成觀眾審美疲勞,對于文字類新聞無法提高觀看興趣。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新聞應利用網絡化與信息化的發展,在新聞中加大圖片的編輯數量,讓新聞“有圖有真相”。圖片比起文字而言更能夠對觀眾起到視覺沖擊的效果,編輯者在編輯圖片時應注意圖片與新聞的和諧性與圖片本身的新穎性,讓圖片有效吸引觀眾眼球。這樣一來,新聞編輯者首先需要提高自身對圖片的審核與鑒賞能力,對于國外不能夠實地拍攝的新聞在通過網絡搜尋圖片的過程中要注重真實性的判斷,保障電視新聞呈現給觀眾的都是真實有效的新聞圖片。
電視媒體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電視新聞的多樣化,電視新聞編輯對于電視新聞的內容以及傳播方式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電視新聞的主要把關人。因此,新聞事件本身不是決定電視新聞好壞的唯一條件,電視新聞編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關乎電視新聞最后的生動性和感染性的最后效果。電視新聞編輯者需要不斷的創新,也需要有特殊的視角,才能更好的把電視新聞做好,使得電視媒體健康的發展。
G2
A
1674-6708(2015)143-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