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旦+張小華
摘 ?要:本文針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諸如設施設備不完善、冷鏈技術落后、農產品冷鏈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質量監控不到位、缺乏復合型人才等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冷鏈物流;困境;策略
一、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必要性
近幾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提高了食品安全的保障,從而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發展。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不斷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都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首先,發展冷鏈物流是大部分農產品流通的客觀要求。中國的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而農產品的流通規模大,距離長,反季節的特點對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模與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城鄉人民的消費水平和能力的增強,使消費者對農產品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如多樣化、新鮮度和營養性等,減少農產品營養流失,保證食品的安全是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再次,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因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起步晚、發展滯后,質量、技術等已經嚴重地制約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最后,農產品電子商務已成為電商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我國已有部分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深加工企業及流通企業開通了網上零售渠道。農產品電子商務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及發展潛力。而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保障,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節點。
二、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困境
(一)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設備不完善、冷鏈技術較落后。我國的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總體而言,我國現有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及冷鏈技術相較國外發達國家尚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大多數倉儲、運輸設施相對陳舊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冷鏈流通率比例偏低,導致果蔬、肉類等生鮮農產品腐損率高達20-30%。我國大量冷庫系由其他建筑用途改建而成,往往設備陳舊,庫容量較小,缺少多溫冷庫,經常將不同溫度需求的產品存儲在同一個冷庫里;很多冷庫功能比較單一,主要用于禽肉類、水產類的冷凍貯藏,適用于果蔬儲存的冷庫嚴重不足。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是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主要運輸方式。從近幾年看,全國已經擁有鐵路貨車約64.5萬輛,冷藏車僅6152輛,在鐵路貨車總量中占有率不足1%。而公路冷藏車約有5萬輛左右,僅占貨運汽車總量的0.3%,根本無法保證運輸貨物的質量,直接導致了易腐農產品的大量損耗,物流成本急劇增高。
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物流技術發展滯后。冷鏈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物流技術的應用。但限于資金及管理等壓力,高密度動力存儲、自動化貯藏技術、RFID電子標簽、自動化冷庫保鮮技術、多溫控車輛制造,GPS/GMS相結合的物聯網技術在很多物流企業尚未被采用。
(二)農產品冷鏈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當前我國生鮮農產品的流通主要依賴生產商和經銷商完成,社會化程度較低。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中能提供較高服務,規模較大的專業第三方冷鏈物流的物流公司不多,更多的是游擊隊圍攻正規部隊。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經營項目比較單一,更多地選擇價格競爭,還沒能形成先進的國際冷鏈物流的標準觀念和認知。據調查目前我國約有18000多家物流公司,其中沒有一家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商有能力提供覆蓋全國的服務。為加快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步伐,急需培育更多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
(三)農產品冷鏈質量監控不到位。農產品全程冷鏈質量監控體系尚不完善,質量監控不達標是農產品損耗率居高不下,企業成本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企業冷鏈質量監控意識比較薄弱,不重視全程的冷鏈控制,往往管理疏忽,操作人員不按要求進行溫控,甚至為了節約成本,故意在行車途中關閉溫控,致使冷鏈人為中斷。同時缺乏相應的設備、技術保障,如溫控儀的使用,保溫制冷技術、溫度控制及相應的監測技術等。
(四)冷鏈復合型人才缺乏。由于冷鏈物流的復雜性,要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良好的運作管理,相比較常溫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掌握多門類的學科知識,包括是食品學、冷凍工藝學、制冷技術、機械技術、物流管理、供應鏈等,不僅要懂得冷鏈物流技術和管理,順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還需要熟悉電子商務的業務管理流程和網絡營銷的操作技能。
三、解決策略
(一)加大設施設備投入,提高冷鏈物流技術水平。首先,改進冷鏈設施設備。對原有的設施設備可以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以改進與重組,配備有統一標準數據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交換系統,對各種冷藏車輛的運輸進行整體的動態監控,掌控冷藏車的溫控和行蹤。其次,建設低溫配送處理中心。鼓勵企業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生鮮配送中心,用來中轉和分撥需要在低溫條件進行的食品,集中進行肉類和水產品分割、果蔬分揀和包裝、配載等處理環節,形成一體化的冷鏈物流體系。最后在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的“五縱二橫”的“綠色通道”的優勢條件下,增加冷鏈運輸的車輛,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冷鏈運輸率,從而逐步減少“斷鏈”現象的發生。
(二)提高市場化程度,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物流領域的市場化程度實質上就是指第三方介入冷鏈物流的程度。作為一種新型的物流方式,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決定整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的服務質量。未來參與冷鏈物流市場競爭的主體必然是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以發揮其專業化、規模化的優勢。因而應當加強宣傳,積極引導,鼓勵發展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入低溫物流市場,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的份額。同時,可以通過政府給予資金、政策的大力支持,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培育和發展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鼓勵和支持上下游企業建立企業聯盟,構筑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低溫冷鏈物流系統,增加物流效益,推動農產品市場有序發展。
(三)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質量監控。要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質量監控,必須加強企業冷鏈監控意識,在生產、倉儲、運輸、銷售等全程各個環節增加相應的設備和技術投資,包括質量標準和產品檢測技術、多溫冷庫、自動化冷庫、倉庫管理系統(WMS)、冷藏冷凍車輛、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在日常管理中,通過加強對溫度、濕度、環境、作業時間、貨損率、遺失率等指標的監測來提高對冷鏈物流的監控,有效保證監控的透明化與農產品的安全性。
(四)培養農產品冷鏈復合型人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不免面臨人力資源瓶頸的問題。隨著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尤其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農產品冷鏈復合型人才緊缺的問題日益突出。培養農產品冷鏈物流復合型人才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加強對物流企業主管、中高級技術、管理骨干等人員的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冷鏈意識,掌握冷鏈專業知識、熟悉冷鏈運營的主要模式、了解冷鏈發展的前沿知識,學習當前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可以和一些專業機構合作,積極組織一些高水平的物流培訓班,來培養一批高級物流人才。二是重視高校對冷鏈物流的專業知識教育,引導和推動高校設置冷鏈物流相關專業、開設電子商務、農產品冷鏈物流等相關課程,大力發展冷鏈物流職業教育,培養專業的冷鏈復合型物流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燕華,唐驛,周洋.武漢農產品冷鏈質量監控現狀分析及改進措施[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79-80
[2] 王玉俠.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