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良
校園暴力挑動社會敏感神經(jīng),有網(wǎng)民直言,校園暴力,需要認真調(diào)查,嚴懲不貸。中央政法委宣教處副主任陳里在微博上呼吁:打擊校園暴力,還孩子們一個健康、安全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
可見,加強校園安全事故的預防與管理已經(jīng)刻不容緩,應該從曠日持久的喋喋不休式概念炒作,付諸現(xiàn)實的行動與實踐。
一、學校安全事故的界定
學校安全事故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學校安全事故,是指學校發(fā)生的學生、教師、設施、設備的事故以及盜竊、火災等其他災害的總稱。狹義的學校安全事故,是指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發(fā)生的學生受傷、疾病、死亡事故。其基本內(nèi)涵包括:(1)安全事故發(fā)生在中小學生接受學校教育期間(未在校學習的未成年人不屬此范圍)。(2)行為人已經(jīng)對受害者造成了傷害結(jié)果(受傷、致殘或死亡),即傷害事實的存在。(3)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相關(guān)(與學校活動無關(guān)的個人行為不屬于此范圍)。(4)如果學校有過錯,對此要承擔全部或部分責任。
二、學校安全事故的歸因
1.學校方面的原因。
(1)教育教學設施老化、陳舊、設置不當以及使用假冒偽劣產(chǎn)品。(2)制度不嚴,管理不善。(3)學校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工作責任心不強。(4)體罰或變相體罰。(5)安全保護措施不力。(6)學校創(chuàng)收活動的原因。
2.學生方面的原因。
(1)學生之間相互打鬧引發(fā)的安全事故。(2)學生的特殊體質(zhì)或疾病。(3)學生自尊心較強,心理承受能力低。
3.不可抗力原因。
所謂不可抗力,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的解釋,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傷害,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通則》的規(guī)定,不承擔責任。如地震、風暴、海嘯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傷害。
三、學校安全事故的預防
1.健全規(guī)章制度,制定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中小學校是學生聚集的場所,要進行有效管理,必須健全制度。包括實驗室安全操作、教學設備保養(yǎng)維護、門衛(wèi)制度、食宿制度、課間休息制度、體育活動安全保護制度、教師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師日常工作條例、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學生在校行為規(guī)定等。制度規(guī)范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對師生的行為提出具體要求,什么行為是可以做的,什么行為是提倡的,什么行為是禁止的,讓全校師生能一目了然。在制度和規(guī)范中,還要制定具體的獎勵措施,實行責任制及責任追究制,增強有關(guān)人員的責任感,發(fā)揮制度和規(guī)范的引導和約束作用,把安全工作落到實處,使學校的各項活動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要對中小學校進行全員教育,提高教師素質(zhì),增強中小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和事故防范意識。
學校要建造一支高素質(zhì)的教師、管理干部隊伍。注重干部、教師的培養(yǎng)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其應對學校危機事件的綜合素質(zhì)。學校要在學生中間開展深入有效的安全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學校要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及社區(qū)教育等形式,向家長和社會進行學生傷害事故防范的教育。
3.對事故的處理要嚴格執(zhí)法,加大法制宣傳力度,預防學校事故。
在事故的處理上要嚴格賠償制度,堅持事故賠償?shù)倪^錯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對事故的處理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法律為準繩。具體要考慮以下幾點:(1)損害事實的影響。(2)事故原因和賠償目的的影響。(3)賠償方責任大小的考慮。(4)對事故特殊情況的考慮。與此同時,學校要加強自身的法制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增強全校師生的法律意識,并且要加強學校的規(guī)范管理,實行崗位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要分清責任,對學校干部、教師的瀆職行為、體罰或變相體罰行為的處理,尤其要嚴肅。
四、學校安全事故的管理
校園安全“技防”的同時還是要強調(diào)“人防”,即校園安全需要更加精細化管理。長期以來,我們在校園安全上過分地依賴“技防”,但并沒有搞清楚,“技防”是為了更好地“人防”,而“人防”的落腳點就是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求對于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強調(diào)執(zhí)行力。精細化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細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細節(jié)、重過程、重基礎(chǔ)、重具體、重落實、重質(zhì)量、重效果,講究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精益求精,力爭最佳。
從精細化管理的要義可以看出,學校安全要落實“生命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責任意識。精細化管理其主要管理方略如下。
1.突出以德服人,強化國學等傳統(tǒng)文化在校園的浸潤與滲透。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而言,要消除校園暴力,最實用、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在讀書中認同國學,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營造書香校園。在讀書中使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人生,形成理性思辨的能力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2.建立校園暴力危機管理機制。學校和教育部門應該建立校園暴力的危機管理機制,包括防范、預測、化解、度過、擺脫等幾個階段。其中,防范、預測和化解這幾個階段是最為重要的。防范就是學校為所有的學生建立安全檔案(包括學生是否有前科,是否有過暴力傾向,家庭狀況如何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預測就是要洞悉學生的思想及行為,對其言行有一個大致準確的判斷。化解就是學校和教師應該以強烈的責任感,滿腔的熱情幫助問題學生,特別是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朋友。
3.依法行政,政府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為心理教育的疏漏及歷史欠賬買單。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身體與心理發(fā)生劇烈變化。這一時期,學生身體發(fā)育迅速,出現(xiàn)第二性征及性成熟。伴隨著生理上顯著的變化,心理上、行為上都要求獨立,而現(xiàn)實中,他們卻又脫離不了對成人的依賴。這種身體上成人感與心理上的半成人感的矛盾困擾著每個學生,常常造成他們行為的獨立性與不成熟性的矛盾,這時,以暴力解決問題也就成為宣誓其獨立性的一種特定表現(xiàn)。然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卻暴露出青少年學生心理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為每一所學校配備心理教師,盡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預機制勢在必行。
4.依法治校,建設法制校園,讓學生知法懂法遵法。本質(zhì)而言,青少年學生始終是存在著對法律的畏懼心理,之所以敢于實施校園暴力,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而是把它當成一種學生之間的一般糾紛。因此,要防范校園暴力,就必須強化社會治安,讓每個青少年學生都知道哪些行為是屬于違法犯罪的,更要使他們知道違法犯罪后必須接受的嚴厲懲處,讓強有力的法律威懾,消除校園暴力案件,使每個青少年學生對法律常懷敬畏之心。
5.進一步建立健全家長學校,加強對家長的教育管理。學校要定期不定期召開家長會,讓教師與家長在預防校園暴力中形成有效互動。統(tǒng)計資料表明,導致校園暴力的諸因素中,家庭教育是罪魁禍首。
6.強化社會管理及社會環(huán)境治理。全社會動員起來,營造一個適宜的、干凈的、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已經(jīng)勢在必行。從近年發(fā)生的一系列校園暴力事件來看,暴力、色情文化是產(chǎn)生校園暴力的當之無愧的第一推手。盡管我國有關(guān)青少年問題的法律禁止青少年接觸暴力、色情文化,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有可供操作的限制性規(guī)定。在影視文學作品、音像制品、小報小刊、電子游戲、手機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到暴力、色情場面。因此,要真正預防校園暴力,就必須盡快遏止通過網(wǎng)絡傳播的暴力、色情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整頓和規(guī)范文化市場,為青少年學生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總之,校園安全無小事。既然國家、社會、家長把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任交付給我們,那么,無論是學校的管理者、施教者乃至服務者就要把國家法律、法規(guī)作為管理學校的法理基石,堅決秉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將“技防”與“人防”有機結(jié)合,以人為本,樹立“安全無小事,人命大于天”的安全意識,把學校安全工作當作關(guān)乎學校生命線的事情來抓,緊緊拽牢學校安全預防與學校安全管理兩個抓手,以精細化管理為行動策略,力戒麻木不仁、事不關(guān)己、得過且過等玩忽職守的流弊,把校園安全工作做實做好做牢。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