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鴻
摘 ?要:中職院校“招生難”問題多年以來一直阻礙著院校的發展,使中職院校的名聲等受到影響。中職院校的管理與其他同等院校相比來說比較寬松,生源比較復雜,在未來就業方面的優勢也不強。因此這就造成了中職院校的招生對象局限性比較高,招生工作困難度比較大。本文主要對中職院校“招生難”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希望為中職院校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職院校;招生;問題;對策
一、中職院校招生中存在的問題
(一)招生工作宣傳問題。中職院校的形象中包括了學校的規模、學校的環境和教師團隊等多方面,這些因素決定了學校的實力。但同時招生的宣傳手段和方式等也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抉擇。隨著中職院校招生困難的不斷加劇,各個中職院校之間的宣傳競爭手段也逐漸升級,很多中職院校出現跟風或者攀比的宣傳競爭手段。在宣傳上不能按照自身院校的特點來突出學校的優勢,而是跟風調整宣傳手段,使學生看得眼花繚亂。
在中考之后,各類中職院校開始大批量的印刷招生簡章和其他招生信息,但是由于缺乏自身院校的特色,所以不容易引起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注意。此外,還有很多的學校利用手機短信和電視等渠道來進行宣傳,這種渠道雖然宣傳廣泛,但這些信息不易保存,導致學生和家長很快就忘至腦后。
(二)同等院校并存優勢不明顯。當前我國的中職院校中有公立中職校、民辦中職校、社會專業培訓學校等多種中職院校,眾多中職院校造成了招生的無序競爭。我國一直鼓勵東、中、西部進行辦學,而很多欠發達的地區初中生在畢業后為了早日的參加工作,而選擇就讀中職院校。同時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通常都與經濟增長相關聯,本地生源的外流情況逐漸減少。近年來我國的家長越來越看重學歷,很多家長想把學生送到高職院校中職班,希望能通過高考等形式獲得更高的學歷。種種原因導致我國中職院校出校招生難現象的產生。
(三)中職院校就業優勢不明顯。首先,我國當前的中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上比較陳舊,資金投入不足,沒有切實的結合當地發展特色等來制定教學計劃,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市場需要,所培養出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完全沒有競爭優勢。再加上就業形式的變化和學校的資源有限等問題,使很多學生畢業專業不對口,無法在崗位中展現出真實的水平和專業的優勢。這些現象的存在影響著很多潛在生源的選擇。
(四)師資力量匱乏。當前我國的高等院校中基本上都安排了很多能力高、資歷高的教師任教,雖然近年來我國的中職院校也一直在不斷地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但從整體上來看仍然很難招到資歷較高的教師。很多教師由于長久的受到職業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創新意識不強,在課程設置等方面也無法做到提升,使中職院校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二、中職院校“招生”難對策分析
(一)改變宣傳方向。當前中職院校的發展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在過去的幾年中中職院校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宣傳力度上的不足,使很多學生和家長對中職院校并不是有很好的了解。在學校的宣傳工作中,好的宣傳將會有效地提升學校知名度,因此,作為中職院校應當在宣傳中重視校園的建筑和生活環境等方面的介紹,并突出教學的特色和專業特長教學等方面的宣傳。從而體現出學校的優勢,使更多人能正確的認識中職院校。
(二)強化院校內涵發展。在同等院校中只有學生切實的學習到知識,才能真正的改變招生難的局勢。每個學校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但在教育理念上都不盡相同,應不斷強化學生技能,加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最好能定期的舉辦相關動手實踐的比賽,以此來打響學校的知名度。
(三)加強校風建設。校風能體現出一個學校的面貌,是學校的靈魂根本體現,同時也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校風一方面指為人處事的態度,另一方面使學校發展的放線。好的校風能保障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使整個學校的氣氛和諧,只有好的校風才能帶領學校和全體師生走向更好的發展道路。因此作為中職院校一定要不斷的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創設良好的校風,辦有特色的教學體系,以此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四)優化教師結構。教師的素質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
響,為了更好的推動中職院校的發展,必須科學合理的優化教師隊伍,聘請一些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教師到校任教,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此外,學校應對在職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不斷的強化他們個人素質,以保持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得到提升。
結語:中職院校應抓住人才的培養的特點,不斷進行改造和提升,爭取辦有特色的教學院校。此外,應建立起正確的教學理念,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培養適合國家經濟發展的人才,以此來緩解中職院校招生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軍.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中的問題與對策——以寶應縣中職招生為例[J].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1(01)
[2] 盧莎.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問題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