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娟
鶴崗電視臺,黑龍江鶴崗 154100
新聞播音員是否需要個性化風格
吳淑娟
鶴崗電視臺,黑龍江鶴崗 154100
本文就新聞播音員是否需要個性化風格這一問題入手,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確定新聞播音員個性化風格是建立在明確自身定位、擁有豐富和靈動的內心感受以及人性化的表達方式基礎之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新聞播音員如何運用這幾種方式達到有效的信息傳播效果。
新聞播音;個性化風格;定位;豐富的內心世界;人性化
毋庸置疑,新聞播音員是不能帶有任何個人化傾向的職業,播音員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媒體對外發布信息的傳播者。播音員是不能隨便篡改和隨意表達新聞稿件的內容,他要完全忠實于新聞內容。這一點和主持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一個主持人他可以根據欄目風格說出符合自己性格和語言的話語,他甚至可以和編導商榷某些語言是否符合自己的特點并做適當的修改。播音員不可能具備這樣的自由,這一職業的特點就是要完全服務于你所要表達的稿件,并且遵循稿件的內容進行適度的播音技巧的調整。這樣說來,新聞播音員是否就只能做傳聲筒,而失去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相對于語言的表達來說,無論多么規范的表達都不能脫離個性化的風格。趙忠祥、羅京、邢質斌、海霞、李修平,他們都是以自身特有的風格標志被觀眾認知并喜愛。而他們自身所形成的風格特質并沒有影響他們對新聞內容的準確理解和表達。
央視的《新聞聯播》節目,幾十年都是一些老面孔,播音風格一成不變,刻板而保守,很長一段時間輿論要求充實新人,為《新聞聯播》改頭換面。這種情況恰恰說明,觀眾在收看一檔節目時,并不只是接收最新的信息,更希望在感官上獲得新鮮愉悅的經歷體驗。人們并不討厭老人、老面孔。在美國,麥克·華萊士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個名字代表了硬新聞、調查新聞,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讓和咄咄逼人的提問。有媒體評論說,華萊士和他的《60分鐘》把電視訪談節目變成了“握緊拳頭的藝術形式”,因為他向來以尖銳的問題讓他節目的來賓招架不住,他先后主持過800多個獨家調查性新聞報道。麥克·華萊士是美國《新聞60分》真正意義上的主播,他在新聞主播的位置上工作了38年,堪稱美國歷史上最牛的新聞主播。華萊士之所以能工作如此之久仍達到如此高的聲譽,是和他的主播地位分不開的,這在中國的《新聞聯播》里是不可能產生這樣的人物。真正意義上的新聞主播可以確定新聞播出的內容,確定新聞的導向,而播音員是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權利的。如果不是語病上的問題,新聞播音員是無權修改任何一個字的。因為你代表的是國家媒體,這里是不能有任何個人好惡并且摻雜個人判斷。當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新聞播音員海霞、康輝、李梓萌等加盟《新聞聯播》后,他們憑借著自身年輕充滿時尚活力的新時代播音員的形象,確實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二十年后,他們會不會面臨老一代優秀播音員的尷尬呢。這要取決播音員自身是否愿意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改變,而不是抱著自己固有的風格一成不變。
受眾會要求主持人在節目整體的把控和主持風格上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很少有人會對播音員有這樣的要求。早期播音員對自身修養還是有要求的,但在地市級臺,會挑選一些形象漂亮的人做播音員,當時流行的一句話是,有的播音員就是“繡花枕頭”,好看,但是沒什么內涵。一個人的內涵對播音員有多大的影響,應該說影響很大,一個對人生抱有積極狀態的人,有著正確的世界觀的播音員傳遞給觀眾的是正面積極的形象,而一個消極悲觀,愛抱怨的人,傳遞給他人的也必定是無法言說的哀愁。一位博學多才知識面廣的人,他在觀察社會、體驗社會的過程中會比較理性客觀,傳遞給他人的信息狀態也必將是理性客觀,具有可靠的信任度的。央視新聞播音員海霞、賀紅梅、彭坤在處理新聞稿件時,不僅僅是文字,而是和看不見的受眾有一種心靈上的交流,這種交流源于心中裝著受眾,能體驗受眾對某一事件的接受心理。而體驗是一種親身經歷的狀態,作為播音員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去親身經歷某些事物,但是可以感同深受。如果看到天空會聯想到天空的風云際會、變幻莫測帶給人類無窮盡得想象。看到一朵花會聯想到顏色的過渡與融合,會聯想到春夏秋冬甚至人的一生。在感同深受的同時,內心的豐富與靈動還來源于對歷史、文學、哲學等類書籍的涉獵。一個有興趣閱讀的人,一定是對這個世界有著探索精神的人,了解世界萬物,了解人類的發展都是拓展視野,豐富心靈的最好的營養。
進入21世紀,新聞播音的表達已經逐漸消除革命腔,高亢、激昂的播音狀態已經被娓娓道來的講述所替代。人們勞作一天之后,不想回到家里時,還有人在教訓自己。新聞播音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爭議頗多,經歷了港臺腔、方言的爭論后,國家開始規范普通話,做播音員主持人必須過普通話等級這一關。普通話過關了,觀眾的接受程度隨之受到考驗。如何與觀眾交流又成為一大課題,主持人可以逗、侃,新聞播音員怎樣表達才能被觀眾所接納呢?人性化的表達應該是新聞播音追求的最終目標。黑龍江電視臺的《新聞夜航》是一檔民生節目,播音員景昕、修琳是這檔節目當之無愧的靈魂人物,觀眾對他們的認可與喜愛可見一斑。節目的導向是親民、為民,一切以服務受眾為主,大事小情、天氣冷暖都掛在播音員的嘴上,受眾遇到西瓜賣不出去的難事會找《新聞夜航》,受眾家里遇到為難遭災的事也會找《新聞夜航》,播音員景昕會替受眾嘗嘗西瓜好不好吃,然后告訴觀眾能不能幫幫這位農民。遇到事了,欄目記者會幫你解決,主持人也不忘提醒受眾以后遇到這事該怎么辦。播音員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仿佛你的鄰居、你的同學、你的朋友。欄目人性化的節目風格與播音員人性化的表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新聞夜航》的鐵桿粉絲。央視的《新聞聯播》節目是國家發布政令的最高媒體,幾年前在國家領導人出席重要活動時還沿襲著高昂的播音風格,但是近幾年我們會發現播音員的語調開始慢慢下調,依然是正襟危坐,但絕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受眾平等的交流,“告知”新聞事件,成為央視新聞播音風格明顯的轉變。人性化的播音方式成為新聞節目的主流。
新聞播音擔負著傳播新聞信息的功能,如何把新聞事件以最好的表達方式傳達給受眾,是新聞播音員要下功夫學習和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個性化風格的形成看似是簡單的外部表現,其實更需要播音員在日常工作中長時間的打磨與不斷錘煉內功,最終才能呈現出完美自然的既規范又不失個性的表達方式。
[1]陳京升.電視播音與主持[M].
G21
A
1674-6708(2015)143-0164-01
吳淑娟,社教中心主任,主任播音員(副高級)(鶴崗地區播音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