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永賢 山東濱州永大三合無花果開發有限公司
以無花果產業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文|周永賢 山東濱州永大三合無花果開發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越來越成為促進一個區域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業特色產業其實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理解,農業特色產業就是農業特色和產業化發展,我們必須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去發展農業,才能有效的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
山東濱州永大三合無花果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大三合)成立于2009年5月,是一家專業從事無花果生產、科研、種植、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主要生產無花果食品系列、藥材系列、保健系列及化工系列,其中無花果食品與化工系列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日本、臺灣、德國及歐洲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好評。經過多年潛心發展,公司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無花果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下面筆者希望與業界分享無花果產業發展經驗,共同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發展。
從無花果品種的選擇、栽培到無花果果實的采摘、冷藏、初加工再到無花果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都依賴的是科學技術的研發,這是無花果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山東濱州永大三合無花果開發有限公司聘請多名農科專家,并且和多所高校達成技術研發協議,著力構建以無花果為中心軸,連同種植技術研發、冷藏技術研發、加工技術研發在內的“一軸三研發”科技產業發展框架,以科學技術發展為依托,實現無花果產業的長久性發展。
產業布局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產物。其中決定區域競爭力與產業布局的先天條件及核心要素為區位因素,后天可以彌補的居于第二位的是區域政策因素。產業布局的三個標準:成本最低、市場份額最大和聚集效益。農業產業化必須注意與工業的發展結合在一起考慮。農業和工業在許多方面就是一個產業鏈條的前后道工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針對實際情況,永大三合制定了企業發展規劃。依據規劃,永大三合將健康產業、有機食品產業集中到濱州市沾化區;將生態農場、配套住宅集中到永大三合5000畝生態旅游開發園。醫藥保健產業經濟增長帶作為未來發展的預留地,預留發展空間。
永大三合獨創“PCM模式”,即“個人+農民+合作社+公司”。首先是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土地經營所屬權歸公司所有,但土地的產出效益依然屬于農戶。其次,永大三合將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打造生態農業旅游基地,深加工生產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在具體生產經營中,公司將土地租給有一定經濟基礎、社會資源、推廣宣傳能力的分包業主。這一模式,主要是通過機制創新改變土地流轉方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從而擴大種植規模,并吸收分包業主參與產業經營,充分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社員進行無花果生產、銷售,實現多方共贏的一種新的農業經營模式。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了好的營銷平臺,永大三合著力抓無花果種植,高標準建設創業大廈、標準化廠房等平臺,提供無花果種植研發全面功能;抓研發平臺建設,抓銷售平臺建設。組建專業的營銷團隊,成立銷售公司,著力打造成國內最大的產銷一體無花果產品交易平臺。
打響“無花果——人類健康的守護神”這張名片,以無花果的藥用保健價值、環保價值為理念。以無花果的健康特色作為市場營銷的基礎,在健康理念的基礎上發展特色產品,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廣闊。
充分發揮永大三合“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配套服務功能的作用,以“龍頭”企業來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兩個市場,從而引導、帶動、輻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實行產加銷一體化,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從而使農民富裕起來;農業產業化還會使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周蓉根據作者在“創新五方談”論壇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