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羅志剛
(1.祁陽縣人民醫院,湖南永州426100;2.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湖南衡陽421001)
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義
郭麒麟1,羅志剛2
(1.祁陽縣人民醫院,湖南永州426100;2.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湖南衡陽421001)
目的 探討尿路結石成分構成情況及其對臨床防治結石的意義。方法 收集祁陽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結石標本326例,采用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對結石標本進行成分分析。結果 326例患者尿路結石成分以混合結石占多數,為87.73%(286/326),含一水草酸鈣及二水草酸鈣最多,占96.32%(314/326),其次是含碳酸磷灰石,占61.04%(199/326),再次為磷酸銨鎂,占27.91%(91/326),尿酸類結石不多見,占3.68%(12/326)。上尿路結石各成分占比[84.36%(275/326)]均高于下尿路結石[16.56%(54/326)],且男性結石患者[71.17%(232/326)]高于女性[28.83%(94/326)],而女性患者合并含磷酸銨鎂構成比[71.43%(65/91)]高于男性[40.66%(37/9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檢測泌尿系結石,對患者飲水,飲食,生活習慣及藥物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尿路結石/化學; 化學,分析; 草酸鈣; 磷灰石; 尿酸; 紅外線; 標本
泌尿系結石又稱尿路結石,是上尿路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下尿路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的總稱,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我國泌尿系結石發病率為1%~5%,南方高達5%~10%[1-2],且近來泌尿系結石的發病率有增加趨勢。湖南、廣東等省是泌尿系結石的重災區,而祁陽縣是湖南省泌尿系結石的高發區。對泌尿系結石的病因研究發現,高復發率與結石的組成結構、地域、性別、年齡、職業、飲食等密切相關[3]。本研究采用D-V型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對326例患者尿結石標本成分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6例均為祁陽縣人民醫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泌尿外科經自排、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等方法收集的尿路結石住院患者。其中男232例,女94例,男女比例2.47∶1;年齡12~86歲,高發年齡26~62歲。腎結石171例,輸尿管結石104例,膀胱結石37例,尿道結石14例,上尿路結石與下尿路結石比例為5.39∶1。
1.2 結石成分分析方法 全部結石均使用D-V型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分析。測試前,將用清水洗凈后晾干的結石放入70~100℃烘箱內烘干,取出后將大約1mg結石樣品粉末與事先充分干燥的200mg純溴化鉀混合,濃度為0.5%~2.0%,然后放入瑪瑙乳缽內研碎至2μm以下,隨后將混合物用壓片機加壓,制成半透明片,迅速置入紅外光譜槽中掃描,電腦繪制譜圖,并自動分析出結石的成分。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結石成分構成 326例患者尿路結石成分以混合結石占多數,占87.73%(286/326),含一水草酸鈣及二水草酸鈣最多,占96.32%(314/326),其次是含碳酸磷灰石,占61.04%(199/326),再次為含磷酸銨鎂,占27.91%(91/326),尿酸類結石不多見,占3.68%(12/326)。見表1。
2.2 不同部位結石成分檢測結果 上尿路結石以含一水草酸鈣及二水草酸鈣最多,占70.25%(229/326),其次是含碳酸磷灰石,占54.60%(178/326),再次為含磷酸銨鎂,占20.55%(67/326);下尿路結石以含一水草酸鈣及二水草酸鈣最多,占15.03%(49/326),其次是含磷酸銨鎂,占7.36%(24/326),再次是含碳酸磷灰石,占6.44%(21/326)。上尿路結石各成分占比[84.36%(275/ 326)]均高于下尿路結石[16.56%(54/3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結石成分構成(n=326)

表2 不同部位結石成分檢測結果(n=326)
2.3 不同性別患者結石成分檢測結果 男性結石患者[71.17%(232/326)]高于女性[28.83%(94/3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結石成分均以含一水草酸鈣及二水草酸鈣最多,其中女性患者合并含磷酸銨鎂占比[71.43%(65/91)]高于男性[40.66%(37/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患者結石成分檢測結果
3.1 分析方法的選擇 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是確定結石性質的方法,也是制訂泌尿系結石預防措施及選擇溶結石療法的重要依據。對泌尿系結石的分析方法很多,如化學分析、偏光顯微鏡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紅外光譜分析、熱重分析、掃描電鏡分析等[4]。比較分析而言,物理方法較化學分析方法精確,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紅外光譜法[2],本院應用D-V型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進行結石分析。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的優點:(1)分析標本小,所需要的標本量可以僅為1mg。在臨床實踐中,特別為患者ESWL及輸尿管結石手術后,得到的標本不多,而紅外光譜分析為此類研究提供了方便。(2)可檢測無機物,又可檢測有機物,對尿中某些常見的重要成分,例如磷酸鹽等,非常敏感。(3)可檢測晶體又可檢測非晶體,紅外光譜法可反映結石的結構特征和組分的含量,操作簡便,分析快速,能對結石內的晶體或非晶體物質,有機或無機成分進行分析。(4)紅外光譜自動分析能直接測定樣品組成,而非一種破壞性分析方法[5]。
3.2 泌尿系結石的防治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外科疾病的常見病及多發病,隨著科技的進步,ESWL、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腎鏡取石術、腹腔鏡下取石等方法的出現,對泌尿系結石的微創治療起到推動作用,同時微創對患者創傷少,恢復快,受到患者認可。但對于手術和非手術治療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治療后復發率每年上升,有統計發現,治療后1年復發率為6.7%,3年復發率為28.0%,5年復發率為41.8%[6],10年復發率為50%[7],因此對泌尿系結石的預防更為重要。標本分析提示,男性患者結石發生率高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患者在外勞作時間長,出汗多,飲水少相關,同時也與祁陽縣男性患者喜歡飲酒,喜歡吃腌制食品,如酸菜、蘿卜干等有關。女性患者合并含磷酸銨鎂占比高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患者尿道短、寬、直,容易導致泌尿性系感染有關。上尿路結石高于下尿路結石,并以一水草酸鈣及二水草酸鈣最多,這些均與國內文獻報道相近[8]。
尿結石形成機制尚不清楚,關于結石形成的學說和機制有很多,其中得到大多數專家和學者認同的有腎鈣化斑學說、過飽和結晶學說、結石基質學說、晶體抑制物質學說、異質促進成核學說等[3]。本組結果顯示,尿酸及尿酸鹽在結石成分中所占比例少,這與國內近年研究不一致,其可能與本研究統計的患者大多數來自農村,其生活飲食習慣,大多以纖維素飲食為主,在田地勞作,運動量大有關。作者建議,成年男性患者飲水量為每天2 500~3 000mL,女性患者及心、肺、腎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為每天2 500~3 000mL為宜。夏季可適當增加飲水量,維持尿量每天2 000~3 000mL,建議患者飲水,并非一次大量飲水,而是均衡飲水,同時結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間和清晨出現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飲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需飲水300~500mL[9]。據統計發現,草酸鈣為結石主要成分,因此抑制尿中草酸鈣的過飽和,成為其防治的重點。如降低鈣飲食中的鈣,限制飲食中草酸的攝入,限制鈉鹽,蛋白質的攝入,減輕體質量,限制高嘌呤飲食等。藥物的防治種類較多,目前較肯定的是堿性枸櫞酸鹽、噻嗪類利尿藥和別嘌呤醇。對于含鈣結石,選擇枸櫞酸制劑,其是一種尿石形成抑制物,可與鈣絡合成具有高溶解性的枸櫞酸鈣,降低尿液中易形成結石的鈣鹽飽和度,增加尿液pH值和枸櫞酸根的排泄,減少尿液的鈣離子濃度,同時pH值的升高也能增加尿酸和胱氨酸結石的可溶性,具有抑制結石形成作用。臨床中,有枸櫞酸氫鉀鈉、枸櫞酸鉀、枸櫞酸鈉、枸櫞酸鉀鈉、枸櫞酸鉀鎂等制劑,其中枸櫞酸氫鉀鈉具有服用方便、口感較好、患者依從性較高的優點。每天補充10 g枸櫞酸氫鉀鈉制劑可有效地增加尿枸櫞酸及尿pH值,增加結石排出率和降低血鈣濃度[10]。由于夜間時尿液濃縮度最高,增加了尿草酸鈣飽和度和降低了pH值,使草酸鈣結石容易形成,因此,睡前服用1次枸櫞酸鉀鈉,其作用更為有效。因此,應用紅外分析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同時對2次及2次以上的復發患者,應用枸櫞酸藥物干預,能有效地降低復發率。
[1]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743-748.
[2]那彥群.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09-215.
[3]葉章群,鄧耀良,董誠,等.泌尿系結石[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15.
[4]王進峰,吳志堅,李曉剛.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的研究現狀[J].醫學綜述,2006,12(22):1380-1382.
[5]賈春萍,呂建林,柳發德.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在尿路結石成分分析中的應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30(3):59-61.
[6]陳楠.重視腎結石的診斷及內科治療[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4,20(5):380-381.
[7]孫西釗,郭宏騫.尿結石的代謝評估與預防性治療[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4,19(6):321-324.
[8]任曉磊,夏海波,高志明,等.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及意義[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3,28(10):769-770.
[9]王強,王細生.485例尿結石成分分析與預防指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1):1460-1462.
[10]孫明,龐健,黃健,等.尿路結石成分分析及臨床應用研究[J].熱帶醫學雜志,2007,7(4):347-349.
Significanc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 position analysisof urinary calculus
Guo Qilin1,Luo Zhigang2
(1.Qiyang People′s Hospital,Yongzhou,Hunan 426100,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u of South China,Hengyang Hunan 421001,China)
Objective Toapproach the chemicalcomposition ofurinary calculus for itsclinic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326 samplesof the inpatientswith stone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in Qiy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4.The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system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stone samples.Results Themixed urinary stones prevailed in the urinary calculus,accounting for 87.73%(286/326),in which,themost componentwas the calcium oxalate and calcium oxalatemonohydrate,accounting for 96.32%(314/326),followed by carbonate apatite,accounting for 61.04%(199/326),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in the third place,accounting for 27.91%(91/326),uric acid stones in the last,hardly occurred,accounting for3.68%(12/326).The componentproportion[84.36%(275/326)]of theupperurinary calculiweremore than thatin the lowerurinary stones[16.56%(54/326)].Themalepatientswith stonewasmore than thatof the females[71.17%(232/326),28.83%(94/326)].The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proportion for the female patients[71.43%(65/91)]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of themale[40.66%(37/91)].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spectrum in detection ofurinary calculus isbenefit to guiding the drink,diet,living customsandmedicin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mts.
Urinary calculi/chemistry; Chemistry,analytical; Calcium oxalate; Apatites; Uric acid; Infrared rays; Superficiality&origin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1.003
A
1009-5519(2015)01-0006-03
2014-09-02)
郭麒麟(1982-),男,湖南祁陽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泌尿系結石的診治工作;E-mail:gql20070238@126.com。
羅志剛(E-mail:LUO6398@sina.com)。