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聶迎利 王礞礞

2015年是中國乳業繼續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乳業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國家對奶業發展的重視程度持續增高,國內外乳企之間兼并重組如火如荼地開展。與此同時,2015年也是中國乳業充滿壓力和挑戰的一年,生鮮乳收購價格持續下跌,奶牛養殖業遭受重大打擊以及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和歐盟原料奶生產配額制的取消,都讓我國乳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探尋一條能夠促進中國乳業全面轉型升級、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天津市畜牧獸醫局的支持下,由《中國乳業》雜志社、天津市奶業協會和韓國未來農業開發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15(第四屆)中國乳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中韓乳業技術交流會”于2015年11月2~4日在天津成功召開。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

▲主持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繼芳

▲農業部農墾局巡視員何子陽

▲《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馮艷秋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鋒

▲天津市奶業協會秘書長孟慶江


▲天津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志華

▲韓國未來農業開發研究所所長權五光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農業部農墾局巡視員何子陽、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鋒、天津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志華、農業部農墾局農業處處長王林昌、《中國乳業》雜志社社長馮艷秋、天津市奶業協會秘書長孟慶江、韓國畜產環境管理院院長張源敬、韓國未來農業開發研究所所長權五光出席開幕式。出席大會開幕式的還有齊齊哈爾濱市畜牧局局長齊曉彤、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社長駱建忠、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路永強、北京市奶業協會秘書長劉文奇、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山東省奶業協會秘書長張志民、遼寧省奶業協會會長徐環宇、內蒙古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巴特爾、韓國乳品加工技術院院長李滿宰、韓國酪農肉牛協會前任會長李生浩;大會特別支持企業天津嘉立荷牧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連超,上海麥喀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麟飛,以及中鼎聯合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國強,韓國每日乳業出口貿易部經理高在杰,韓國牛山產業董事長崔爭,天津全藥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前田延昭,科菲特飼料(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喆。來自天津、北京、河北、山東、遼寧等地奶業管理部門、乳品企業、規模牧場和奶牛養殖小區,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近500 人參加了開幕式。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劉繼芳主持開幕式。

▲與會領導和韓國代表團合影留念
天津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志華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天津正迎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自由貿易園區、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一帶一路”的支點等“五大戰略”疊加,這是天津不可多得的重大歷史性機遇,也體現著天津在國家建設新布局中的獨特地位。這也必將對區域畜牧業以及奶業的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十一五”、“十二五”以來,天津市奶業穩步發展,截止到2014年奶牛存欄15.71萬頭,成母牛存欄9.43萬頭;全市現有151 家奶牛養殖場(小區),規模化程度不斷提升,奶牛養殖整體上正由傳統粗放型飼養管理方式逐步向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精細化飼養管理方式過渡;加工和消費節節攀升,天津市奶業的優勢地位不斷加強。借助國家《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項目的實施,天津市出臺了發展苜蓿產業相關扶持政策。到目前為止,已完成苜蓿種植4.5萬畝,全市用于苜蓿生產的農業機械設備保有量達到180 臺套,苜蓿青貯收獲機、割草壓扁機等專用設備90 臺套,其中進口自走式青貯收獲機18臺套。年產商品苜蓿草2.7萬噸。到十三五末,目標是苜蓿種植面積計劃達到10萬畝,每頭成年母牛配套1畝苜蓿。

農業部農墾局巡視員何子陽在致辭中講到,新中國乳業起源于國有農場,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呈現出許多明顯的特點,擁有產業優勢、技術優勢、品質優勢、區域優勢、品牌優勢等自身獨特的優勢。但農墾的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且發展也不平衡。近兩年,針對農墾奶業發展自身的問題和矛盾,并充分研究了國內外乳業發展的形勢和問題,明確提出了中國農墾乳業的發展,今后要大力推進“聯盟、聯合、聯營”的發展,抱團經營,資本運作,打造全產業鏈,提升競爭力。將以農墾規模養殖場和乳制品加工企業,組建中國農墾乳業聯盟,聯盟的秘書處將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中國乳業》雜志社。2015年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該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農墾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推動農墾乳業的發展,將會給農墾乳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新的條件、新的環境。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指出,中國農業科學院一直高度重視奶業科研工作,在全院32個直屬研究所中,有10 多個研究所從事奶業相關科研工作,先后承擔了一大批國家和部委奶業相關的科技項目和課題。前不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出版社與《中國乳業》雜志社聯合申請的“奶業數字服務移動終端開發”項目,已獲財政部批準,該項目的實施將全面推動我院在奶產業發展過程中信息服務手段的創新。李金祥副院長也對《中國乳業》雜志開展的市場調研、組織的技術和學術交流,創辦的新媒體傳播方式,為行業發展提供的信息服務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希望《中國乳業》雜志能夠繼續凝聚行業力量,整合行業資源,搭建行業平臺,不斷提高為行業發展服務的水平和能力。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鋒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乳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已成功舉辦了三屆,今年是第四屆,在行業中辦出了影響力,辦出了品牌,成為了國內外乳品企業、專家學者和行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此次大會韓國奶業界朋友也來參會,更為大會增添了色彩。

Cost-saving and Profit-improving
此次大會在開幕式之前,還進行了“奶業春天在哪里”的主題沙龍,該沙龍就目前生鮮乳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奶價低迷、國產乳制品消費不振、市場混亂的現象,分別以“春之景象,你眼中的春天”、“心動還是行動,說出你的態度”、“路在腳下,是牛人就做‘行動派’”三個議題展開討論。沙龍討論熱烈,30 位代表表達了自己的心聲,為奶業同行應該如何抱團發展,共度奶業寒冬,迎接春天獻出了寶貴的意見。


開幕式之后,大會還進行了綜合論壇環節,在這個環節,韓國畜主管理院院長張源敬、韓國乳品加工技術院院長李滿宰分別做了題為《FTA后中韓兩國酪農產業發展的合作方向》和《韓國酪農產業的發展過程、歷史背景和彎路學習》的報告;天津市奶業協會孟慶江秘書長同與會代表共同分享了《天津奶業的發展現狀及愿景規劃》,乳業專家宋亮分析了《新形勢下中國乳業轉型方向》。
此次大會設立了5個專場論壇,在專場論壇中,與會代表圍繞牧場成本優化與效益提升中、小區牧場化轉型與升級、區域型乳品企業發展、奶牛飼養飼料與全混合發酵新技術、牧場用藥與細節管理等問題進行探討交流。




會議期間還設立了簡易展覽,上海麥喀斯、天津嘉立荷、中鼎聯合牧業、天津全藥、科菲特飼料、斯諾金、東方天合、山東健源生物、上海康臣、北京誠明佳勝、永牧機械、韓國牛山產業、有限會社大道等公司展示了公司的新產品與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