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麟
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江蘇南京 210000
微博時代傳統媒體傳播模式所受沖擊力及走向
魏玉麟
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江蘇南京 210000
微博最初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比較單一的,但是隨著各種實用技術的應用,最近幾年它逐步發展成為飽受廣大人民喜愛的一種多樣化的媒體。它可以即時發布消息,對于廣大的公眾具有較小的門檻,不論處在哪一個階層,你都能很方便的通過這一平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身邊的大事小情。實質上,它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博客。本文主要介紹它的種種優勢使得傳統媒體受到極大的沖擊以及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
微博;傳統媒體;走向
首先,微博的交互方式具有創新性。微博是一種節點能夠共享的即時信息網絡,這一點相對于其他的媒介(例如:人人網、騰訊等),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在人人或者是QQ中,信息傳播方式是一對一的,是需要彼此建立聯系、得到允許后才能看到對方發布信息的,而微博則是以一對多的方式進行傳播,你不需要在得到允許后才能看到它的動態,傳統媒介也具有類似的傳播方式。此外,微博的粉絲量是由它傳播的主題的受關注度以及價值來決定的。它的這種交互性的傳播方式使得“粉絲”數得以量化,從而為知名企業、名人等提供了一個更加群眾化的平臺。也使得更多的新聞即時的傳播出來。
其次,微博的傳播范圍更加寬廣。微博所發布的新聞里的主角不再只是大家所熟知的知名人、企業,也涵蓋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小人物”的奇聞異事。大家擁有同等的表達自己意見的平臺,受關注的程度也是由廣大微博使用者的閱讀量決定的。和傳統媒介相比,微博的主體形式的多樣化使得大家能夠看到不同階層人的生活以及不同領域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真正體現了言論自由。不過其中也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實信息,這是微博需要改進的一方面。
再次,微博傳播具有碎片化的特點。微博主要采用加速和分裂的方式影響著社會,它的字數的限制,就說明了它傳播信息的方式是碎片化的。并且,它的更新的方便、快捷說明它的發布不需要具有整體的連貫性,相比較傳統媒體,它更具有隨意性。此外,微博對新聞事件的傳播只能是碎片化的,信息不夠完整。這些不完整的信息本質上會對大眾媒體的壟斷造成信息上的不平衡,進而使得信息的價值得到實現。
傳統媒體“搶”新聞逐漸難以實現。傳統的媒體一直以來的最終目標就是能夠第一個報道最新發生的事實。不過,隨著媒體的不斷發展,微博也以其短小、及時等優勢在眾多新聞播報中拔得頭籌,使得傳統媒介的這一目標的實現變得越來越困難。除此之外,微博所能發現和深度挖掘的第一手材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傳統媒體所忽略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傳統媒體雖然仍然擁有權威信息的發布特權,但是,它在時效上遠遠不及微博。
傳統媒體的互動存在明顯的缺陷。微博最大程度上運用了互動性,這一點是廣大傳統媒介很難做到的,甚至是望塵莫及的。它能夠無需通過對方設置就能時刻關注對方的動態,這一點雖然傳統媒介也具有,但是微博在此基礎上衍伸的互動即可以對關注對象進行評價和回復是傳統媒介所無法做到的,這一衍伸能夠制造更加平等的對話機制。另外,微博還具有轉發的功能,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動動手指就能夠進行轉發評論,這使得信息的傳播的范圍更加廣泛,增加了信息傳遞的活躍程度。除了這些,微博還能夠進行話題設置,人們可以在微討論、微論壇等中對設置的熱門話題進行交流。這些都是傳統媒介的“硬傷”,使得傳統媒體與大眾之間存在一條隱形的無法逾越的“鴻溝”,不能充分了解到大眾所需要的信息,最終導致傳統媒體報道的一些信息可能對大眾來說是不需要的甚至是沒有價值的,而傳統媒體對此卻毫不知情。
傳統媒體素材挖掘的局限性。微博的與民互動性,使得它的傳播內容極其廣泛,能夠把身邊的大小事情及時發送出去,漸漸形成了大家都是“記者”的局勢。某一張圖片或者某一條信息的發布就可能會引來大眾的圍觀,在此期間,經過一些人的轉發,也就慢慢地擴大了傳播的范圍。相比之下,傳統媒介的局限性就不言而喻了,因為它是采取的采編審的傳統制度,況且記者對新聞素材的挖掘本身就具有局限性,此外,新聞在發布之前需要專門人員進行把關,而在這一過程中,很可能會屏蔽掉一些比較受大眾關注的信息。
社交媒體的建立以及互動性的加強。由于傳統媒介的弱點是缺乏互動性,所以,他們應該對自己內容的分發方式進行改變。比如,對自己擁有的品牌社交網絡進行品牌建設,在多種大型社交網站上進行主頁建立,還可以開展一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活動,以此加大以廣大群眾的交流和聯系。另外,要進行網上新聞社區的構建,而且在發布新聞消息時,也要為大眾一個話語交流平臺,讓大眾能夠參與到新聞的產生、對新聞的評論、解釋以及一些批評當中,激發群眾參與新聞事件的主體意識。目前,微博的發展并沒有達到成熟,而是正處于快速成長期。此時,傳統媒介可以借此機會介入到微博的話語平臺,獲得一定的話語權,進而通過大眾對自己推廣的微博的認可來引起大家對這一媒體的“關注”,同時也能使得自己的發型量得以提升。
提高對微博的利用率。微博的門檻很低,以至于在發布的大量信息中無疑會存在一些不實的消息,并且不具備考證這些信息的功能。傳統媒介具有大量的專業采編人員以及寬廣的信息核實渠道,因此,它首先可以把微博的海量信息作為自己的信息來源進而改進自己的傳播方式來擴大傳播效應。其次,可以對在微博上熱門討論的話題進行深度探究、核實,并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對一些比較引人關注的現象進行理性的分析,引起人們對此事的思考,并對事件的原因、影響等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揭示原有新聞的膚淺和表面下的本質。
對微博平臺進行品牌化和優質化。在和受眾的互動性上,傳統媒體存在很大的弊端,它的報網融合和廣大群眾建立起來的鏈接還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微博在這一方面做的很好,因此,傳統媒體可以借助微博這一平臺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爭取讓微博為自身及群眾間的交互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比如,傳統媒體可以把微博作為自身獲取、補充信息的源頭,也可以借助微博進行信息(一些由于版面、事件等原因導致不能再傳統媒體上發布的信息)的傳播。此外,傳統媒體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以此來進行自己品牌的運營,為廣大群眾提供售后服務,以及為群眾提供可以發表自己意見的“窗口”,這樣傳統媒體就能保留自身的優勢,又能結合新媒體,發展自己,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總的說來,微博的廣受歡迎,對傳統媒介來說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機遇。它的碎片化以及交互性對傳統媒體來講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沖擊,但同時也為它的突破和創新提供了條件。傳統媒體在以后的發展中需要加強與公眾的互動,建立更好的與群眾溝通的渠道,善于從群眾中發現新聞,調動群眾主動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聞提供出來,也是傳統新聞媒體需要學習的地方。
[1]劉瑩,陳征宇.微博時代傳統媒體傳播模式所受沖擊及其走向[J].青年記者,2014(2):91-92.
[2]韓曉芳.微博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之道[J].編輯之友,2010,2(20):59-62.
[3]郭翠玲.新媒介環境下黨報如何突圍——對新媒體沖擊下黨報發展思路的探討[J].青年記者,2010(25).
G2
A
1674-6708(2015)143-0162-02
魏玉麟,所在院校: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