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魏
(皖南醫學院 人事處,安徽 蕪湖 241002)
?
圍繞“四有”好老師標準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魏魏
(皖南醫學院 人事處,安徽 蕪湖241002)
摘要: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教師擔負著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目標要求,引導廣大教師牢記育人使命,勇挑歷史重任,積極建設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隊伍.
關鍵詞:“四有”標準;高校;好老師
大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而高校教師是這支夢之隊的“筑夢人”和“引路人”,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使命崇高、責任重大.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僅決定著高校建設發展的質量效益,更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希望和未來.習總書記在慶祝第30個教師節發表的《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重要講話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同時,習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指出,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1].這“四有”好老師標準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要求,應當作為每一名高校教師的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只有把“四有”標準灌注到教師隊伍建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確保高校教師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
1培樹理想信念,強化高校教師使命擔當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人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2].古往今來,教師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職責,尤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擔當著積極傳播中國夢、悉心培養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只有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引導高校教師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習總書記指出: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一個精神上“缺鈣”的老師,是不可能擔負得起時代所賦予的歷史重任的.當前部分高校存有“重專業、輕政治”、“重學生教育、輕老師學習”的思想誤區,使教師本身很少受教育,政治理論學習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對社會主義信念信心不足,對意識形態斗爭警覺警惕不夠,對社會問題認識認知不全,造成政治意識淡薄、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念滑坡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對此,高校必須要將加強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擺上重要位置,使教育者首先接受教育.
(1)在強化理論學習中固本培元.政治上的清醒、理想信念的堅定,首先來自理論上的成熟.高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學習或組織生活時機,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解把握蘊含其中的科學立場、觀點、方法,掌握強大的思想武器;及時學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認真學習了解國史黨史,自覺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重點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做好老師的重要論述,全面領會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深刻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教師所擔負的重要使命,自覺把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轉化為自我行動,內化為自我認識,積極傳播正面聲音,凝聚正能量.
(2)在廓清思想迷霧中校正價值觀.我國社會正處于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矛盾凸顯期,收入分配、環境污染、就業社保、物價上漲等熱點問題已成為高校教師的熱門話題.特別是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老虎”“蒼蠅”不斷現形,面對各種利益關系調整,各類思潮紛涌而至,對部分教師思想帶來明顯的沖擊.對此,要通過舉辦形勢政策報告、輝煌成就圖片展等活動,堅定高校教師對社會發展和改革的信心;組織社會熱點辨析、網上解難答疑等活動,幫助教師正確認識社會發展問題,拉直思想“問號”、抵御不良侵蝕;開展“好老師標準是什么”、“怎么做好老師”等群眾性大討論和對照檢查,引導廣大教師明確人生目標、找準職業定位、明晰努力方向,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在嚴明政治紀律中約束言行.近年來,個別教師利用給學生做輔導報告之際,大肆宣揚西方普世價值,抨擊社會主義制度,發泄內心不滿,給廣大學生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青年大學生“三觀”尚未完全成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其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必須要引導高校教師牢固樹立“三尺講臺有紀律”的觀念,自覺做到講政治、守規矩,管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帶頭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肩負起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政治責任,弘揚主旋律、發出好聲音.高校要進一步加強教師課堂言行監督和管理,堅決杜絕口無遮攔針砭時弊、隨便亂說不負責任的現象,確保三尺講臺無雜音,純凈課堂政治風氣.
2培養道德情操,修煉高校教師良好師德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3].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決定了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風范[4],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然而隨著社會變革轉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少數教師在師德方面出現一些問題.有的責任意識退化,育人意識淡??;有的道德修養不高,價值追求低俗;有的自身要求不嚴,言行舉止不端;有的學術作風浮躁,鉆營弄虛作假等,嚴重損害了高校教師的社會形象和職業聲譽.對此,高校必須堅決貫徹2014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始終堅持師德建設為上,進一步發揮好教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以良好的師德形象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堅持價值引領,加強師德教育.高校要把師德教育擺在教師隊伍培養的首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科學籌劃師德教育的形式途徑,并貫穿高校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新教師入校之初的崗前培訓要把師德教育納入其中,采取“一對一”導師幫帶的方式,廣泛宣講《高等教育法》、《教師法》等法規文件中有關師德的要求,宣傳普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打好新教師師德培養基礎.嚴格落實政治理論學習、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斷積蓄正風正氣正能量.結合教學科研、考察進修、社會服務等活動,積極鼓勵廣大高校教師參與調查研究、掛職鍛煉、志愿服務等德育實踐活動,寓教于活動之中,增強師德教育效果.
(2)堅持師德為上,營造修德風尚.充分發揮先進校園文化化人育人功效,把培育良好師德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努力營造重德修德的濃厚氛圍,促進師德的自我修養.堅持環境熏陶,充分運用校園燈箱、展板等文化載體,摘錄古今中外名家名師關于師德的經典論述,通過校園網、廣播、報紙及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形式,及時刊載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形成良好的宣傳輿論環境.注重儀式激勵,結合高校教師職業生涯開端和結束之際,舉辦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和老教師榮休儀式,強化教師職業的神圣感和光榮感.運用典型感召,結合教師節、校慶等重大節慶日,廣泛組織召開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邀請校內外典型模范來校宣講,用他們的感人事跡詮釋師德風尚,引導廣大教師見賢思齊.
(3)堅持獎懲并舉,嚴格師德考評.堅持把德作為人才招聘定崗的基本條件,從源頭把好新教師“入口關”.建立師德全程考評機制,把師德水平作為職稱評定、調職晉升、進修學習的重要依據,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使師德建設與個人發展和切身利益掛鉤.充分發揮師德的激勵導向作用,大力表彰師德標兵、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調動高校教師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有效發揮制度規范約束作用,建立完善師德投訴舉報平臺,對隨意散布不良信息、學術科研弄虛作假、招生考試徇私舞弊、收受學生錢財禮品等違反師德行為,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推動師德建設工作法制化和制度化.
3培植扎實學識,提升高校教師綜合素質
習總書記指出,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隨著世界進入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種新知識不斷涌現,對高校教師知識儲備、教學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使命任務.只有擁有一支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高素質學生.然而,現實中部分高校教師還存在素質短板,有的專業有余、知識面不足,有的才學有余、教學能力欠缺,有的教學有余、科研創新不夠等,制約了教育培養效益.對此,高校要引導廣大教師不斷增強“學高為師”的責任感、“本領恐慌”的緊迫感,牢固樹立“活到老、學到老”觀念,始終立于時代潮頭,不斷完善、提升自我,真正用“一潭水”澆鑄學生“一碗水”.
(1)強化學習拓寬知識結構.當今網絡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新觀點、新知識層出不窮.高校教師是社會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必須要引導其自我加壓、自我學習、自我提高,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幫助高校教師制定課程進修計劃,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名家教授講座,定期參與進修交流,在日常教學科研過程中,不斷積累專業知識,拓寬專業領域.發揮圖書館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引入國內外名校優質公開課,幫助他們掌握高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知識,廣泛涉獵政治、經濟、軍事、歷史、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拓展性知識,與時俱進、時時更新,以寬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文化涵養展現為人處世、教育化人的智慧,彰顯個人學識魅力,促進綜合素質提升.
(2)搭建平臺加強專業培訓.教師具備扎實學識,高校培養是關鍵.高校要針對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制定教師培訓體系,搭建各類學習提升平臺,不斷優化隊伍建設.對新入職教師,通過舉辦崗前培訓,助其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邀請業內學術名師來校做報告,講授前沿科技知識;選派優秀青年教師下企業跟崗培訓、調研考察,提升實踐技能,提高教學能力;鼓勵廣大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博,不斷提升學歷層次,積極為學科帶頭人等骨干教師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拓寬專業知識面;通過加強校內外合作交流,爭取橫向課題研究、互派訪學研修等,為中青年教師創造進修機會,促其盡快成長為優秀的專業人才.
(3)活動牽引提升教學能力.信息化時代下,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育手段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會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是對現代高校教師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定期舉辦教學技能大賽、精品課堂評比、信息化知識競賽等活動,促進廣大教師熟悉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視頻影音資源運用等現代教學技能,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和豐富性.通過組織集中技能培訓、教學經驗交流、優質課堂教學示范觀摩等活動,創新教育手段、靈活教育形式.采取學校領導推門聽課、學生評分反饋等形式,強化教師組教施教能力素質,進一步增強課堂教育質量效益.
4培育仁愛之心,呵護高校學生成長成才
教師對學生的真切關愛、尊重與信任,是其人格魅力中最容易為學生認知和感受的,也是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以最大發揮的推動力[5].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然而時下,受“拜金主義”“現實主義”等負面影響,少數教師缺乏應有的仁愛之心.有的把教師職業當作賺錢發財的手段,主動向學生索要錢物;有的對學生冷暖不聞不問,師生關系冷淡;有的對學生的差異理解尊重不夠,不能一視同仁,嫌棄成績差、家境窮的學生,甚至冷嘲熱諷,極大傷害了學生心靈,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對此,要教育引導廣大高校教師始終懷有仁愛之心,用心靈陪伴心靈,用夢想照亮夢想,對學生始終做到盡心、耐心、真心.
(1)促進助人成才的盡心精神.大學生走入校園,懷揣著人生出彩的理想與抱負,凝結著父母家庭的期望與憧憬,肩負著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希望與未來.高校教師擔負著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的偉大夢想和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神圣責任.必須要引導高校教師站在國家未來發展的高度,本著對學生成長成才負責的態度,把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把崗位當事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傾心傳授知識、盡心講授道理、嚴格要求學生.要強化教師“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精神,使其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是天才,都能夠成長成才.
(2)錘煉誨人不倦的耐心品質.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一名學生在性格、家庭、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要鼓勵高校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困難、包容學生的不足、欣賞學生的進步,尤其要善于從學生身上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閃光點,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特別是對學習中遇到問題的學生,更要耐心答疑解惑,不急于求成,不求全責備,及時表揚其取得的每一點進步,用寬容的心態分析學生的不足與過錯,注重用真理說服學生,用真實打動學生,用真情感染學生,不斷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在誨人不倦中逐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3)提升幫難解困的真心意識.受經濟條件和家庭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在思想心理上面臨著沉重的負擔,要鼓勵高校教師真誠關心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上給予必要的關懷與照顧,積極為其創造勤工儉學的機會.針對學生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心理問題,讓高校教師既要在距離上“走近”學生,更要在情感上“走進”學生,及時做好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比如,當學生沉溺網絡不可自拔時,給予正確的牽引和指導;當學生遇到學習、情感等方面挫折而一蹶不振時,及時給予安慰和激勵;當學生獲得成功欣喜之時,要懂得與其分享喜悅;當學生的個性、才能不被理解與認可時,要以尊重理解的態度給予悉心的點撥與引導,用欣賞增強學生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自尊,用關愛滋潤學生心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09/c_1112413723.htm,2014-09-09.
[2]田江.關于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經濟師,2012(1):109-110.
[3]葉圣陶.葉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4]周先進,于丹.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內涵、表現與路徑[J].高等農業教育,2014(9):47-51.
[5]劉康鳳.塑造教師人格魅力適應大學素質教育[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3(2):68-71.
Enhancing teaching staff quality in higher institutions under the criteria of "four possessings"
WEI Wei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 college teachers are undertaking the divine mission endowed by this era. The "four possessing criteria" (i.e. to possess faith, to possess ethics, to possess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o possess a loving heart) advocat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must be taken as guidelines in leading college teachers to bear in mind their missions of education, to assume their responsibilities endowed by the time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s from both the CPC and the people.
Key words:four possessing criteria;college;excellent teacher
文章編號:1672-2477(2015)06-0059-04
收稿日期:2015-08-31
作者簡介:魏魏(1981-),女,安徽蕪湖人,政工師,碩士.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